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選球鞋時你的標準是什麼?設計是否新潮?名頭是否夠響?還是心中的品牌歸屬感?不過小編相信,鞋款的科技含量同樣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已經不再局限於「穿設計穿牌子」了,將最新最in的科技穿在腳下才是一件最酷的事情!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回顧一下那些年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科技鞋款,看看天馬行空的設計師們是怎樣一步一步為球鞋刻上「科技」的烙印。
adidas micropacer
▽
如今大夥都樂此不疲地利用微信運動功能記錄下自己每天走的步數,然後在朋友圈比出個高低。其實這種記步功能早在1984年就在球鞋adidas micropacer上得以實現。乍看之下鞋款的設計與普通的adidas球鞋沒有太大區別,但鞋面上運用到的銀色皮面帶來了強烈的未來感,配合鞋舌上顯示步數的顯示屏,是不是科技感爆棚?而去年adidas也選擇對這款「好玩兒」的球鞋進行了復刻,儘管記步功能如今略顯雞肋,但能在30年前就有如此超前的設計理念,這份奇思妙想就值得如今再去細細回味。
PUMA RS Computer Shoe
▽
這雙造型頗有些滑稽的跑鞋大概是puma歷史上最「奇葩」的鞋款,1986年,puma以RS100為藍本,通過植入帶有微處理器的電路板、秒表以及延時開關來跟蹤記錄使用者每一次的跑步信息。儘管如今一個手機APP就能夠輕鬆搞定這些,但在當時這個創意絕對是設計師人性化與天馬行空的最好體現。
PUMA Disc Blaze
▽
儘管在市場份額上沒辦法同老大哥Nike掰掰手腕,但在新潮科技的推出上PUMA可是一點不含糊。1992年,PUMA推出PUMA Disc Blaze,挽救了那些連繫鞋帶都嫌麻煩的懶人。利用首創的飛盤技術,鞋款首次實現了無鞋帶設計,只需要轉動Disc轉盤就可以收緊鞋面。不僅免除繫鞋帶的麻煩,也讓鞋款看起來更加精簡利落。因此不僅成為懶人福音,更成為潮人首選。
Reebok Instapump Fury
▽
如果說PUMA Disc Blaze開啟了球鞋無鞋帶時代,那麼Reebok Instapump Fury的出現則將這股熱潮帶上了新的高度。PUMA Disc Blaze的飛盤技術依舊離不開「線」的幫助,而Instapump Fury則通過二氧化碳氣流充盈鞋身的方式來對鞋子進行固定,在方便性、舒適度以及包裹性上都有更出色的表現。這雙未來感十足的球鞋已經推出便好評如潮,與之合作的聯名款式更是數不勝數,足以見得其超高人氣。
Nike Air Rift
▽
說到Sneaker界的「奇葩」設計,怎麼能沒有「忍者鞋」Nike Air Rift的大名?這款上市於1996年的跑鞋是首雙提出自然律動理念的鞋款,其誇張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肯亞的赤足奔跑者,大底的紋理則汲取了東非大峽谷斷層線的靈感。而這樣來自於大自然的靈感饋贈不僅為Nike Air Rift帶來了獨特的外形,更是保證了舒適性和貼合度,也為Nike後續的Free鞋型提供了基礎設計理念,經典性毋庸置疑。
Nike Air Max 1
▽
如今提起球鞋氣墊,大夥已經沒有新鮮感了,然而作為第一雙具有可視化氣墊的鞋款,Nike Air Max 1已經成為了一代經典。通過90度可視化窗口,人們終於第一次親眼看見這個科技是如何為穿著者提供緩衝保護。儘管後續的Air Max90、95直到如今的2015都在緩衝性能與外觀設計上有著更好的表現,但這些都無法取代Air Max 1 科技先行者的地位。
Nike Flyknit Racer
▽
在將腳底氣墊玩出各種花樣以後,Nike又將目光瞄準了鞋面科技,Flyknit飛線技術應運而生。輕,輕,還要輕,對於一款出色的慢跑鞋,重量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而運用了飛線技術的Nike Flyknit Racer的鞋面鞋舌加起來只有34克的重量,對於長跑熱愛者絕對是最佳伴侶。隨著科技進步,未來球鞋一定會向著輕量化的道路不斷前進,而Nike Flyknit Racer無疑就是先行者。
想體驗這些先進的鞋款科技的魅力麼?快來YOHO!BUY有貨選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