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鵬,一個集合了多種身份的聚光燈下人。
在他的多種角色中,有一個角色最為柔軟,那就是爸爸。
李亞鵬在新浪2015中國教育盛典的演講中說,希望女兒長大能成為有愛、有才情、不被困難打敗的人,這是他對李嫣的希望。
為了讓女兒成為這樣的人,他是怎麼做的呢?
女兒,爸爸希望你成為一個有愛的人
教育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永遠不會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在每個父母心中,都對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未來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期許,我也站在家長的角度談談,我希望我的孩子長大了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我為了這樣一個目標,在過去的若干年當中做了哪些嘗試。
我希望我的女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在我反覆斟酌之後我確定的第一個目標,我希望她是一個有愛的人。我女兒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唇齶裂的嬰兒,我曾經為我女兒寫下幾句話,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上帝給了你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
這句話包含了我作為一個父親對她未來的期許,當我了解醫學的救助手術後,我越來越知道無論怎樣的手術都不可能完全抹去這樣一個印跡,我知道在她未來的人生道路中她一定會遇到來自各個方面的詫異的驚奇的目光,她要如何面對這樣的目光?面對這樣的人生?
第一她不可以躲避,就像我們,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孩子我們不可以躲避這個事實,我們必須要去面對她。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顆堅強的心可以面對向她投來的所有目光,我希望她將來長大以後,當遇見這樣的目光的時候,她可以對別人詫異的目光回報一個最甜美的微笑。
那這樣一種微笑我們從何而來?什麼樣的教育可以讓她長大以後能夠給予別人這樣一個微笑?我想只有愛。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為嫣然天使基金會工作,我們今年已經是第九年了,我們基金會跟我的女兒是同齡的,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讓她知道我在做什麼。
在她三四歲的時候,因為每一年我要帶醫療隊去中國邊遠的地方做醫療救助手術,有一年出發之前的一天晚上我回到家,我跟嫣說:「爸爸明天要去內蒙,我們開車到內蒙、黑龍江,到大慶,你那麼多玩具,有沒有一些你不要的,你可以給我一些嗎? 我明天可以帶給別的小朋友」。
然後她說「我沒有不要的」,我想我不會勉強她,我就睡覺了。
第二天早晨當我起來的時候,臨出門之前我母親拿了一大袋子的玩具給我說:「這是昨天半夜(其實就是凌晨了)嫣突然起得特別早,她拉著我幫她收拾了一大布袋的玩具,她說這是給爸爸的」。從那個瞬間我知道愛開始在她心中發芽生長,這是我特別願意看見的。
在這之後,她越來越多地融入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中去。
她喜歡畫畫,當她偶然知道我拿她的畫作做了一個慈善拍賣,募得了若干善款的時候,她開始積極的給嫣然天使基金會畫畫,我們收到過她的T恤衫,慢慢地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幫她構築了一個懂得愛、發現愛的成長和學習的環境,慢慢地構建起了她的一個思想意識。
總之,就是這樣耳熏目染。
女兒,爸爸希望你成為一個有才情的人
我希望她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除了愛,排第二點的,跟所有的家長一樣,我希望她是一個有才情的人,她會彈鋼琴、可以唱歌、跳舞,可以有很高的情商。才情的培養從何入手?當我開始關注我孩子教育的時候,我在為她尋找老師,因為我知道雖然我有一顆強烈的想去教化她的心,但是未必每個人有這樣的能力。
在這樣一段教育的歷程當中,我舉幾個例子,比如我們做科學觀測,我們在十三陵水庫的湖邊選擇了一個固定的地方,每年的24個節氣那一天我們儘量全家一起,還有我的母親,她的媽媽,還有我,還有她,我們去那個固定的地方做水溫的測試,空氣濕度的測試,如果是驚蜇,我們去找一個甦醒的蟲子,我們會辨別植物。
我們日積月累下來,大概六年,一年24次,大概一百五六十次,風雨無阻,我們堅持了160次。也許你會問,10個月的小孩怎麼知道科學觀測呢?父母是孩子教育的最佳環境,孩子天生會對父母有行為和言行的模仿的特性。
所以,我們抱著她的時候就開始做剛才所有的一套流程。當她一歲多開始走路的時候,雖然她看不懂那個表,雖然她也不會用相機拍標本的照片,但是她已經開始去量,去摸,去刨土,拿著相機像模像樣地拍。
積累到現在,跟一般的孩子相比,甚至跟某些我們成人相比,她認識的植物可能比大多數人要更多一些,她對自然的了解,跟自然的親近可能要比更多的孩子好一些,這樣的一些教育我想未必是應付高考的,也不是所謂的教育所需的內容,但是在這樣一個年齡階段我希望能夠給她更大的可以拓展的未來。
再比如我們會教她甲骨文,今年的暑假我帶她回到我的祖籍,我父親埋葬的地方河南平頂山,我在我們家祖墳旁邊蓋了個院子,每年清明節會帶她回去掃墓,我們在堂屋,在家裡祖先的牌位面前我教她甲骨文的「祖宗」兩個字,解釋「祖宗」的含義,李嫣現在也認識相當數量的甲骨文。
關於才情,她畫畫、鋼琴等等曾經都涉足過,我想強調我從來不會逼迫她學習任何一個,如果她說我不想學了,OK,就不學了,迅速就放棄了,我希望她儘快涉及到更多,接觸到更多,從而讓她能夠選擇到一個她真正適合的。
但是經過若干年的選擇,現在她保留下來的是彈鋼琴和畫畫,這是她自己喜歡的,我們從來不會逼迫她,也不需要逼迫她,她就自己表現出一種我們家長最願意看到的狀態,很聽話,很乖,每天不需要督促就可以去做,但是背後是經歷過漫長的選擇期的。
女兒,爸爸希望你成為一個不容易被失敗打倒的人
除了愛,除了才情,第三個我想說,我希望她長大之後能夠成為一個不那麼容易被失敗打倒的人。
很多時候家長都說我們希望孩子是成功的,望子成龍,父母之心。但是我們可能體會到,所謂的成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種的機遇等等,很多東西不是我們的教育能夠去解決的,我們的教育是針對這個人本身而言。
所以,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不那麼容易被將來人生道路中所碰到的各種困難,阻力所打倒,我希望她有一個堅韌的神經,一個堅強的生命力,這是作為一個家長我更願意訴求和培養的。
所以,在她一歲半的元旦,大雪紛飛,在北京郊區靈山,一個著名的驢友徒步的地方,我們去爬山,那個雪厚到我的膝蓋,在雪之上茅草還有七八十公分高,她當時也大概就是那個高度。所以,我們要在前面拿一個棍子幫她把這些雜草打開。
先講一個結果,那是我們的第一次,設定的一個目標必須達到,然後一轉眼四年以後,到她五歲的時候我們再去靈山,從山腳下到山頂往返大概17公里的路程,她可以獨立不需要的攙扶,可以從山腳下完成整個行程,用時七八個小時,甚至我們要求她把所有的水到山頂全部喝完,下山是沒有水喝的,她學會分配她的體力。
關於堅強,我再舉個例子,在她三歲多的時候,她可以倒讀《金剛經》。
怎麼做到?很難嗎?一點都不難。教育是有方法的。如果你想試試,你只要每天在她睡覺之前在她旁邊拿出《金剛經》很認真指著每一個字「如是我聞」,每天晚上念兩小節就可以了,只是把她放在旁邊,無需干涉她,堅持兩年半,你的孩子一樣可以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