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那念念不忘的美食,再去一次台灣!40種美食吃遍台灣!

@ 2015-11-26

台北市大約有20條小吃街。每一次您以為已經找到了最好的街邊美食,比如最棒的臭豆腐或者令人難忘的牛肉麵,總是還有另一間比它更好的台灣小吃店。台灣的飲食混搭融合了閩南菜、潮州菜和日本料理的風格,這樣的混搭結果是多種多樣的味覺享受。在台灣,人們認真對待飲食,所有的食物都很重要並且都是最好的。

不容小視的台灣滷肉飯

台灣的飯食小吃花樣繁多,不過要說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推滷肉飯。據稱,風味獨特的滷肉飯,全世界只有台灣人會做。台灣有句諺語說,「哪裡的廚房有炊煙,哪裡就有滷肉飯」。

「滷肉飯」是台灣食品的代名詞,一碗好的滷肉飯,需要把切得剛剛好又不能太碎的五花肉在醬油和五種香料中慢燉。飯要又香又韌,滷肉要多汁,肥美而不油膩,再加上鮮脆可口的腌制醬菜,真是叫人無法拒絕。

牛肉麵是最具說服力的

台灣美食台灣牛肉麵是台灣平民美食,攤位遍布台灣省大街小巷。有著「牛肉麵之都」美譽的台北,每年都要舉辦盛大的「台北國際牛肉麵節」。不管是台灣的牛爸爸餐廳里全球最貴的牛肉麵(334台幣(約人民幣70元)一碗),還是在您偶然發現的小餐館中,都能找到最好吃的台灣牛肉麵。

除了吃牛肉麵的學問外,牛肉麵的做法也是非常講究的,叫「一青二白三黃四綠五紅」。其中熬煮五天的高湯「一清」,白肉鍋「二白」,喬麥面「三黃」,香菜、青蒜襯味的「四綠」,辣椒加味的「五紅」,這才能算上一碗美味的台灣牛肉麵。

台灣島最著名的小吃:蚵仔煎

蚵仔煎是台灣最具知名度的小吃之一。其做法和風味,也是因地域不同而稍有差異。

蚵仔煎的做法真正展示了台灣土地的富饒,因為它的原料同時來自大海和陸地。雞蛋是小牡蠣的完美搭檔,在海島附近很容易找到。再加入地瓜粉,蚵仔煎就會變得黏軟而口感十足——這也是台灣食品的共同特點。

比啤酒更好的飲料: 既是飲料又是小吃的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又稱波霸奶茶,簡稱珍奶,是一項流傳於台灣的茶類飲料,將粉圓加入奶茶之後,就成為珍珠奶茶。由於口感特殊,所以相當受到青少年歡迎。珍珠奶茶是我國台灣「泡沫紅茶」文化中的一種,雖然只是在奶茶中加入木薯粉圓,但卻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與小吃之一。

台灣小吃棺材板

棺材板是台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官財板。將麵包切成薄薄的麵包塊,下鍋油炸,炸到金黃色後撈起,掀起炸酥的一面,把中間挖空,再裝入由雞肝、雞腎、雞肉、豌豆、馬鈴薯、胡蘿蔔、地瓜粉、墨 魚和蝦仁等精心調製的作料以高湯煮成再用些牛奶芶欠,再於麵包面上蘸上醬料,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棺材板了。酥脆的外皮配上香滑可口的肉餡,香味濃郁,營養豐 富。

擔仔麵

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台南地區的小吃,其全名亦可稱為度小月擔仔麵。正宗的擔仔麵是用鮮蝦熬煮湯頭,加入豆芽、香菜、碎豬肉和鮮蝦製作而成。在台灣已有百年歷史,其不但鮮美甘甜的甜蝦湯頭,而且還有加上香醇不膩、長時間熬煮的肉燥,在台灣非常的受歡迎。

台灣小吃生煎包

如果您喜歡蛋糕的蓬鬆或是薯片的酥脆,那麼生煎包則是兩者兼具。生煎包是由鬆軟的包子煎炸底部做成。掰開以后里面是鬆軟的豬肉餡,成品面白,軟而松,肉餡鮮嫩,中有滷汁,咬嚼時有芝麻及蔥香味,以出鍋熱吃為佳。

