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女士八個多月的兒子流口水愁壞了一家人,寶寶一天要換十幾次圍嘴,剛換上的圍嘴幾分鐘就又會流濕一大片。李女士說之前有用過爽身粉,但是經常會在脖子裡邊夾雜著口水成了泥狀,寶寶的脖子裡起了一片像濕疹一樣的小紅點。後來聽說吃豬尾巴可以治小孩流口水,公公就在市場買了幾條,可連續吃了十多天的豬尾巴了卻仍不見好轉,現在寶寶的脖子裡每天都濕的紅紅的。小編提示,流口水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情況,4~6個月的寶寶,因為食物中添加了澱粉類食物,刺激唾液腺分泌,加上寶寶本身口腔控制能力不完善,寶寶開始出現不斷流口水的現象。一般到2~3歲的時候,流口水的情況會自然消失。
引起寶寶流口水的原因有多種情況。寶寶乳牙的萌出、輔食的添加會刺激唾液量顯著增加,而此時嬰兒的吞咽動作和閉唇動作尚不協調,口水不能及時吞下,就容易發生流口水。少部分寶寶口水流的過多也可能是口腔疾病引起,如鵝口瘡、潰瘍性口腔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因寶寶吞咽時疼痛多伴有哭鬧、不吃奶甚至發熱等,此種情況應及時治療。另外,寶寶感冒、鼻塞、呼吸不暢時也容易流口水,當然也不能排除寶寶吞咽紅能障礙的可能。小編提醒,新媽媽可從寶寶的哭鬧反應來判斷寶寶是否有不適的症狀,及時治療。
寶寶流口水不管是何種原因,主要是因其口腔還沒有發育完善,他們無法控制所致。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鍛鍊寶寶對唾液的控制,就可以讓流口水的現象大大減少。下面這幾個方法比豬尾巴還管用:
1、吮吸安撫奶嘴
給寶寶吸吮安撫奶嘴,也是訓練寶寶吮吸能力的好辦法。影響寶寶口腔控制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臉部肌肉的協調,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對寶寶臉部肌肉的訓練,提高寶寶對口腔的控制能力。用吸吮奶嘴、用吸管喝水,吸的動作有助於鍛鍊寶寶的唇部。但要注意在寶寶一歲之前要把吸吮奶嘴的習慣戒掉,避免寶寶對安撫奶嘴產生依賴。
2、練習吹的動作
讓寶寶在吹的過程中訓練臉部肌肉,小一點的寶寶可以吹小紙片、衛生紙、吹跑氣球,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吹泡泡、吹卷笛,寶寶們是很喜歡這種遊戲的。
3、練習抿嘴唇的動作
抿嘴唇也是鍛鍊寶寶口腔控制能力、練習嘴唇閉合的好方法,儘量要寶寶自發的去抿嘴唇。在寶寶的嘴唇上塗上他愛吃的食物,讓他想辦法用嘴唇吃到,寶寶自然會不自覺的抿嘴唇。
4、堅守喂輔食的原則
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如果是過敏體質可以從6個月大開始,媽媽可以開始給寶寶糊狀或泥狀等奶類之外的食物,讓寶寶來訓練口腔的的動作。6個月左右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小牙餅,讓寶寶自己抓取咀嚼。等寶寶大一些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吃些難以咀嚼的粗糧。但注意在鍛鍊的時候需要有個度,寶寶從細糧到粗糧需要一定的過渡適應,否則可能引起寶寶肌肉酸痛。
小編溫馨建議:寶寶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正常的生理反應,像吃手、流口水等,但爸爸媽媽稍有疏忽就會使這些正常的生理現象,惡化成難以改掉的壞習慣。給寶寶更多的關心與呵護,少一些溺愛,我們的寶寶就可以更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