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周》周刊網站11月10日文章,原題:若開戰,中國能傷美國多重?美中兩國都不願意打仗,但已經開始用武力表達態度。如果兩國明天就開戰,中國能對美國造成多大傷害?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現在,中國軍隊仍處在大規模現代化的起步階段。只有一小部分中國常規力量有能力攻擊美國海外基地,但他們沒能力攻擊美國本土。中國的遠程常規導彈和轟炸機可以攻擊美國在韓國、日本甚至關島的軍事基地,但打不到夏威夷或者阿拉斯加。
中國海軍正迅速壯大,但同美國相比規模小多了,整體作戰能力也不行。中國唯一的航母從未離開過西太平洋,其功能主要是訓練。如果和美國開戰,中國地面部隊必須穿過海洋到達美國。他們只有4艘大型兩棲登陸艦,最多搭載8000名士兵。但美軍強大的部署和火力足以在危險來臨之前擊沉4艘登陸艦。
核武是另外一回事。中國的核武力量比外界認為的規模小。據估計,中國有190枚戰備執勤核彈頭,由陸基導彈和彈道導彈潛艇發射。中國有約50枚洲際彈道導彈,儘管這些武器可以打到美國本土,但只有1/3可以夠著紐約。中國還有4艘晉級彈道導彈潛艇,理想情況下至少一艘應全天候戰備執勤,每艘潛艇攜帶12枚潛射彈道導彈。不幸的是,這些導彈射程較近,打不到紐約,除非這些潛艇部署到太平洋中間。如果突然發生核戰爭,中國可以(至多)發射62枚核導彈攻擊美國。這足具毀滅性,但比美俄的數百枚核導彈還是少多了。
所有這些是想說明,中國不是潛在威脅,戰爭也不會一觸即發。由於兩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冷戰。但兩國可能在某些環境下成為對手。就像經常看後視鏡一樣,應該定期考察一下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不過,中國的確就在後視鏡裡,正在遠遠地追趕。
中美之間必有一戰!真實內幕曝光讓全世界都害怕
10月27日以來,國際媒體再度將目光聚焦中國南海地區。此時中美兩國軍艦再度」對峙「,緊張氣氛驟起。很少人能知曉美國的「拉森」號導彈驅逐艦和中國」蘭州」號導彈驅逐艦和「台州」號巡邏艦在海上相遇時,艦長在駕駛室內做了怎樣的準備,是不是達到最高級的警備狀態。但是,對中美兩國官方表態的分析能讓外界判斷,兩國的艦長並沒有接到」瞄準...開砲「的命令。
27日凌晨,路透社發出」美軍將在24小時內進入南海中國人工島礁12海裡「消息。當美國國防部發布消息後,中國外交部和軍方做出了一系列的回應,層級漸升,措詞愈強。
針對事件最早做出回應的是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關於美國向南海派遣驅逐艦一事,航行自由原則不能作為展示肌肉的藉口」。
接著,上升到部長級層面。 27日上午,在出席中日韓研討會期間,針對美軍闖南海之舉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如果屬實,我們奉勸美方三思而後行,不要輕舉妄動,不要無事生非。」 此時,美國國防部表示,派向中國人工島礁12海裡的軍艦已經出發。的是當天上證指數恰好漲0.14%報3434.34點,網民以此諧音解讀為「三思、三思、三思」,如果還敢找事,就「要死」。
美國派往南海島礁軍艦
27日中午時分,五角大樓向媒體表示,「巡航任務已經結束。」 27日下午,在外交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此時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對於任何國家的蓄意挑釁,中方都會堅決予以應對。」「中方有關部門依法對美方艦艇實施了監視、跟蹤和警告。」「中方將繼續嚴密監視有關海空情況,根據需要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27日傍晚,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就美軍艦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海域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指責美方的舉動威脅了中國的主權和安全。表示,中國政府堅定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和合法、正當的海洋權益。隨後,就此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發表談話稱,「中國國防部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並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海軍「蘭州」號導彈驅逐艦和「台州」號巡邏艦依法予以警告。」
當地時間27號晚,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美方派軍艦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海域的行為顯然是嚴重的政治和軍事挑釁,是試圖使地區局勢軍事化和緊張升級的行為。中方將確保有足夠的手段來維護自身主權和合法權益,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無論誰都不應對繼續挑釁抱有任何幻想。
多個部門的發生充分展示了中國的不滿和抗議,但同時也展示出一定程度的克制,「維護自身權益,維護地區和平。」而且這種克制是相互的,美國也如此。
另一邊,挑起事端的美國打著「航行自由」旗號,闖入了中國南海島礁附近海域,自然有其亞太再平衡戰略,拉攏南海周邊盟國等一系列算盤,但從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的官員表態中能看出,美國沒有流露出準備和中國在南海「打一仗」的跡象,美國官員也強調「不針對任何國家」。
駐美大使崔天凱舌戰CNN
27日當天,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出席聽證會時,被議員問及美軍在南海的行動。卡特表示「我們依據的原則是:我們將在國際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在我們的行動需要時,執行飛行與航行任務。」
