自從進入這個寒風凜冽的冬季之後,小朋友總是很容易生病。「怎麼才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讓他少生病或不生病呢?」經常會被問到這個問題,而且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
孩子生病,家長比孩子更難受,有這樣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既然這是家長關注的焦點,下面就是崔玉濤大夫就免疫力問題給各位媽媽的答案。
提升免疫力的熱點問答
1寶寶經常發燒,是不是免疫力低?
發熱只是症狀,不是原因。孩子發熱,應該尋找病因。不要認為經常發熱的孩子就一定是免疫功能低下。
最忌諱的做法就是,一旦孩子患了呼吸道感染,就選擇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免疫增強劑,這樣非常不利於免疫系統的成熟,反而會帶來損傷。
2寶寶對牛奶過敏,是不是免疫功能不好?
過敏本身是免疫功能異常增強的表現,不屬於免疫功能低下。孩子牛奶過敏,要迴避牛奶及其製品,並使用深度水解或胺基酸配方奶,保證營養來源。
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接受情況,逐漸添加,以尋找孩子能夠接受的食譜。
3孩子得了好幾次肺炎,是不是免疫系統出問題了?
診斷肺炎除了呼吸道症狀外,應該還有胸部x光檢測結果,再有病原學檢測結果。不要輕易將發燒+咳嗽+有痰,就診斷肺炎。
而且即使是肺炎,也不一定是細菌感染。只要孩子不是反覆的細菌性感染性肺炎,就不代表免疫功能存在問題。
4服用益生菌為什麼可以提高免疫力?
益生菌的作用是改善腸道菌群。腸道菌群得到改善,不僅僅是為了消化吸收,更是為了提高腸道的免疫功能。腸道免疫功能的增強,又會刺激全身免疫功能的增強。
所以,真正的益生菌製劑,其適應證的第一項應該是改善免疫功能,如紐貝樂益生菌。要想通過益生菌調節免疫,至少需要服用3個月。
母乳喂養是有菌喂養,吸入乳 頭周圍及乳管內的細菌,不僅利於孩子腸道菌群的建立,而且通過刺激腸道免疫,能促進全身免疫系統的成熟。
配方奶喂養就會缺少母乳喂養的有菌過程,所以配方奶喂養的寶寶應該適當添加活性益生菌,這也就是有些嬰兒配方奶內添加益生菌的緣故。
5孩子有哮喘,要不要給他用些增強免疫力的藥?
哮喘的常見原因是過敏,過敏是免疫增強的表現,如果再提高抵抗力,過敏將會更加嚴重。治療哮喘,首先應該尋找過敏的原因,去除過敏原才是根治的主要方法。
哮喘發作時不應選用抗生素,除非同時合併了細菌或支原體感染,應該使用支氣管解痙藥物和皮質激素。
6孩子經常生病,需不需要進行提高免疫力的治療?
孩子如果沒有反覆細菌感染,就說明沒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問題。不要認為孩子出現過感染,就是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統包括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
獲得性免疫就是在出生後不斷受刺激後產生的,所以家長不必對正常的孩子採取任何方式的提高免疫功能的治療。
7怎麼保護寶寶的免疫力?
保護好孩子的皮膚,可以保證築好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禦屏障,所以,不必每天過於認真地給孩子清潔皮膚。
建議每天給孩子洗澡,但是不建議每天都使用沐浴露,洗澡後使用芷御坊潤膚露。對於皮膚乾燥的孩子才可以選擇植物源性的潤膚露。
8聽說抗生素會破壞免疫系統,為什麼?
如果孩子出現感冒,一定要確定是不是細菌感染。反覆、積極地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功能,反而會破壞它。
所以,越是積極地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病,孩子越容易生病,因為生病本身會刺激後天免疫系統成熟,而抗生素會削弱它。
9母乳喂養是不是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胎兒出生前,媽媽通過胎盤給胎兒傳輸了自身體內的免疫球蛋白IgG。這些IgG 能在寶寶體內存留約6個月的時間。
寶寶出生後,媽媽通過母乳喂養,將腸道和呼吸道所產生的抗體IgA 源源不斷地喂給寶寶。
而且,母乳中還有很多營養物質具有生物活性作用,這些都可以促進寶寶免疫系統的儘快成熟。
10應該給寶寶接種哪些疫苗來提高免疫力?
預防接種是刺激後天免疫的很好方法。疫苗是細菌、病毒的碎片或其中的重要片段,通過刺激孩子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相應抗體,以預防真正的嚴重感染性疾病。
所以,不應談及哪些疫苗應該接種,哪些疫苗不應該接種。計劃內疫苗是免費接種的,計劃外疫苗需要自費接種,與疫苗的重要性無關。
聽崔醫生一言,常有茅塞頓開之感。他總是從本質上,系統分析孩子的各種狀況。比如免疫力其實和腸道相關,而枕禿卻和缺鈣無關,以下是他對寶寶飲食、營養方面的總結,你都知道嗎?來學習一下吧!