相比上海的生煎包,台灣生煎包有2點不同,即體積更大並且煎炸時倒著下鍋。

割包是台灣產的巨無霸

割包是台灣的漢堡,是以長橢圓扁形麵糰皮,對摺起來包覆餡料的食物,傳統上的餡料通常不外片狀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這幾樣,也有為了健康著想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

割包的餡料被剁成小塊混合在一起,所以每一口都能吃到所有的種類。這種做法與西方的漢堡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不少人也稱割包為「台灣人的漢堡」。

鐵蛋

鐵蛋為台灣台北縣淡水鎮的著名小吃。相傳由在渡船頭畔經營一片小麵攤的黃張哖,一個下雨天的日子,由於生意不好,於是將滷蛋不斷的回鍋,因為滷好的蛋海風一直吹,越鹵越小,越鹵越黑,沒想到客人卻喜歡上這種更有嚼勁、更加美味的黑滷蛋。

之所以被稱為「鐵蛋」,是因為這種小型蛋和人的指甲一樣堅硬。鐵蛋通常用鵪鶉蛋製作,先在醬油中煮熟然後風乾。整個過程需要重複幾天,直到蛋白質變硬並具有一定的嚼勁和口感。

台灣微熱山丘的傳統鳳梨酥

台灣鳳梨酥名氣不小,是去台灣遊玩大多都會帶的伴手禮。正宗的鳳梨酥皮薄餡大,外皮酥鬆化口,鳳梨內餡甜而不膩,其中為了口感更美味,通常會添加冬瓜,成品非常好吃。

如果您想要買到最好的鳳梨酥,可以去試試微熱山丘,只使用本地產的鳳梨坐餡料。這種餡料看起來顏色更黑,紋理更粗糙,酸味也更濃。其他商店出售的傳統鳳梨酥則是用菠蘿和冬瓜的混合餡料。這種做法使鳳梨酥有更多水果的甜味,奶油糕點的金色外皮更加易碎。

「甜不辣」的每一滴醬汁都是美味

甜不辣是將魚肉打成魚漿,加些澱粉、肉、海鮮等,弄成想要的形狀,再下油鍋炸成「甜不辣」。大多數人認為甜不辣是由日本人發明的,其實是葡萄牙人最先發明,再隨傳教士一起傳到日本。

通常超市看到的甜不辣有長條形、圓形、扁形等等,將它切片後,與芹菜、蝦一塊兒燒,是道容易又實用的家常菜。聽起來或許並不特別,但它卻因濃郁的香味和豐富的口感成為了備受喜愛的台灣小吃。

台灣小吃肉圓

肉圓是一種台灣的特色小吃,與餃子非常相似,它的名稱得自於外觀,一般為直徑6到8厘米左右的半透明扁圓形,是一種以地瓜粉、太白粉等材料作成的半透明肉圓皮包裹豬肉與其他配料的食品。

除了最常見的圓形之外,亦有三角形的北斗肉圓,是相傳發源最早的肉圓,但目前不如圓形普及。後來又經過改良,加入豬肉、蔬菜等配料,澆上肉汁,逐漸發展成 現今為人所熟知的肉圓,並且流傳到台灣各地,也產生了各地不同用料與做法的特色肉圓。

台灣街邊美食:無骨鹽酥雞

鹽酥雞是台灣最常見的小吃之一,不過其實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全稱,鹽酥雞攤位中除了油炸小塊雞肉骨外,通常一併賣炸甜不辣(包括豬血糕及魚板)、炸花枝腳、炸蕃薯條、炸四季豆、炸芋粿等等,有的攤位會兼賣炸雞排。

鹽酥雞是用高溫油炸類食品,雞肉被切成可以一口吃掉的小塊,腌制,沾上面糊,下鍋油炸。有許多鹽酥雞攤位待炸好起鍋之前,會加放九層塔下鍋爆香,起鍋後灑 上胡椒鹽,也可視需要灑上辣椒粉再拌勻裝入紙袋,也有的攤位會拌上大蒜泥或再加入酸菜。它氣味濃郁,口感酥脆,因此使許多饕客趨之若鶩,是城市街道上無處 不在的小吃。

