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尊武當,北崇少林」,武當少林為中華武學的兩大門宗。胡瑋哲,道號無心子,道名胡師黃,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玄裔弟子,武當三豐派又名隱仙派,隱仙派弟子不沾世俗,不重宗教儀式,均以「遁世隱修」為主,除傳承武當武術外,專研琴棋書畫,日出練氣,日落而息,靜息打坐磨礪心志,修身養性。
苦練武學 磨礪心志
▲胡瑋哲13歲投身武當,與師傅鍾雲龍道長學習武術,17歲下山雲遊,從武當山一路南下,在機緣巧合中自然領悟道家思想。他從南方輾轉到北方拜訪道學上的大師,虛心請教,進入道觀系統學習道教文化,之後又在北京學習四年,歷經磨難22歲回到武當山。從血氣方剛的少年,慢慢走到今天,最後沉下心在山裡住下來,這其中的變化只有胡瑋哲自己最明白。在這5年里,修身、修行、修心終成清靜無為。
日出而練,日落而息
▲每天五點起床,梳頭、洗臉、穿袍、戴冠、系絛。早上站樁,通過練太極拳修身養性。苦行道士默默地幹著自己的活,除草、擔水、洒掃殿堂、做早飯。六點半鐘雲板一敲,上老律堂念早經。工作時間裡可以自己學習看書,寫字。下午的時間比較充足自由,可以選擇練功也可在山上找個地方彈琴練劍。修道修心輔以音樂安定神志,順其自然而為,自感適意,心性沉靜。
清靜無為,返璞歸真
▲胡瑋哲說前些年他也喜歡追求一些新鮮的事物,經常穿一些便衣,但是時間一長,他發現穿便衣和道衣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自己的言行舉止代表的是整個道教,用衣服可以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武之人走路雷厲風行,穿了長袍以後,自然會放慢腳步,對心氣有磨練,利於修行。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道教飲食一直以清淡為主,胡瑋哲道:「食補不如氣補,氣補不如神補。」
以無心自戒為真戒
▲從當年流浪學藝到清苦出家再到今日的修養氣度,胡瑋哲深深體會到 「道」的偉大,武當武術是「道」的一個載體,是以道家哲學思想為基礎的延伸。特別是太極拳,結合了陰陽五行學說。很多人認為道士就是出家人,胡瑋哲說他更願意稱呼自己為一個「修道者」,通過持修,找到人生的逍遙快樂,達到長生久視的超脫。而所謂的戒,它沒有很多條條框框來約束,更多的是以自己學到的,認識到到東西來自律自戒,以無心自戒為真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