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擁擠不堪的天空又多了一根「攪屎棍」。本月初,據美國媒體報道稱,以色列空軍於11月1日對敘利亞和黎巴嫩邊境處的一個敘政府軍飛彈基地進行了空襲。本次襲擊中,有多個飛彈倉庫被摧毀。據稱,以色列空軍戰機當日晚上9時30分進入黎巴嫩和敘利亞領空後,在兩國邊境的庫泰拔地區附近轟炸了敘利亞政府軍115旅的基地,並摧毀了一些飛彈倉庫,黎巴嫩真主黨的媒體也報道了空襲。但有匿名消息人士表示,以色列戰機並未入侵敘利亞領空,只對黎巴嫩一側的目標進行了空襲。該基地是敘利亞政府軍向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發射飛毛腿飛彈的陣地之一,本次空襲將會削弱阿薩德對反政府武裝的打擊能力。
如果不對以色列此次行動的正當性和合法性進行評價,僅從攻擊的效率來看,相對於美軍歷次的空襲行動而言,此次以色列空軍可謂戰果斐然。初次參與作戰行動便取得如此水平的戰果,這足以令在敘利亞進行空中打擊的美國及其盟國空軍為之側目。而回顧以色列空軍的歷史,便可以發現以色列空軍取得這樣的戰果並不令人意外。在歷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空軍曾經多次深入黎巴嫩和敘利亞境內作戰,並屢次擊落阿拉伯國家戰機。其中著名的「貝卡谷地」空戰中以色列空軍取得了堪稱「一邊倒」的優勢,不但擊落了多架敘利亞空軍戰機,同時也成功摧毀多個敘軍地空飛彈發射架。可以說,對於黎巴嫩和敘利亞的地形,以色列空軍可謂輕車熟路。只要有足夠的情報信息支持,以色列空軍端平幾個地面目標實在不是什麼問題。
圖註:以色列雖然國土面積狹小,但由於歷史因素和現實需求該國擁有規模相當龐大的空軍,而且質量世界一流
而在歷史上,以色列空軍也素以敢闖敢打而著稱,其在別國的行動經常不經當事國和途經國家授權,但多以成功告終。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國航空的A300客機從希臘雅典起飛10分鐘後被一夥恐怖分子劫持,劫機者中8人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員,其餘兩人來自德國恐怖組織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在劫機者脅迫下,機組被迫將飛機飛往利比亞的班加西。在班加西停留滿七個小時後,該機正在補給燃料時強行起飛。次日凌晨3時15分,飛機降落在了烏干達的恩德培國際機場。雖然當時的烏干達總統伊迪·阿明表面上秉持公正積極調停,然而實則阿明完全站在劫機者一邊。劫機者在首領德國人威爾弗雷德·博澤的命令下,要求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的40名巴勒斯坦人和其他13名分別被肯亞、法國、瑞士和德國拘留的從事恐怖活動的嫌犯作為釋放人質的安全。在伊迪·阿明親自看望被關押在航站樓內的人質並宣稱將保障所有人質的安全後,劫機者釋放了除以色列人和猶太人外的大部分人質,並威脅稱如果以色列當局不按照他們的要求釋放40名巴勒斯坦囚犯的話,他們將殺死所有這些人質。此舉遭以色列政府拒絕,隨後以政府決定武力解救人質。在縝密計劃和訓練後,4架以色列空軍的C-130運輸機在F-4戰鬥機的護航下搭載特種部隊隊員從以境內秘密起飛,以超低空飛行避開烏干達軍方雷達飛行8小時後在未經許可情況下秘密降落在了恩德培國際機場,隨後以色列特種部隊士兵迅速沖入航站樓擊斃所有恐怖分子和作為看守的烏干達士兵,行動過程中僅有3名人質喪生,另有此次行動中的以色列特種部隊指揮官內塔尼亞胡在交火中陣亡。雖然此次行動後來主要被作為特種作戰的範例而著稱,但從第1架以色列飛機落地到返航的最後1架以色列飛機起飛只用了53分鐘、且全程未有任何參與作戰行動的飛機被提前發現來看,以色列空軍的作戰能力著實令人驚異。
圖註:在突襲烏干達恩培德機場的「內塔尼亞胡」行動中,以色列空軍的C-130運輸機遠程低空奔襲,保證了行動的成功,同時也創造了世界空中作戰歷史上的奇蹟
如果說「內塔尼亞胡」行動僅僅展示了以色列空軍的長途奔襲和運輸能力,那麼轟炸伊拉克核反應堆的行動就完全體現了以色列空軍在對地攻擊能力方面的出色水準。1975年9月,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和時任法國總統雅克·席哈克簽署協議,由沙特出資購買在巴格達附近的圖瓦薩建設代號為「塔穆茲」-1號和「塔穆茲」-2號的兩個核反應堆,其中「塔穆茲」-1號額定輸出功率為40兆瓦、實際輸出功率70兆瓦,是當時世界上輕水研究/材料試驗反應堆產品中功率最大的。由於新建的反應堆對於伊拉克發展核武器具有重要價值,故很快便引起了以色列和伊朗的關注,兩國計劃合作打擊伊拉克的核設施。在伊朗空軍對該核設施打擊失敗、以色列空軍首次攻擊行動也因故推遲後,1981年6月7日14時,由6架F-15護航、8架F-16攜帶無制導炸彈進行攻擊的以空軍戰機編隊再次升空,隨後以能夠使阿拉伯國家空管雷達誤認為編隊為大型民航機的緊湊隊形開始奔襲。雖然期間在誤入約旦領空時遭約旦空軍詢問,但執行任務的飛行員立刻謊稱自己是誤入約旦領空的阿曼空軍飛機並立刻離開。在到達距離巴格達40千米區域的上空後,F-15打開雷達,並分為三個雙機編隊到附近的伊拉克空軍機場上空盤旋監視伊軍戰機,而F-16則加速並爬升到3000米的高度以尋找目標。經過短暫的目視搜索後,以軍飛行員發現了核反應堆並投放了Mk84航空炸彈進行攻擊。雖然伊拉克軍方的防空部隊很快反應過來並對以軍戰機進行了攔射,但為時已晚。隨後,以色列空軍在未遭沿途各阿拉伯國家空軍攔截的情況下成功返回本土,此後伊拉克再未興建任何的核設施。
圖註: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的F-15和F-16戰鬥機編隊遠程奔襲伊拉克,對巴格達附近的核設施進行空襲並取得成功。圖為參與行動的「107」號F-16A戰鬥機
從上述戰例來看,以色列空軍的作戰行動都具有計劃縝密、情報準確、攻擊果斷、隨機應變的特點。可以說,作為一支實戰經驗豐富的空中力量,以色列空軍的攻擊能力十分了得,未來以色列空軍在打擊ISIS等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勢力武裝時將發揮其他國家空中力量難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考慮到以色列在解決地緣問題時素以「無原則、無前提、不擇手段」著稱,這種無差別攻擊未來會讓敘利亞局勢陷入何種困局,目前還沒法進行判斷。但毫無疑問,以色列空軍的插手,將使敘利亞局勢變得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