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越之間的戰爭,有很多國人表示無法理解,認為越南人為什麼要這麼對待屢次幫助他們的中國,但實際上那麼多越南人也都不是傻子,為什麼他們這麼做的時候,反對的人卻不是很多,難道能夠說他們這麼多越南人都是沒有良心的嗎?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中,對於越南的記載並不多,也就將兩國之間的恩怨避了過去,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實際早在中國還在封建時代,就已經與越南結下了梁子,所以在越南人的眼裡中國其實是舊仇,而非恩人。
與中華五千年歷史不同,最早有關越南的記載還是出現在《史記》中,而且距今不過才兩千年左右,而近代的越南史書,在前期的歷史記載大多也是以神話傳說為基礎,內容也基本都是在胡說八道。例如在秦朝時,根據嚴肅的文字記載,我們可以知道越南當時還處於非常原始的生活狀態,互相之間還以部落稱呼,但是在越南的史書中,卻稱他們的祖先是上古炎帝的三世孫,那麼發展了數千後,他們為什麼還是那麼落後,這顯然是期望與我們北方站在同一地位的好勝心在作祟。
後來秦朝橫掃六國,並安排數十萬軍隊與若干民夫攻打越南,而且非常輕鬆的就取得了當地的領導權,至於越南史書中所謂的國家抵抗,全都是子虛烏有,他們那時還是部落散居的狀態,連最基本的文字都沒有,更談不上國家政權這種到了封建社會才出現的「高端「事物。
趙佗,乃是現今的河北人氏,當年就是他率領秦軍占領了越南,在秦朝滅亡之後,他便自立為王,一直等到漢朝建立,他又選擇俯首稱臣。既然已經淪為了封建王國統治之下的子民,被壓迫是很正常的現象,這在遼闊的中原大陸都很普遍,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於當時漢族人的介於,原本還很落後的越南,開始了飛速發展的時代,不但學到了當時非常先進的農耕技術, 而且還掌握了漢字,甚至在越南的相關史書中,都承認他們最早的語系就是漢語。這使他們迅速從原始社會進入到了封建社會。
但是越南人不認為這是什麼光彩的事,因為越南的史書稱在臣服漢人的這一千年期間裡,是越南亡國的一年前。但實際在這之前他們並沒有國家這個概念,既然沒有國家,那亡國又從何談起呢?
當然,與很多地區的人民一樣,,越南人民也有過反抗的經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眼裡的「民族英雄」:二征夫人。她們是越南地區本土的兩位女首領,在這兩人的帶領下,無數的越南人開始了反抗,前後接連攻下了六十餘座城池,可謂是威風一時,還來還在眾人的擁護下,正式建國。只可惜好景不長,這場暴動很快就惹來了東漢皇帝劉秀的注意力,他讓馬援帶著兩萬漢軍,經歷三年的戰事,成功將這場暴亂鎮壓,而那兩位女首領也在起義失敗後,選擇了自殺。
在這裡就出現了矛盾,在中國歷史中,馬援是平定嶺南暴亂的英雄,而越南史書卻將二征夫人,稱讚為鼓舞民族士氣和給予人們建國希望的民族英雄。自此兩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甚至後來在周總理表示要去祭祀二征夫人的時候,原本是稱讚兩位反抗封建王朝統治的起義者,卻被越南人誤解成是為中國侵略越南道歉。
其實無論二征夫人與馬援的稱號有什麼矛盾,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當時發生暴亂的時候,越南實際只是漢朝的一個郡縣,所以說破大天,那也只是自家內部矛盾,跟越南史書中所謂的「侵略」根本扯不上半點關係。
漢人對越南的統治一直持續到唐朝末年,當時越南的豪強曲姓大族是負責管理越南的節度使,當時實際已經脫離了唐朝的控制,直到後來的節度使吳權,在後來打敗南漢國軍隊的時候,自行廢除了節度使的職務,正式稱王。在後來的朝代中,中越之間也是你來我往,但真正能夠完全主宰的時代卻是一去不復返,越南成為中國後來各朝代統治者眼裡的藩國。
不過越南自知實力相差懸殊,也不敢主動招惹北方的中國朝代,但因為曾經得到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國內比周圍的其他小國強盛不少,在秉持著對北方防守的態度,不斷向南方擴張自己的領土,展現了他們自己的侵略慾望,甚至被西方學者稱為「東方普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