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吃飯,餓一餓問題很嚴重!

@ 2015-11-25

很多媽媽寶寶不吃飯的問題上,都受到「餓一餓就好」思路的影響。餓個一兩頓的,寶寶自然就吃飯了。事實上,小寶寶的腸胃可和成人不同,他們很容易食滯,有時候並不是寶寶不願意吃,而是吃不下。如果媽媽們沒有及時發現,最終很可能造成寶寶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也有可能導致厭食症的發生。

飢餓療法靠譜嗎?

前不久在微信瘋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兒媳蘇珊讓中國婆婆完全領教了中外育兒是有多麼不同。一個任性不吃飯的孩子生生被親媽餓著,還故意做孩子愛吃的飯菜就是不讓他吃,讓他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結果是:成功了!孩子自己養成了按時吃飯的習慣。但是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卻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孩子不吃飯,就讓他餓一餓,這樣的做法真的靠譜嗎?

專家解答:這種文章,我們可以有判斷力地來閱讀。寶寶不愛吃飯其實原因有很多,蘇珊的做法不值得模仿,家長應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寶寶不吃飯的五種常見原因:

1.家長嬌慣孩子

一些兒童吃過多的甜食、水果糖、冰激凌等含糖較多的零食,於是稚嫩的胃就會沒有飢餓感,孩子自然會食慾不佳。

2.喂養不當

輔食添加不及時,孩子到了該斷奶的年齡還沒有能力進食乳類以外的食品,就會影響孩子咀嚼功能的發育。

3.家長對孩子的暗示及影響

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哪種飯菜好吃、哪種不好吃,就會給孩子以「暗示作用」,孩子聽了這些話,很可能對某種食物產生反感,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

4.孩子生活時間不規律

飲食不定時定量、任意玩耍、睡眠不足和缺少適量的活動,都會影響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轉,從而出現食慾不佳。

5.飲食環境與厭食

吃飯的地方人多嘈雜、開著電視、成人吸煙飲酒、吵吵鬧鬧等,這樣的環境都不利於孩子進餐。

所以,在爸爸媽媽們沒有準確判斷出寶寶是因為不餓,還是因為身體原因造成的不吃飯時,採用「餓一餓就好」這樣的方式,並不完全妥當。

寶寶在不具備自我控制能力時,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多種營養送入口,反而就是因為這樣的飲食,常常造成孩子「積食」,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寶寶積食的幾個表現:

1、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2、寶寶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3、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

4、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5、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解決問題小妙招

當媽媽們真正發現寶寶食滯的情況時,切忌不要亂用藥,寶寶腸胃嬌弱,媽媽們可以選擇具有開胃消食的產品進行調節。而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們也不可大意,要幫助寶寶規律飲食,避免「積食」發生,當發現寶寶腸胃出現了問題,媽媽們也不用慌張,應對小兒腸胃問題,可以採用飲食療法:

食療法:

飲食上,在調理小兒食滯、腸胃濕熱方面,以下食材具有清熱解毒、開胃消滯、調理腸道的顯著作用:

1、薏苡仁

對於小寶寶來說,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非常有利於寶寶較弱的腸胃吸收。

2、雞內金

雞內金是指家雞的砂囊內壁,系消化器官,用於研磨食物,該品為傳統中藥之一,用於消化不良、遺精盜汗等症,效果極佳,故而以「金」命名。

3、山藥

山藥有健脾、除濕、補氣、益肺、固腎、益精的功效,山藥含有可溶性纖維,能推遲胃內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後血糖升高。

4、白扁豆

一種農作物,可曬乾,炒後可食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有健脾化濕,利尿消腫,清肝明目等功效。

5、麥芽

麥芽功主要具備行氣消食,健脾開胃的功能。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生麥芽健脾和胃通乳,用於脾虛食少。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於食積不消。

6、陳皮

陳皮有三大類作用,一是導胸中寒邪,二破滯氣,三益脾胃。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氣。脾胃主運化水濕,故脾胃之氣行則能去濕、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說,陳皮溫能養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