崔醫生關於寶寶飲食、營養方面的總結
●媽咪愛和培菲康里都含有奶的成分,而很多嬰兒對牛奶過敏,不耐受,所以這兩種藥並不適合長期服用。
●帶籽的南方水果(比如獼猴桃、火龍果、草莓……),都有致敏的可能,1周歲以下孩子最好不要接觸。
●2歲以前的孩子,都應以奶為主食,其他食物為輔食。2歲以後,才以奶為輔,以飯為主。現在好多嬰兒,在10-11個月就開始以飯為主了,這是不對的。
●菜水、果汁都是輔食,4-6個月之內,都不要添加。
●不要讓孩子長得過快,如果一個6個月的孩子看上去像9個月,家長就要小心了,過快的發育會導致日後肥胖幾率增大很多。
●輔食的喂養啟動不應早於17周(4個月),也不能晚於26周(6個月)。如果嬰兒長得很好,6個月添加輔食就可以。但6-7個月以前,一定要開始添加輔食。如果到10個月還沒有開始添加輔食,可能會增加今後的喂養困難。
●一定要在母乳喂養期間增加輔食。也就是和母乳喂養的同時,進行輔食的喂養啟動,不要斷了母乳後再增加輔食。這樣做是為了寶寶腸胃的適應性。
●說到不愛吃飯,喂飯困難的事,崔醫生推薦一種「愉快飢餓療法」,這種辦法百試不爽——吃飯的時候,和寶寶一起吃,或者讓寶寶看著大人愉快地進食,但如果他自己不想吃,也絕對不強迫他吃。30分鐘後,收拾所有的飯菜,進餐結束。在下頓飯之前,除了清水外也不提供其他食物,重要的是,在這期間也不要讓孩子看到任何食物,不要拿食物氣孩子。
●鮮牛奶的推薦引用時間——在已開發國家:12個月以上。在中國:因鮮奶的質量問題,推薦在2周歲以上再喝鮮奶。
●牛奶中的鐵含量匱乏,而且容易引發過敏,不能做為12個月一下嬰兒的主要攝入液體。
●不要認為脂肪是壞東西。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占55%,這說明孩子是非常需要脂肪的。但注意要攝入「好」脂肪。不要給12個月以下的嬰兒飲食中加動物脂肪(不要用動物油給孩子做輔食)。
●不要認為蛋白質是好東西。蛋白質攝入過多,孩子在頭2年的生長會非常快,造成肥胖基因活性強,今後肥胖的可能性增大很多倍。一周吃4個以上雞蛋,蛋白質的攝入就會超標。
●說到雞蛋,雞蛋並沒有大家所期望的那麼多營養,在國外,無論大人小孩,都不會吃太多雞蛋。一周2、3個足夠了。
●給寶寶做輔食,推薦使用花生油和橄欖油——但如果你的孩子對堅果過敏,就不要使用花生油了,一滴都不要用。
●最好的DHA來源在母乳中,深海魚中也富含DHA,但要注意是否會引起孩子過敏。
●大麥,小麥,燕麥等麥類都有可能引起麩質過敏,要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在吃過這類食物後是否有不適應反應(比如有人吃了面就肚子疼)
●過早(不足3個月)添加麩質食物易於增加嬰兒體內胰島素細胞自身抗體,增加了成年後患I型糖尿病的風險。
●嬰兒對鹽具有高度敏感性,而成人並非如此。所以,絕對不要用筷子尖沾成人吃的飯菜給小嬰兒嘗,當孩子對鹹味依賴後,就會不吃淡味的食物。但嬰兒攝入鈉過量,會造成血壓增高。
●在輔食添加中不要包括奶、水果。不要用「奶+米粉」,或者輔食中摻入水果的做法。
●在孩子的輔食中,不要加甜的調味劑。也就是做飯不要加糖,喝水也不要加糖或者用果汁兌。就喝白水就很健康。
●12個月以內的孩子飲食中不建議加任何調味劑。一歲之後,可以適當加一點點鹽。
●8個月以後可以在孩子的飲食中添加一點煮得很爛的肉類。
●酸奶什麼時候給孩子喝——因為酸奶是牛奶製成的,所以在1歲以後喝比較適合。
●絕對不可以給孩子撲粉(痱子粉)。無論大人手法多麼輕,都不能避免有粉塵飛起,而且一定會被嬰兒吸進肺里。這對孩子是有傷害的。治療痱子,一個很好的辦法是,在藥店買盒「十滴水」。
●不要給孩子喝菜水,因為中國的菜農藥問題很嚴重,煮菜水剛好可以把農藥都煮進水裡。可以把青菜在水裡稍微燙一下,揀出來,剁碎了喂給孩子吃。
●千萬不要以為鈣是什麼好東西,補鈣多了,輕的是腎結石,重的還可能在大腦、心臟中造成鈣化,下場很可怕。只要孩子飲食正常,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攝入量都正常,就不需要加鈣。
●小孩子「枕禿」完全是物理性摩擦造成的,和缺鈣無關。
●米粉一定要用水沖開喝,不要用配方奶加米粉喝。配方奶要單獨喝,這對營養的吸收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