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媽媽是世界上活得最累的媽媽,為了孩子起早貪黑,忙前忙後。勞累之餘又把滿腔怒氣發泄在小可憐身上,直到把孩子說得無地自容才善罷甘休。
但看到孩子的淚水,你又心疼得不行。但自責並不能阻止你再次的發飆。怎麼辦?! 你真的是脾氣差嗎?
也許,是你太累了!
第一種累:做最勤勞的媽媽
中國媽媽常掛嘴邊的是「把你拉扯這麼大我容易嗎」。「拉扯」二字極形象地表達了養孩子的操勞辛苦。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買菜做飯,送孩子上學,下班後給孩子輔導作業,深更半夜洗衣服。勤勞樸實,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賢妻良母的優秀品質,怎能不累?
結果
媽媽容易有怨氣,家人變成發泄桶!
第二種累:做最無私的媽媽
養房有房奴,養車有車奴,養孩子你是不是成了「孩奴」?有了孩子,你還知道自己是誰嗎?
很多女人都有這樣的感慨:當媽後沒了自我,變成了一顆只圍繞孩子轉的衛星。與丈夫相處的時間少了,與朋友的聯繫少了,與社會的接觸少了,業餘的興趣少了。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單位組織的大多數聚餐和旅遊活動,甚至放棄原本輝煌的事業,無論是心甘情願,還是被迫無奈,似乎只有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稱得上稱職的好媽媽。
結果
媽媽失去自我,孩子不知體諒!
第三種累:無時無刻不在保護孩子
為什麼在國際上總認為中國孩子獨立性差、依賴性強?西方養孩子以生存技能為本,而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點傷害,所以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媽媽們越來越感嘆:這個社會還有什麼值得信賴的呢?奶粉、護膚品、疫苗、校園……啥都不安全。不信任社會,所以,也不信任孩子。
結果
孩子獨立性差,凡事依賴父母!
第四種累:中國媽媽最擔心孩子
中國媽媽隨時精神緊張。比如帶寶寶外出,中國媽媽常常不停地嘮叨:小心過馬路看車、多穿點別凍著,不要亂摸東西……在家裡寶寶睡覺媽媽不放心,著涼怎麼辦?出汗怎麼辦?……
咱們小時候背著書包自己上下學的場景,如今已經很少見到了。環顧四周,我們看到的都是校門前擁堵的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和車流。對孩子的擔心,是媽媽腦子裡永遠無法擺脫的繃得最緊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結果
媽媽無法享受育兒,養兒成為痛苦事!
第五種累:被責任心綁架
中國媽媽為孩子付出的最多,把養育孩子當做人生最艱巨的「任務」來完成,並不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帶來的欣喜和樂趣。中國人看孩子是「環繞伺候」,大人們被小孩左右著,一會向東,一會往西,吃飯追著喂,穿衣哄著穿,吃個飯等於長征兩萬里,能不累嗎?
結果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媽媽吃力不討好!
第六種累:媽媽控制欲強
有專家認為,中國父母的最大錯誤在於,覺得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他們要在這張白紙上畫出自認為美麗的圖案。所以,很多人會給孩子規劃人生,將自己無法實現的願望,全部傾注於孩子身上,甚至將後半生的目標全部投入望子成龍的努力中。
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點,如果孩子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決定,就是「叛逆」。
結果
孩子活在媽媽的期待中,無法實現自我!
第七種累:喜歡攀比
中國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中國媽媽」有段時間卻成了貶義詞,令不少華裔學生煩惱,因為中國媽媽愛攀比。從大事到雞毛蒜皮的小事,中國媽媽總是要和朋友同事比一比。人家的孩子去學鋼琴,我的孩子也要去;孩子考了班級第二名,要問第一名是誰,並要孩子下次超過他。總是以別人為標杆,要子女去跟人攀比。
結果
媽媽心態不平衡,孩子成了攀比的砝碼!
中國媽媽是世界上對自己最苛刻、對孩子最愧疚的媽媽
西方父母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中國的父母總是自責。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帶某個東西,孩子常常會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給我帶。」受到譴責的家長通常也會連聲道歉:「對不起,媽媽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記得。」
媽媽們,你能不累嗎?
更多好文,盡在微信公眾號:育兒分享
yuerfenxiang2015 ←長按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