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型航母對於中國海軍是一條死路:出海就會被擊沉

@ 2015-12-02

基輔級航母(資料圖)

近期有消息證實,「明斯克」航母落戶南通正式進入倒計時,航母世界主題公園項目,已被列入2015年省重點工程項目。這艘已經落戶中國多年的老艦看來已經要安心家了。

實際上,中國擁有基輔級航母的時間要早於瓦良格號(遼寧艦的前身),但是基輔級航母的兩艘軍艦到中國之後就沒被海軍當做「種子選手」,一直以主題公園的身份對公眾開放。以中國船舶製造的技術和水平把這兩條船改裝成作戰艦艇應該沒有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海軍造航母初步設想是從常規動力、中型航母開始。按照這個思路就是說,三、四萬噸中型航母是比較合適的,那麼,基輔級航母應該是合適的選項,而且基輔級航母自身的火力優勢也非常明顯。現在印度海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前身也是基輔級航母的前身「戈爾什科夫」號。如果中國當時真的把劉華清將軍的提議付諸實施,很有可能會更早實現擁有航母的夢想,但中國最後由於國力財力有限並沒有把這一計劃付諸實施。

明斯克號航母駛進南海

如果當時真要在基輔級航母上動刀子,就面臨艱難的選擇,其艦首巡洋艦的部分是否保留?保留,那麼中國還要解決短距垂直起降飛機的問題,以當時中國的技術條件自己研發一款短距垂直起降的戰鬥機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那麼最有效的途徑還是從俄羅斯進口雅克-38;不保留,就要建造一款中型艦載機來適應新的航母。而這兩種選擇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非常不適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周邊可稱得上是強敵環飼,十多年前中國的空中力量與美日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對台灣空軍的優勢都不是十分明顯。這樣的航母搭載20幾架作戰能力十分有限的戰鬥機出海作戰不但攻擊能力堪憂,就連自保都會顯得十分吃力。台灣空軍的F-16A/B型戰機,日本的F-2、F-15J包括美國航母艦載機和其它的作戰飛機都能輕而易舉的突破掉航母的防空體系將航母擊沉。這個過程中,中國航母的艦載機很可能全部被擊落。

這樣的航母只能用來對付沒有航母並且空軍能力非常羸弱的國家,一旦遭遇「硬茬兒」將很難發揮出作用。作為蘇聯海軍黑海艦隊的主力艦,「明斯克」號航母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曾進入中國南海,當時中國海軍和空軍的實力似乎拿著個龐然大物沒有什麼辦法。當時中國海軍還沒有超過4000噸的驅逐艦,殲-7的作戰半徑只有600公里,1979年末殲-8才剛剛定型。如果現在這樣一艘船進入南海就算不降它擊沉,也會好好的羞辱它一番。

基輔級航母無法與美軍航母抗衡

基輔級航母也是冷戰時期特定的產物,可以說也是一種「怪胎」。它當時在蘇聯海軍中就算不上什麼「主角兒」,充其量是給強大的核潛艇部隊提供掩護,自己單打獨鬥美軍的航母沒有任何勝算可言。中國沒有用這樣的船改裝成未來的航母是非常正確的選擇,當然這並不是說當初中國發展航母的計劃就是錯誤決策。在那個當時提出建設航母的思想就是對中國海軍最卓越的貢獻,也可以想像到那個時代中國對於擁有航母的迫切心情。

從中國海軍的實際戰略環境上來看,沒有機會給中國發展中型航母的條件,造出來也沒有實際作用,更是一種浪費。現在來看,美日根本都不把中國遼寧艦和殲-15放在眼裡,更何況是戰鬥力更差的中型航母。因此,大型化航母和重型殲擊機必然是中國航母現在和未來的必然選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