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馬】一個中國女生眼中的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馬來人比華人更樂於助人?

@ 2015-11-18

今日導讀:作為一名身在異國他鄉的歪果仁,了解當地文化,生活習慣,信仰等等是必不可少的,馬來西亞一個三大種族構成的多元文化社會,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任何一個種族裡面都有好人和壞人,所以我們不能用以偏概全的觀念來判斷一件事情,本文轉載一個中國女孩在大馬的親身經歷,同時也希望在馬的中國同胞能夠和大馬人民和諧友好相處,也祝願大家在大馬生活,學習,工作愉快順利!

大約半年前的一個霧氣朦朧的凌晨,我獨自駕車回家,因為路不熟識,在看路牌的時候車子跑偏,一個輪子衝上路旁的隔離帶,四個輪子中的兩個架空,另一個無動力的左後輪悲戚的撐在地上,索然無用,一時動彈不得。

都說女人開車沒腦,我承認。凌晨兩點,四下無人,路燈昏暗,霧氣瀰漫,一時不知怎辦。索然開了應急燈,抓起包包下了車,坐在了路邊,準備掏出手機找救兵。

出神的當下,夜色中駛來一個國產淺藍色waja,我滿懷期待,仿佛看到了救命的那根稻草。只見它緩緩開過,眼看我滿滿希望即將消失在霧氣朦朧的夜色中,藍色waja突然亮了應急燈,竟不急不緩的順著原路,回到了擱淺的車旁。

它回來了!車裡下來一個友族同胞,年紀看來40有餘,身著馬來傳統baju,和我們每天都見到的、打交道的的馬來Abang並無二樣。看到我的窘狀,他二話沒說,很有經驗的從遠處搬來一個大石塊,墊到了架空的左前輪下,一踩油門,便把車子從隔離帶上倒了出來。

多種族國家

我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卻又不知該怎麼表達。馬來兄弟擺擺手,微微笑,很酷的說了一句「早點回家吧,姑娘(go back home,girl)」我的那句「好人有好報(you will be blessed)」還沒脫口,馬來兄弟便駕車消失在茫茫夜色里。現在想來,那句帶著濃重馬來口音的英文現在品來竟如此親切和溫暖。

當然,這只是馬來西亞,這個多種族國家帶給我的眾多溫存和感動的其中之一。

不到20歲時第一次來到馬來西亞,如今7年有餘。親朋好友常問一個女孩子如何挺過來,我說是陌生人的善良。這些陌生人里有華人,印度人,更多的是馬來人——他們都是馬來西亞人。

這些天,在馬來西亞58歲生日,這個本應該讓全體馬來西亞人為獨立自豪而驕傲的時候,關於紅衫黃衫的糾纏卻不絕於耳,社交媒體裡面大肆宣揚的種族論調和大張旗鼓的種族陰謀說大當其道。種族和睦在馬來西亞被實踐了幾個世紀,那些美好的佳話不勝枚舉,無需我一一羅列。

社會的融洽

就問問你現在自己的感受吧——看看坐在你旁邊的馬來同事,想想每次過收費站馬來姑娘送來的真誠微笑,那個清早賣古早味椰漿飯的馬來阿姨和那個時刻守衛我們安全的馬來警衛,還有那個汽車修理廠里說著粵語的馬來abang以及和你一起打羽球殺球巨屌的馬來同學,這個社會的融洽不單單只是宣傳片上的口號,馬來西亞的和諧繁榮已是你我身邊冷暖自知的切實感受——各種族文化早已在這片土地水乳交融,渾然天成。

所以社交軟體里那些所謂「保持謹慎」和「遠離馬來人」的「告誡」在這種多種族文化水乳交融的現實下不僅行不通,也更不可行。在這種庸諫群起的情況下「保持清醒」更為上策,當你的些許不滿被某些惡意的動機煽動成衝動時,至少在你腎上腺素飆升至失去理智之前,想想自己是不是被這個用了千遍的老梗再次玩弄,沖昏了頭腦,當了別人的槍,犧牲了自己,成全了他人。歷史無數遍印證:被惡意政治化的課題沒有了觀眾,一些另有所圖的政客自會尷尬收場。

此刻我又想起那個幫助過我的馬來abang,他就是我心中大多數普通馬來人的樣子。他們溫和善良,真誠單純,雖然偶爾會反應慢半拍,卻也有著呆萌呆萌的可愛。當我們大喊種族口號的時候,我們針對的是這樣一個社會群體,不是某些失去理智的紅衣個體。與其「恨」那些個體,不如「愛」這個群體。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過「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會恨,如果你學的會恨,那他肯定也會懂得愛,因為愛對於人性來說,比恨來的更自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