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寶寶長牙這麼辛苦!不知道這些,寶寶多受很多苦

@ 2015-12-03

當媽媽發現寶寶長出人生中第一顆牙的時候,心中的喜悅是不言而喻的,在欣喜之餘,可別忘了寶寶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重要階段:出牙期。可是出牙這個過程對於寶寶來說並不輕鬆,甚至會出現一些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媽媽可一定要注意對寶寶的護理,這樣會讓寶寶少受很多苦。

寶寶什麼時間開始出牙?

寶寶出牙的時間是有個體差異的,一般來說,從6個月開始,寶寶就會萌出第一顆乳牙,到兩歲半左右,寶寶的20顆乳牙就出齊了。寶寶出牙的順序有「先下後上,由前往後,對稱長出」的規律。

但是,每個寶寶的個體是有差異的,有些寶寶在5個月左右就會萌出第一顆乳牙,但是,個別的寶寶在12個月的時候才會長出第一顆乳牙,這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超過周歲了寶寶還沒出牙,那麼最好還是要去醫院做一下全面的檢查。

寶寶出牙會遇到這些不適,媽媽要知道

每個出牙的寶寶表現都不太相同,有些寶寶出牙不會有明顯的反應,但是有些寶寶出牙時卻會非常痛苦,媽媽及早了解寶寶的這些不適反應會讓寶寶出牙時舒服不少。

1、流口水

在6個月左右,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平時不怎麼流口水的寶寶口水突然就多起來了,這就是寶寶要出牙的徵兆。寶寶口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乳牙的萌出會刺激牙齦的末梢神經導致口水分泌增加,由於寶寶的吞咽能力還不完善,無法將口水全部吞咽就導致口水順嘴角流出來。這並不是病,所以媽媽們不用特別著急,只需要給寶寶買幾條質量稍好的口水巾,避免口水弄濕衣服就行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就不會有那麼多口水了。

2、喜歡亂咬東西

當寶寶在出牙的時候,由於乳牙萌出刺激牙齦,寶寶的牙齦會發癢,寶寶會特別喜歡咬東西。不管是奶瓶、衣服、手指還是其他任何的東西,寶寶都喜歡咬,這並不是異常給的信號,只是出牙導致寶寶牙齦不舒服,他需要通過咬東西讓自己舒服一點。

3、哭鬧不止

出牙的寶寶會表現出情緒不穩定、煩躁、哭鬧不止等現象,這時由於出牙可能導致寶寶牙齦腫脹,有點像發炎的感覺,這種不舒適的感覺可能表現為疼,也可能表現為癢。重要的是出牙是不分白天和晚上的,寶寶可能會出現睡眠不好的情況,經精神狀態可能也不那麼好。

4、低燒

寶寶出牙可能會導致口腔免疫力變低,引起寶寶的低燒,一般出牙引起的低燒不會超過38℃,並且可以自行緩解,所以當溫度超過38℃媽媽就要當心了。

寶寶出牙,媽媽可以這樣做

為了緩解寶寶出牙的不適,以及幫助寶寶保護萌出的乳牙,媽媽要記住這些方法。

一、給寶寶準備合適的磨牙工具

磨牙棒、咬咬膠、稍硬的麵包乾等稍硬的東西都是不錯的磨牙工具,對於緩解寶寶的出牙不適很有幫助。但是一定要注意,給寶寶的磨牙工具一定要乾淨衛生,並且媽媽一定要在旁邊守護,以免寶寶發生誤食意外。

二、給寶寶牙床做做按摩

寶寶出牙的不舒服,媽媽完全可以用按摩牙床的方式幫寶寶緩解。媽媽可以用乾淨的紗布裹著手指,蘸取一點生理鹽水給寶寶輕柔的按摩一下牙床,這樣寶寶會感覺舒服一點,這樣也可以幫助寶寶安定情緒。

三、給寶寶補充豐富的營養

人體的牙齒含有豐富的鈣和磷,所以在寶寶出牙期提供充足的鈣質是必不可少的。這裡說的鈣並不是通過藥物補充,而是要注意平時的飲食,寶寶出牙期通常已經添加輔食了,所以給寶寶提供充足奶量的同時適當補充一些鈣質豐富的食品是必不可少的。

四、給寶寶刷牙

很多媽媽認為寶寶的乳牙是沒關係的,不用特別保護,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媽媽應該從寶寶第一顆乳牙萌出就為寶寶刷牙(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詳細講過了),先用細紗布為寶寶清潔,初期可以不用牙膏,在寶寶長到1兩歲的時候,可以教會寶寶自己刷牙。

五、保持寶寶口腔衛生

寶寶的口腔衛生是很重要的,在寶寶稍大一點的時候,吃完飯教會寶寶漱口。經常用口水巾擦乾寶寶嘴部周圍的口水,可以防止細菌感染,造成寶寶嘴部皮膚皸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