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空飛彈3年擊落7架飛機:沒有中國飛彈擊落不了的機種,紅纓-長空守衛者

@ 2017-04-18

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是地空飛彈系列中體積最小、重量最輕、射程最近、射高最小的一種輕型防空武器,主要配備於作戰地域前沿或重要設施的防空區域,主要打擊對象是低空、超低空飛行的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目前中國短程和超短程防空系統普遍採用可攜式防空飛彈。從攻擊機到戰鬥機,幾乎沒有中國飛彈擊落不了的機種,實戰結果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防空飛彈實力超群的一個又一個耀眼的成績單。

我軍現役的可攜式防空飛彈共有紅纓5、前衛1和紅纓6三個型號。我國於1975年下達了研製便攜防空飛彈的任務,目標是仿製蘇聯的9K32箭2式,北約稱為SA-7飛彈。該飛彈是國際上第一代可攜式防空飛彈,使用硫化鉛導引頭探測紅外熱源,只能尾追攻擊,碰炸模式,無抗紅外干擾能力,在越戰中擊落美軍20多架直升機。

為了追上世界潮流,中國於1994年英國范堡羅航展上推出了前衛-1型外貿可攜式防空飛彈,外觀上與毒刺相似,飛彈本身外觀基本一樣。宣傳的指標比80年代的毒刺要好。該彈隨後進入中國陸軍現役。主發動機採用電子延時點火,在飛彈飛離射手安全距離後點燃,以避免主發動機尾焰燒傷射手。該武器系統重16.9千克,飛彈長1.532米,直徑71毫米,作戰距離500~5 000米,作戰高度15~4 000米,作戰斜距500~5 000米,作戰反應時間10秒,作戰溫度-40~+60攝氏度。目前已列裝我軍-線部隊(如西藏山地步兵旅,成都快反部隊等)。

值的一提的是,「前衛」-1可攜式防空飛彈在國外經歷了實戰的檢驗,戰績不俗。據巴基斯坦陸軍裝甲兵納維德·拉赫曼將軍稱,1999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卡吉爾地區的武裝衝突中,巴基斯坦陸軍用從中國引進的「前衛」-1型可攜式防空飛彈,-舉擊落印度空軍的米格-21和米格-27戰機各1架。由於這種飛彈的出色表現,巴基斯坦決定從中國引進了這種飛彈技術,並經中國特許在巴生產。巴基斯坦版「前衛」-1名為「安扎」MK.2可攜式防空飛彈,列裝巴軍,並準備向第三國出口。

中國在90年代進行了下一代可攜式防空飛彈的開發,於1999年定型,稱為紅纓-6(HN-6),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展出該彈實物。該彈屬於世界第3代可攜式防空飛彈,採用多元紅外探測器,具有多頻譜紅外探測能力以及目標識別算法,可有效規避干擾和地面紅外雜波。該彈為目前我軍的主力可攜式防空飛彈。

由紅纓-6飛彈組成的一個標準的我軍陸軍單兵防空飛彈發射陣位。紅纓-6是一種先進的可攜式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可攔截低空超低空入侵飛機和巡航飛彈等,主要用於野戰防空。紅纓-6飛彈被廣泛列裝於我軍師屬防空團以及部分團屬高炮連,並且在東南沿海地區大量裝備民兵預備役。應該說紅纓-6是我國大批量裝備的單兵防空飛彈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