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覺得孩子「對眼」?注意觀察這5種表現

@ 2015-11-16

媽媽A

寶寶不到半歲,看近處的東西就感覺是對眼,怎麼辦?還能治嗎?

老人說所有的寶寶看起來都是對眼,沒關係不用管。

媽媽B

媽媽C

孩子4歲了,上課老是心不在焉,還是老師告訴我孩子好像眼睛不太對!

有兩種斜視都是一隻眼正常,另一隻眼斜

做為新媽媽,面對寶寶的異常表現,有的手足無措過於擔心,有的粗心大意錯過治療時機。今天就告訴寶爸寶媽們,當孩子出現哪些表現時,可能是「對眼」造成的。

大家常說的「對眼」或「鬥雞眼」,學名叫做內斜視,這種斜視的特點是,一隻眼睛正常,另一隻眼睛往裡斜。看上去就是兩個黑眼珠距離近了,或者說「對」在一起了。

另外一種常見的斜視是外斜視,一般是一隻眼睛正常,另一隻眼睛向外跑。

假斜視,不用管! 捏孩子鼻樑就能分辨

咱們亞洲的寶寶,小時候往往鼻樑比較寬扁,還有不少寶寶內眼角有贅皮,也就是內眼角處的皮膚皺褶把眼角遮住了,使黑眼球看起來好像貼著鼻樑,很像「對眼」。

但經過專業醫生的檢查很快就能排除,所以也被稱為假性內斜視。

家長也可以用手捏起鼻樑上的皮膚,觀察孩子是不是斜視。

真斜視,快治療! 這不是好不好看的問題

但大家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如果孩子真的是斜視,不及時治療的話,可不僅是好不好看的問題,斜視會影響眼睛的功能。

長時間斜視,孩子的眼睛會失去立體感,也就是無法判斷物體間的的遠近距離、深淺以及凹凸的程度。

怎樣體會一下什麼是立體視覺呢?我們可以遮住一隻眼睛上下樓梯。這時你會發現有一種跌跌撞撞,深一腳淺一腳的感覺。

斜視的患者,雖然沒有哪隻眼睛被遮住,但一隻眼睛斜視,兩隻眼睛不能注視同一目標,相當於斜視眼「被遮住」,於是就失去了正常判斷的能力。

失去立體視覺的人,不能開車,將來職業選擇也會受限,如醫生、飛行員等需要良好操作性的工作都不能做!

孩子的眼球到5歲以後才會發育成熟,建立精確的立體視覺。早發現早治療,將對孩子的損傷降到最小。

孩子斜視的5種表現 歪頭、眯眼、不愛看書等

1愣 神

大多數外斜視最初是偶爾才出現的,經常在孩子愣神、望遠、疲勞或發燒時忽然就斜眼了,一呼喚又恢復正常了。

細心的家長常能發現,也有的是鄰居或學校老師覺得孩子眼睛不正常才發現的,家人因為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反而見「怪」不「怪」了。

對於比較小的寶寶,可以引導他望遠來觀察一下寶寶眼睛是否會外斜。

2歪 頭

孩子喜歡歪頭,有時是眼睛的問題而不是脖子的問題,這一點家長經常不理解,為什麼歪頭要看眼科醫生呢?

這是因為斜視的孩子為了緩解看東西時不舒服的感覺,就會歪頭去找焦點。

3眯 眼

戶外或陽光下孩子會閉上一隻眼睛,這是斜視常見的表現之一。這類孩子只在戶外或陽光下才會閉上一隻眼睛,其他時間看不出任何異常。

這種情況在1歲以內的寶寶身上也會出現。

4不愛看書

發生在兒童期的斜視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少數兒童會有視疲勞的表現,家長會誤認為孩子厭學,不愛看書。

5向前看就內斜

1歲以內的寶寶懷疑有內斜視時,可以讓寶寶向前看。

如果他的一隻眼睛是正視前方的,而另一隻眼明顯向鼻子那側偏斜,或者兩隻眼都明顯向鼻子偏斜,說明有內斜視的可能。

斜視治療以手術為主 歷經150年,安全性有保障!

斜視只有兩種情況可以考慮戴眼鏡治療:一是遠視引起的內斜視,二是小度數外斜視合併近視。

大多數斜視還是需要手術治療的,手術之後大部分孩子眼睛的都能恢復到和正常孩子一樣。

很多家長擔心手術的安全性,可以這樣告訴大家,斜視手術距今已有150年的歷史,已經非常成熟。

現在的手術技術,傷口微小以毫米來計。手術過程不會打開眼球,因此不會影響視力。手術的第二天即可揭開紗布,正常看東西。

全麻不影響發育與智力 那只是民間的一種誤解!

兒童斜視手術一般選擇全身麻醉,但不會影響發育與智力。近幾年全麻技術進展非常快,所用的藥物很快就被人體代謝了,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更不會對孩子智力產生影響,那只是民間的一種誤解!

手術後孩子也不會覺得疼,可能傷口部位稍微有點發紅,容易流眼淚,但1個月後就完全恢復正常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