美濟礁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艾賓中校在對《環球時報》郵件回復中稱:「我能說的是,美國根據國際法在南海進行了例行巡航。美軍在包括南海在內的亞太地區的巡航每日都在進行,所有的巡航活動都是根據國際法進行的。」
此外,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表示,在南海常規航行與飛行是美國海軍的責任,美國堅持認為南海爭議不應該通過任何脅迫或者武力來解決。他說,「美國海軍在國際海域依據國際法的行動,沒有任何理由,對我們與全球其他國家的關係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柯比說,「美中關係非常重要,為了兩國利益,更為了區域利益,我們希望看到關係繼續改善和發展。」
家對《環球時報》分析認為,此次中國外交,軍事部門的密集表態,措詞強硬。從警告「美軍不要展示肌肉」到「不要無事生非」再到「採取必要措施應對任何國家的蓄意挑釁「以及召見駐美大使,並配之以軍方行動」軍艦予以警告」,都展示出中國政府對美艦此次行動的反應激烈。但同時,又盡顯克制,國家主權利益不容侵犯卻依舊致力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28日,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直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同其他國家、包括美國之間的分歧。 「這不完全取決於中方,需要美方也能夠相向而行。」
中美博弈
對南海問題長期關注的軍事專家李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首先從官方回應上看,美國此次行動有很強的挑釁性,中國自然要做到強硬回擊。其次,對雙方表態進一步分析,最重要的是各自要從外交上、政治上表達立場,強烈的意願;給各自的民眾看,也給國際社會看。第三點,表態和實際中具體處理事務不是一回事。 「具體處理事務的時候,雙方要從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綜合考量。中美兩國都明白'中美必有一戰'不可取,對誰都沒好處。」李傑表示。他也認為,擦槍走火,必有一戰這種說法是眼球效應,頻繁使用會帶來負面效應。兩國目前的貿易量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誰都打不起。
蘭州號驅逐艦奉命監視拉森號
進入南海島礁12海裡的行動,美國早早就開始放出風聲,然後才大張旗鼓地進行。李傑說,「美國此次行動是在試探中國會做出何種反應。目前根據雙方表態,這種較量還會繼續下去。但中美之間的博弈和鬥爭是常態,雙方有鬥而不破的默契。」
南海要動用武力?國防部最新表態霸氣十足
記者:在27日發表的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談話中針對南海主權問題提到「我們將採取一切措施維護自身安全」。請問「一切措施」是否包含使用武力?
楊宇軍:我上次談話中確實已經講到,我們以前也多次重申,中國軍隊擔負著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任務。中國軍隊有堅強的決心,有足夠的力量,也有很多的選項。我們將根據需要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應對各種安全威脅。
國防部:常萬全部長將出席東盟防長擴大會並訪馬柬
記者:11月2日至5日將在馬來西亞召開東盟防長擴大會議,常萬全國防部長是否將出席?如果出席,是否會和日本防衛大臣進行會晤?
國防部召開10月例行記者會
楊宇軍:11月3日至8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上將將赴吉隆坡出席第三屆東盟防長擴大會(「10+8」防長會),並應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慕丁、柬埔寨副首相兼國防大臣迪班邀請,對兩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在「10+8」防長會期間,常部長將作大會發言,闡述中方對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加強地區國家在防務安全領域交流合作的主張和舉措,介紹中方對地區和國際安全問題的原則立場。關於在會議期間的雙邊活動安排,我們正在與有關國家進行協調。
美軍拉森號既是從馬來西亞港口出發前往中國南海
美國國防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拉森號驅逐艦上週從馬來西亞出港後,一直被中國海軍艦艇跟蹤。但中國海軍艦艇與之保持了一定距離。
這位官員還表示,「拉森」號駛向中國島礁前,在南沙群島西側自北向南航行,也進入了距離菲律賓和越南分別聲稱擁有主權的島礁的12海裡範圍內。
美防長叫囂繼續在南海飛越航行中方對策將有調整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27日向國會議員證實軍艦曾進入南中國海有主權爭議水域航行,還表示此類航行將繼續。英國廣播公司認為,卡特「婉轉地」 表明將再次行動:他週二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被議員連番追問後說:「我一般不喜歡談論我們的軍事行動……但是你們從報紙上讀到的都是正確的。」有媒體引述白宮官員的話說,美方希望低調,並下令五角大樓所有官員三緘其口,「結果,防長卡特只能支吾以對」。卡特說:「我們已經說過,也照著這樣做,就是只要那是國際法所允許的,我們會(在南海)飛越、航行和行動。」「海軍近日在該地區有行動,未來數週、數月也會有行動。」
後續的事態怎麼發展?美國媒體援引華盛頓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的說法稱,中國對美國自由航行的行動早有準備,兩國軍方不致真正發生衝突,美國的12海裡巡航將成為新常態,中國也會有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