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幾女共侍一夫以「穩定社會」 娶外國老婆

@ 2015-12-10

蒙古的人口發展問題影響到社會、經濟、教育等多個方面,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解決的,它已成為蒙古經濟發展的潛在阻力。持反對意見者認為,蒙古立法機構不會同意「一夫多妻」,「一夫多妻」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這個難題就是人口過少且增長緩慢。蒙古地廣人稀,土地面積為156.5萬平方公里。據最新數據,蒙古人口為250.4萬,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人。蒙古人口近年來增長速度放緩,人口年均增長率從1969年的30‰降到現在的17‰。

照此速度,預計到2018年蒙古人口才能達到300萬。蒙古20世紀90年代轉入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國家在生育方面的優惠政策完全改變。多子女家庭生活大都出現困難,人們開始趨同「少生孩子快致富」的理念。

蒙古新一代育齡婦女開始晚婚少育。蒙古歷屆政府雖然都把鼓勵婦女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把生育子女多的婦女稱為「光榮母親」,並由總統親自頒發獎章。

但能獲得這個稱號的婦女由早些時候的每年6000人降到現在的每年1000人左右。經濟發展緩慢也導致蒙古男女受教育程度的不平等,男女受教育的不平等直接導致家庭問題的出現。

蒙古男女受教育比例在經濟體制轉軌後開始失衡。在國有畜牧業私有化的進程中,家庭中的男孩都早早開始勞動賺錢。蒙古教育部一位官員說,從小學到大學,男生所占比例逐漸變小,大學中女性的比例占到60%左右,在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更高。

蒙古全國人口男女比例為51比49,大體持衡,但男女受教育水平失衡引發不少社會問題。受過高等教育的女青年一般都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錯,但是卻很難找到如意郎君。

她們看不起教育程度低的男孩。近年來,蒙古社會中單身女性的比例越來越高,未婚母親也在逐漸增多。

蒙古人口的另一個問題是人口分布的不均勻。現在人口的大部分集中在首都烏蘭巴托、達爾汗和額爾登特等幾個城市裡,特別是烏蘭巴托的人口已經超過一百萬,占到全國人口的近二分之一。

從2000年起,牧區遭到連續的自然災害,同時也有些家長想把孩子送入好一些的學校,為此,他們紛紛「遊牧」到城市,在市近郊支起蒙古包或蓋起簡易木板房。站在烏蘭巴托市中心的廣場向四面眺望,只見這個草原之都已被蒙古包嚴嚴實實地「包圍」了起來。

人口分布不均使得蒙古城鄉發展極不平衡,走出烏蘭巴托,便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有時近百公里內不見人煙。記者曾到過蒙古的幾個省會城市出差。說是省會,不如稱其為小鎮。一條主要街道,一兩家賓館,幾家便利店,僅此而己。

而烏蘭巴托則受到眾多人口帶來污染問題的困擾。特別是冬季,蒙古包和木板房的住戶完全靠燒木柴和燒煤取暖,千家萬戶中冒出的黑籠罩著整個城市。夜間在裝有雙層窗戶的房間裡甚至也逃脫不掉煤煙的「侵襲」。另外,烏蘭巴托的土地污染也已嚴重超標。

蒙古國人口290多萬(2008年數據),其中女性比例占51%,這種女多男少的現象在東亞比較少見,因此也出現了蒙古女性比較難嫁的現象。那麼就讓我們走上蒙古國的街頭去看看那裡的女性生存狀態。

幾前年,蒙古一些媒體紛紛刊發文章,提出「一夫二妻或多妻」的好處,有的人甚至建議蒙古立法機構通過允許這樣做的法律條款,認為兩女或幾女共侍一夫可以穩定蒙古的社會。

避免近親結婚和淫亂行為。

蒙古約有290萬人口,女性占51%。單身母親家庭有6萬多個,其中不少是未婚媽媽,還有一大部分女性結了婚但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因此,有人認為,實行「一夫多妻」,就會減少單身母親的數量。

近些年,蒙古牧區居民大量向城裡遷移,留在牧區的大都是婦女。由此出現了不少同父異母的孩子。這些孩子並不知道他們可能是同一個父親,將來結婚的可能性很大,直接導致近親繁殖。

據此間媒體報道,有的牧區已經出現近親結婚。如果「一夫多妻」合法化,孩子們就會知道誰是自己的父親,能有效地避免近親結婚。

有人主張,一個男人不僅要娶兩個老婆,第二個老婆最好是外國人。這不僅可以避免近親結婚,還可以改善人口質量。

如果有1萬名蒙古男人娶了外國女子為妻並順利生育,兩三年內蒙古的人口可以增加兩萬人。還有人認為,允許男人「一夫多妻」,他們就不會到外面拈花惹草,能創造健康的社會氛圍。

目前,蒙古貧富差距大,如果允許「一夫多妻」,有錢人能多娶幾個老婆,沒錢的就娶不到老婆。儘管現在一些有錢人背著妻子在外面找情人,但大都是短期的。但如果一夫多妻制實施的話,必然會激化家庭矛盾根,必然影響家庭和諧。