蔥抓餅:台灣小吃中的皇后

蔥抓餅是源於山東省,隨後傳入且流行於台灣的小吃。因製作過程會用手將餅皮抓起,使餅皮看似鬆散,所以稱作「蔥抓餅」。蔥抓餅與蔥油餅並不相同,在材料、做法有些相似,差異在於蔥抓餅的餅皮有用手抓出膨鬆的口感,並且可加蛋或起司做為內餡或佐料食用。

看著一片蔥抓餅被慢慢撕開是最誘人的一件事。如果加了奶酪和雞蛋效果還會更好。蔥抓餅應在剛做好時儘快享用,以確保它在熱氣騰騰時的十足口感。

蚵仔面線:來自大海的味道

蚵仔面線為台灣小吃中極具有特色的一種,主要原料為蚵仔(小牡蠣)和面線,蚵需先拌太白粉,但市面上也有許多是用大腸面線來銷售。一碗好吃的蚵仔面線應該有濃郁美味的湯底和薄薄的面線,蚵仔應保留其獨特的紋理。

蚵仔面線的優劣決定於蚵的大小與新鮮度,拌太白粉時也必須注意蚵的完整。這種小吃口感濃郁,香味十足,但傳統口味現在已經很難尋到,近來較出名的面線,多以台北迪化街聞名的紅面線口感為主。

臭豆腐

臭豆腐是全世界人又愛又恨的小吃,它在台灣也備受歡迎。台灣臭豆腐表面酥脆,而裡面有很多孔洞,吃的時候還要配上專門的泡菜,泡菜是採用圓白菜淹制而成,吃起來爽脆,酸酸甜甜的。醬汁也和大陸不同,台式臭豆腐的醬汁是分別淋上的,有蒜末汁,醬油,麻油,辣椒醬等等。

人們為什麼對吃臭豆腐樂此不疲?深呼吸,享受這種特殊的味道,越濃郁越好。

地瓜

除了香甜的味道和營養價值之外,紅薯成為台灣備受喜愛的食品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因為它的形狀酷似台灣島。為此,甘薯在台灣人的心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台灣種植的甘薯會用來與生薑一起煲湯,有時被街頭小販放在從油桶改製成的烤箱中出售,或被磨成粉放入其他菜品以增加口感,或者被油炸成薯片。只要加入了甘薯的菜肴都會成為台灣人的最愛。

台灣夏天的重頭戲:刨冰山

由於台灣炎熱潮濕,有暴風雨的夏天給了人們一個很好的藉口吃刨冰。一堆很大的刨冰上堆著新鮮的水果和其它調味品,例如芒果,果汁和濃縮甜牛奶。光是憑樣子它就已經讓人流口水了。

更傳統的刨冰山會比較小,外形不那麼誇張,但是裡面會放有新鮮的小飯糰。

胡椒餅

胡椒餅是到了饒河夜市必嘗的小吃,這是一種酥脆的口袋大小的餅,裡面是多汁的豬肉餡,這些豬肉中混合了咬起來氣味芬芳的黑胡椒。在泥制的爐壁上烘烤一下,這些胡椒餅派就成為胡椒植物的美味讚歌。

一定要記得多買幾個,否則當您還想再吃的時候就會感到非常後悔,因為還要再排上長長的隊才能再買幾個。

鼎泰豐小籠包

小籠包可能是上海人的美食,但是一些人辯稱道是台灣人將其變得完美。台灣飯店鼎泰豐令其上海的同行為他們汁多味美的豬肉湯包而感到驕傲。鼎泰豐一口大小的小籠包一貫保持著上乘的品質。它們那紙一樣薄的外皮包裹著味道豐富的熱湯和嫩豬肉製成的肉丸子。

當食客大著膽子咬上一口小籠包時,包子裡會噴出滾燙的熱湯,在鼎泰豐,可以時不時的聽到食客在此時抽上一口氣。

魚丸湯

什麼東西比海鮮更好呢?當然是海鮮做成的丸子了。在台灣品嘗手工製成的魚丸,這個加工過程可以令更多空氣進入到丸子內部,所以在烹飪丸子時可以吸收更多的湯。這樣的魚丸嚼起來更有彈性。

