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憾....老人去世6年無人知曉 被發現時家中只剩一堆白骨.....場景淒涼
近日,湖北黃石一位姓裴的獨居老人被發現死於家中長達六年,被發現時,只剩下一堆白骨。據悉,老人終生未娶一人獨居,是一位獨居老人。
本是遮風擋雨的溫暖小屋,疲憊後的補給站,但卻成為了裴爺爺人生最後的一站,長達六年的墳墓。裴爺爺到底因何而死,我們無從查證,不得而知,但他估計從未想到自己的人生竟以這樣的方式來謝幕,或許他想過生死,想過自己死後的墓地,但卻從未想過自己的蝸居竟成了自己長達六年的墳墓。
近年來,獨居老人死於家中的新聞屢見不鮮。就在前段時間,四川成都一位57歲的獨居老人在家去世,死後3天才被鄰居發現;同樣也是在今年的11月,山東一位65歲的獨居老人疑因突發心肌梗塞死於家中,後被女兒發現;而在今年的10月,山東一獨居老人死於家中多日後被發現,屍體還被村中的狗啃食。這一起起,這一件件,這一個個令人心痛而又憤怒的事件,是獨居老人的痛,是他們子女的痛,更是我們社會的痛。而據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近10%。那這就意味著在中國有10%的獨居老人有可能面臨著死在家中的痛,面臨著死後多日甚至多年才被發現的痛,面臨著蝸居變墳墓的痛。難道,那些死於家中的獨居老人命運本該如此嗎?他們就該承受這樣的人生謝幕,這樣的結局?
他們有的喪偶,子女不在身旁;有的終生未娶,獨自一人;有的拿著退休金,生活無憂;有的沒有經濟保障,生活困苦......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弱勢群體,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幫助。
需要幫助的他們究竟死於何因?是物質生活沒有保障的「窮死」;還是醫療費過高,患病老人缺乏疾病護理的「窮死和病死」;還是沒人照顧,社交缺乏,精神空虛的「孤獨死」?人各有異,我們無從得知,但不管什麼原因,都不是我們所樂意見到的。
到底是什麼將他們推向了人生的那一步,是什麼讓他們遭受如此的命運,又是什麼讓他們的蝸居變成了墳墓?
社會關係的改變,從親密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淡薄是使他們蝸居變墳墓的一大助力。假使裴爺爺的那些鄰居能多關心他一點,關注他一點,重視他一點,那或許就不會發生六年才被發現死亡的悲劇了。而社會的流動性大也是一個助力,裴爺爺的親人因流動住的都較遠,不便照顧。而養老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很重要的一大原因,沒人定期探訪老人,沒人去照顧老人,沒人去關愛老人。當然,新時期養老觀念的改變和計劃生育的政策也是很大的一個助力。而對於老人自身來說,是什麼把自己推向了那一步?可能是與子女的代溝,可能是自身獨立意識的強化,也有可能是那種不想拖累子女的心理。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而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獨居老人也在不斷增加,沒有誰願意再次看到或經歷這樣的事,看到越來越多的蝸居成了獨居老人最後的墳墓。那麼,希望完善養老制度,加強精神養老,增加醫療支持,社會支持,發展養老產業不再是一句空話,一句口號,最重要的是,希望常回家看看不再是只出現在歌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