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經營2300輛巴士的Go-Ahead集團以卓越的服務獻議及最低的競標價,擊敗新捷運和SMRT等七個競爭對手,贏得第二個按政府發包模式頒發的巴士配套。
新加坡公共巴士市場將迎來多一家外國業者,倫敦最大的巴士經營者Go-Ahead集團成功標得第二個巴士路線配套的經營權,它將從明年9月起逐步接手經營25條巴士路線。
Go-Ahead集團是繼英國Tower Transit之後,第二家進軍新加坡巴士市場的外國業者,與新捷運和SMRT一較高低。
陸路交通管理局2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在倫敦經營2300輛巴士的Go-Ahead集團以卓越的服務獻議及最低的競標價,擊敗新捷運和SMRT等七個競爭對手,贏得第二個按政府發包模式頒發的巴士配套。
Go-Ahead為五年合約的服務費出價約4億9774萬元,比競標價第二低的兀蘭運輸公司低了約7%。全力「保衛」版圖的新捷運則出價5億4590萬元,SMRT出價5億9813萬元。
陸交局是採用「雙信封」評標方式,即先評估競標者所能提供的服務素質,包括維修機制及給予巴士司機的福利配套等;如果符合要求,才打開第二個信封,看業者如何出價。
陸交局說,Go-Ahead在服務素質和競標價這兩方面取得最高評分。局長趙文良說,獲選進入最後遴選階段的八家業者所提出的服務獻議勢均力敵,當局最後決定以投標價來定勝負。
將在新加坡聘約900名員工
Go-Ahead在英國有26年經營巴士和地鐵服務的經驗,總共經營約4600輛巴士,其中一半是在倫敦,它在倫敦占有24%的巴士市場,共聘有約7000名職員。
這是它在英國以外標得的首份巴士合約,預計它將在新加坡聘用約900名員工。
Go-Ahead集團總裁布朗(David Brown)指出,新加坡政府採用的發包模式主要是參考倫敦的模式,而Go-Ahead對這個模式的監管機制包括對服務水平和車隊維修的要求都非常熟悉,集團有信心能為乘客帶來更高素質的服務。
Go-Ahead之前也曾參與首個巴士配套的投標,當時它出價最高,為6億9300萬元。對於這次提出最低競標價,布朗受詢時說,該集團吸取了上次投標的經驗,在價格上做出相關調整。
但他強調,並未因此在服務素質上有所犧牲,集團將在編排巴士時間表等方面爭取更高的效率。
集團巴士業務執行董事迪安(Martin Dean)補充說,在第二個配套下,業者向陸交局租用車廠和巴士的費用比較低,燃油價格也有所下調,因此營運成本較低。
整體投標價低於首個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個配套的競標價整體低於首個配套。Go-Ahead的服務費比標得首個合約的Tower Transit低了約10%。Tower Transit的五年服務費約5億5600萬元。
對於這是否意味著政府支付過高費用給Tower Transit,趙文良說,這兩個配套的巴士路線各有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根據政府發包模式,陸交局將支付業者一筆服務費,車資收入則歸公家。如果表現良好,Go-Ahead的五年合約可延長兩年。
受影響的25條巴士路線,包括22條由新捷運經營的現有路線,以及三條將在日後公布的新路線。它們是從樟宜機場終站、樟宜村終站、巴西立和榜鵝轉換站出發,巴士日後停放在建於羅央3道的新車廠內。新車廠將在下月交給Go-Ahead管理。
針對兩個配套都由外國業者標得,政府國會交通委員會新任主席司徒宇斌並不認為,這是當局為引進競爭而做出的特意安排,最重要的是,新業者須帶來更高的服務素質。
聯昌國際(CIMB)分析師陳城志認為,雖然新捷運和SMRT兩次競標失利,但新的模式長遠有助提高整體巴士業務的利潤,對這兩家暫時掌握九個配套經營權的業者來說還是有利的。
第三個巴士配套將在明年上半年招標。
關注新加坡大小事 新聞工作頻道 幫我們贊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