在單身母親中,有不少是大學畢業生,她們不是找不到丈夫,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丈夫。而且,其中有不少人要保持獨立性,不想受婚姻束縛。她們可以找情人、生孩子,但不會結婚。

在蒙古,女人不結婚,在娘家生孩子是很正常的,沒有人會對此嚼舌頭,更沒有人想知道誰是孩子的父親,也沒有人瞧不起沒有「父親」的孩子。

優秀的女性不願結婚

在蒙古,很多女人比男人優秀。在國家機關工作的女性占52.3%,在教育部門工作的女性占72%,在衛生部門工作的女性占80%。在城市,婦女除了同男人一樣上班工作外,還要料理家務、撫養子女、照顧丈夫。

因為蒙古男人不管家務,事事需要女人照顧。女人不結婚,可以少養一個男人,又可以不挨打,許多女性,特別是優秀的女性不想結婚。

記者的一位蒙古朋友認為,蒙古男人嚷著娶兩個老婆,即使立法機構同意,也沒有幾個人能娶。他開玩笑說,為什麼蒙古男人嚷著要娶兩個老婆,是因為「一個老婆掙的錢已經不夠買酒喝了」。

自然地理: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是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地處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西部、北部和中部多為山地,東部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

山地間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境內有大小湖泊3000多個,總面積達1.5萬餘平方公里。

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40℃,夏季最高氣溫達35℃。

人口:250.4萬。蒙古是一個地廣人稀的草原之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以喀爾喀蒙古族為主,約占全國人口的80%,此外,還有哈薩克族、杜爾伯特、巴雅特、布里亞特等15個少數民族。

過去大約40%的人口居住在鄉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居民占總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烏蘭巴托的居民占全國居民總數的1/4。

農業人口主要由飼養牲畜的遊牧民組成。主要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據《國家與寺廟關係法》的規定,喇嘛教為國教。

延展閱讀:

財富極度聚攏 揭秘神秘蒙古國的奢靡生活

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採礦業的暴利,不少人甚至預言,蒙古會成為下一個杜拜——它將複製杜拜的經濟模式。時下,美國《大西洋月刊》稱,蒙古擁有價值一萬億美元未開採的礦藏資源。圖為蒙古烏蘭巴托街景。

提起中國的北方近鄰蒙古國,人們腦中就會產生一幅牧人放牧草原的畫卷。蒙古草原養育了一代代牧民,牧民也維持了草原的興盛。然而,在時代發展的今天,這個草原之國正面臨著人口發展的難題。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摩天大樓從地平線的各處拔地而起,被冠以中央塔和藍天塔之類的名稱。

1990年經濟自由化後,市場派迅速掌握了國家權力,在蒙古全境實行全面的國有資產私有化。一批蒙古人通過開金礦、販賣緊俏許可證和收購證券等方式一夜暴富,成為「新貴」。圖為蒙古國勞工部長、蒙古大呼拉爾(議會,人民代表大會)成員伯·朝克圖賽汗。

Urangoo Altangerel,UA諮詢公司總裁,珠寶品牌「鈾美」創始人,同時經營著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

蒙古前第一相撲手朝青龍握起拳頭,向一名外國人解釋蒙語 「Er hun」(男子漢)的意思。他在22歲的時候榮升為日本職業相撲最高級別的「橫綱」(相當於總冠軍),成為日本相撲史上第三位非日本人橫綱。現在他是蒙古政壇上頗具影響力的民主政治家。

高級將領Bat-Erdene帶領一隊士兵走過廣場。蒙古的超級富豪主要集中於政商界。

Amundra Amartuvshin,蒙古大眾傳媒執行長,他創辦的Box Networks擁有CNN、NBC和德甲在蒙古的獨家轉播權。他個人同時擔任蒙古總理N。阿拉坦胡亞格的臨時顧問。相當部分的蒙古富豪在擁有財富後,就開始積極從政。

蒙古天然石材有限公司總經理Batbilig Tungalag在一處新開工的工地上。蒙古現在有400多家上市公司,然而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資金集中掌握在極少數的超級富豪手中。他們掌握著羊絨、羊毛、皮革等國家主要的出口產業,控制著國家超過60%的企業。

烏蘭巴托有300多家酒吧,另外還有迪斯科舞廳、夜總會、啤酒屋等。其中幾個豪華的酒吧是這些富豪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年輕的女富豪Ganchuluun Gandolgor在華美達酒店內。

模特Ariunzul Oyunbaatar。娛樂業的發展使得歌手、影視明星等成為蒙古富豪階層的新興力量。

無論是時尚奢侈品還是豪宅名車,商業嗅覺靈敏的企業紛紛將蒙古作為新的市場開拓地。圖為烏蘭巴托一場時裝秀的後台,化好妝的模特們在候場。

烏蘭巴托的戈壁羊絨時裝秀上,名流們坐在T台前排看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