佳興是台北一家很受歡迎的伙食承辦商,以其特製的鯊魚丸而享有盛譽。

藥燉排骨

在台灣,湯在中國傳統藥材中煮燉,從豬骨中汲取精華,其中有超過14種藥材,根和干水果。 美味而且對身體也有好處,尤其是在冬天保暖。骨頭上並沒有多少肉,這道菜的重點就在於它的湯。不要害羞用您的手挑肉和吸取上面的汁,事實上,不這樣做才奇 怪呢。

台灣最棒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鵝肉

在台灣農場裡養殖的鵝,絕對沒有浪費。從它的皮膚到血都被製成了各種佳肴。鹽水鵝或烤鵝是天啟的。每一口多汁鵝肉加上微熏的鵝皮都是對家禽的慶祝。或者試試樂朋小館的蒸米飯,上面覆蓋著鵝肉、辣椒油和x.o.醬。對於鵝肉中的脂肪和調味料來說,米飯中的穀粒是負責運載的車輛。

鼎邊銼

台灣各地皆有美食,提到基隆,除了螃蟹羹,不得不嘗的另一大美味就是鼎邊銼。鼎邊挫是一碗滑滑的米粉團。米粉糊被灑在一個大鍋邊緣。它會滑下來自己展開。 乾了之後,將其切成條狀。當製作成鼎邊挫時它會變成很細有嚼勁的麵條。吳家鼎邊挫是一個家族老字號店。上菜時還會加上自製的豬塊,蝦塊,白菜,黃花菜和竹筍。

大腸包小腸

台灣豬肉香腸本身就是夜市中的超級明星,但它和小吃「大腸包小腸」一起供應時就更是天下無敵了。基本上,這種食物就像是一個熱狗,但是這裡的糯米不是包子 狀,而是將糯米填充在香腸內部,形成了超大號的糯米腸。將這根糯米腸切開,裡面再填上豬肉香腸。這就是大腸包小腸了。

麻糬

麻糬的口味非常糯,有嚼勁,細膩的餡料又有種入口即化的美妙口感。味道上甜而不膩,一打開撲鼻芝麻香融合濃濃糯米香。無論口感還是味感都是無可挑剔。易產生飽腹感但絕對不會膩,很適合充飢的休閒食品。

這種糯米糰子就像棉花團一樣柔軟,既有甜餡也有咸餡。傳統的麻糬以紅豆醬為餡,並撒上花生粉。不過近些年來,草莓餡、黑芝麻餡、綠豆餡以及花生餡都頗受歡迎。

燈籠滷味

「燈籠滷味」小吃店裡的小吃都會淋上他們家的獨門五香醬,醬由丁香、八角、肉桂等香料製成,芳香撲鼻,味道不咸不淡,微甜。客人們在店裡挑選好食材,然後由師傅放入醬汁中煮。夜晚外出,逛街逛得累了,來這裡吃上幾樣中意的小菜,美味又飽腹。烹調時,師傅們總是耐心等待食材將醬汁慢慢吸收,所以食客們也得有些耐心才成。

太陽餅

太陽餅起源於台中市,這種以麥芽糖為餡的油酥餅看似沒什麼特別之處,卻成為了台中市著名的旅遊紀念品。台中市內的太陽餅店數不勝數,都聲稱自家的產品最正宗,真假難辨。最正宗的太陽餅店-太陽麵包店已經因為68歲老闆的退休而宣告停業。

筒仔米糕

製作筒仔米糕首先將糯米和香菇一起炒香,然後和肉燥、滷蛋一起放入竹筒中,蒸至糯米鬆軟即可使用,淋上甜醬更佳。早在40年前,大橋頭筒仔米糕就開始營業。現在生意早已擴大了許多,但是筒仔米糕的味道還是那樣正宗美味。

