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2於1962年停止生產,總共生產了744架
繼派出宙斯盾驅逐艦和航母之後,美國無端向中國發難的「把戲」看來還沒有進入尾聲,這次派來向中國示威的是有「同溫層堡壘」之稱的B-52戰略轟炸機。
B-52轟炸機是美國現實霸權和地區存在的重要砝碼,不僅在多次的局部戰爭中有出色的表現,而且和平時期也經常在亞太地區頻頻登台亮相。
算起來B-52是一種「老爺機」,實際年齡已經超過60歲,這種被「刷了綠漆的老黃瓜」依然被美軍當做戰場急先鋒來使用。常規戰爭中,大型高亞音速戰略轟炸機已經完全不適合高空轟炸的戰術。面對自身效能極具下降的境地,所有老式高亞音速中,重型轟炸機都向巡航導彈的載機的方向發展。 1993年,B-52經過升級之後開始向信息化轉型。 「精確打擊」成為B-52的主要作戰方式,可在防區外發射的精確制導武器而自身的生存率大大提升。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防空水平的不斷提高讓B-52這種大型亞音速戰略轟炸機生存狀況堪憂,但新技術的嵌入則轉換了老機的任務角色。
B-52的有效載荷將近60噸
2005年,B-52開始向網絡中心戰方向轉型,在信息能力方面,主要是配備新型通信設備。加裝了超視距數據鏈、衛星通信系統,更換了全新的火控雷達、高級目標瞄準吊艙。改裝完成之後,精確制導武器載彈量比重進一步增加40%,雷達系統運行1000小時以上才需進行維修。在武器方面,掛載大射程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和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B-52轟炸機有著多用途戰機無法比擬的優勢:載荷航程比高。載彈量高。一次出動所投射的兵器數量比好幾架多用途戰機的還多。而大射程的對陸巡航導彈可以使轟炸機從容的執行「防區外打擊」的任務。
2014年4月25日,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接收了首架升級後的B-52H轟炸機。通過再次升級,B-52H轟炸機加裝和更換了數字式顯示器、計算機網絡服務器和實時超視距通信聯絡設備。經過這項改進,B-52H能夠接收來自航空航天作戰中心的實時威脅和目標定位數據,從而可以在飛行過程中改變任務規劃和重新設置武器。同時,還能夠使其與地面的戰術空中控制小組進行通信,可以直接完成近距離空中支援的任務。美軍計劃將在2020年之前,對現役全部B-52H轟炸機進行「作戰網絡通信技術」升級,「同溫層堡壘」的服役時間可延後到2040年,2050年以前仍然具有實戰能力。
彈艙和翼下可掛20枚AGM-69A空對地導彈
我們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看到了B-52運用衛星制導、雷射制導武器精確打擊地面目標的戰例,其毀傷效率大幅提升。目前,B-52仍是美空軍唯一的常備核巡航導彈投射平台。 B-52可掛載5000噸級核炸彈20枚,千萬噸級核彈1枚,射程2500公里的核巡航導彈20枚。精確制導武器令B-52如虎添翼,AGM-86常規巡航導彈是B-52「外科手術」打擊的常用武器。
前文提到,B-52H可以在飛行過程中改變任務規劃,那麼也就是說不能排除發起突然襲擊的可能性。如果這樣一架火力強勁的轟炸機突然對中國發起進攻,那麼我們的軍事基地、海軍港口、軍用機場、雷達通訊基站等重要目標都會成為它的打擊對象。即使是常規條件下的打擊,20枚巡航導彈若命中目標也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而且這也僅僅是一架飛機的打擊能力,。
美國空軍的B-52常態化部署於夏威夷與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此外,在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空軍基地也有B-52,假如有戰事,甚至可飛抵日本琉球嘉手納基地進行靠前部署。因此,中國周邊至少3-4個方向有可以在防區外對中國隨時發起攻擊的戰略轟炸機基地,中國的國家安全面臨巨大的威脅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