台式早餐

在台灣適當的開始一天需要三種東西:芝麻大餅、炸油條和豆漿。因為芝麻大餅剛從熱的金屬桶中出鍋時,它微微有點甜味,裡層薄而酥脆,還有很軟的芯。很多地 方製作的芝麻大餅乾而易剝落,而阜杭大餅味道上乘,這充分說明了為什麼周末通常要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排隊買到他們的芝麻大餅。」

豬血米糕

這種糕點用豬血和糯米混制而成,串在竹籤上,就像棒棒糖一樣,還有人喜歡在上邊撒上花生粉。籃球明星林書豪就曾經表示最近遊玩台灣時,豬血米糕是他最喜歡的小吃之一。相信這種糕點也對很多人的胃口。

台灣的招牌:三杯雞

三杯雞的三杯指的是一杯米酒,一杯油以及一杯醬。如果再加上辣椒和大蒜,味道更是無與倫比。不過,也有廚師將「三杯」理解為一杯酒,一杯芝麻油以及一杯糖。

營養豐富的小吃「阿給」

阿給來源於日本的油豆腐,即炸豆腐塊。首先將油豆腐中間挖空,然後填充滷汁、或肉燥粉絲,以魚漿封口,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醬或其他特殊醬汁。因為豆腐吸收了湯汁,所以每咬一口都會有湯汁迸出。阿給配上一杯豆漿,絕對是一頓風味獨特的早餐。

粉圓

粉圓指的是台灣人喜歡在甜點裡加的所有有嚼勁的生麵糰。有時候它們是由糯米粉製成,裡面塞滿了各種餡。在蒸的時候,這些生麵糰有點呈半透明狀,可以看到五 顏六色的夾心,比如紅豆、綠茶、雞蛋糊。更通常的情況下,粉圓是由不帶夾心的木薯製成。加入黑糖以後,就變成了珍珠奶茶里的黑珍珠,叫做珍珠粉圓。

豪大大雞排

豪大大的大雞排頗具盛名,因為人臉般大的雞排,表皮酥脆,再淋上五香粉和胡椒粉。一口接一口,美味得讓人停不下來。豪大剛開始只是士林夜市的一個攤點,如今已在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開了分店。

任何含有墨魚的食品

燒烤味的台式墨魚每次都正合口味。台灣島上有很多非常棒的墨魚,到處扔滿了墨魚扦子的燒烤站在島的南端隨處可見。雖然放了藥草和蔬菜的濃濃的墨魚湯是台灣人在冬日裡暖手的典型食品,享用這種軟體動物最佳的方法卻是去掉墨魚體內的海水,直接將其碳烤。

想像一下帶著煙味的香氣、暗黑色的燒烤痕跡、閃爍的、捲起的邊緣,以及撒上去的鹽和胡椒,該是多麼誘人的美味啊。

愛玉冰

提起台灣人最愛吃的冰品,愛玉冰絕對能排到前頭。愛玉樣貌明亮通透,口感軟硬適中,加入檸檬水和刨冰,便是一道夏日佳飲。

可樂餅

可樂餅是台灣街頭常見的小吃之一,與日本的炸肉餅類似。可樂餅以土豆泥或肉末為餡,然後裹上麵粉、雞汁和麵包屑。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將肉末、蔬菜、海鮮以及其他食材混合在一起。我們最喜歡的莫過於肉末和奶酪的混合。

潤餅

如果簡單的將潤餅解釋為非油炸的或蒸的春卷未免對潤餅不公平,畢竟潤餅比春卷出現得要早。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製作潤卷的「秘方」。每遇到節日時,家家戶戶都會選好餡,然後自己卷潤餅。到台北101大廈不僅能吃到美味得潤餅,還能欣賞整個城市的景色。

麻辣火鍋

冒著泡的一鍋湯里盛滿了各種中草藥和辣醬,為所有選用的天然、新鮮的食材創造出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豐富多彩的麻辣火鍋,食客們盡情享用。

在台灣,每天都有新的火鍋店開張,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來吸引永不滿足的火鍋食客。在同一張桌子上可以同時供應自助火鍋和燒肉火鍋;對於吃膩了一般口味火鍋的人來說,還可以提供珍珠奶茶火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