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中國獨立研製的運-9中程中型運輸機,其最大載重量達到20噸,可運輸兩輛空降突擊戰車,其最大航程達到4000千米,或攜帶120名傘兵可空降日本全境。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最新一期)11月刊報導稱,通過一系列衛星照片顯示,中國顯然在擴大運-9中型運輸機和空警-500預警機等特種飛機的生產產量,漢和稱,這一點從陝西漢中的廠房建設設施不斷擴大可以明顯得出這個結論。就了解,中國空軍在運-20大型運輸機投入批量生產之前,將有可能大量生產運-9運輸機作為過渡機種,更多的運-9會裝備中國空軍運輸師團,從而加強中國空軍的遠程兵力投送能力,並且這些中型運輸機將被改成「高新工程」平台,包括空警-500預警機、高新-9電子對抗飛機、高新-6綜合反潛飛機和高新-10第二代電子戰/情報手機飛機。
漢和稱,2015年6月份,位於陝西漢中的中國陝西飛機製造公司至少生產了31架運-9飛機。文章稱,「當然不排除一部分可能是運-8高新飛機平台的可能性,但這已經是相當大的生產數量,從1月份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漢中飛機場存在21架運-9和運-8系列飛機,生產能力增長之迅猛讓人瞠目結舌。外國媒體認為,中國正在通過運-9和運-20運輸機構成一個可一次性運輸10個作戰師的空降作戰集群,在戰時,這個突擊力量足以讓周邊任何國家都要好好掂量掂量。
漢和稱,位於陝西漢中的中國陝西飛機製造公司從2008年開始擴建一系列大型廠房,僅2011年,大型廠房就增加了2座,小型廠房1座。 2012年以來,這裡的廠房擴建工程達到了頂點,廠房面積幾乎增加了2倍。先後又追加了大型廠房1座和小型廠房4座,這一年中國的運-9中程運輸機也獲得技術定型,因此漢和認為,這些廠房建設與擴產運-9生產線有關,而且中國航空工業已經在戰略上決定大量生產運-9,取代不能進口的伊爾-76飛機。
據漢和稱,目前正在修建的最大一座廠房面積為180米x180米,甚至比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生產世界最大飛機的工廠廠房還要大,內部更加寬敞。 2014年,漢中廠甚至把北部停車場一部分改造成為廠房設施,2015年又建設了一座70米x240米麵積的新廠房。運輸機生產與戰鬥機不同,前者需要更大的停機坪,新停機坪建設在2014年7月完成,可同時停放大中型運輸機80架左右,其規模讓人驚嘆。
一些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在漢中擴大運-8和運-9系列飛機旨在將這種飛機的生產量提高到每年年產50至70架之間。這已經是世界上年產量最大的運輸機型號。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突發性強,節奏快等特點,實現武裝力量快速部署和裝備的快速投送,就要依靠大中型運輸機的戰略空運能力,中國提高其戰略空運能力值得關注。
----------------------------------------------------------------------------------------------------------------------------------------------------------------------------------------
中日話題似乎永遠是最熱的話題,經久不息。中日軍事實力的對比更是熱門,但是有些看法似乎太過片面,甚至激進,真正事實通常是相反的。隨著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劃定,中日之間的空軍較量更是激烈,部分人認為中國空軍實力還不足以與日本抗衡,一旦摩擦可能會吃虧。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空軍,一個老去的輝煌。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航空自衛隊確實輝煌,但是曾經的輝煌。其實日本航空自衛隊輝煌時期那還正是中國空軍最艱難的時期——抗美援朝。在這場戰爭中,出乎美國人的意料的是他們敗了,很久他們都不願意承認這個現實,而戰後美國人為了能繼續控制這一區域。開始瘋狂的培育日本,1955年美國開始援助日本先進戰鬥機,第一批是180架F-86F「佩刀」戰鬥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成熟的噴氣戰鬥機,至60年代日本先後共計裝備了520架佩刀式戰鬥機,全部由美國出錢無償提供。
後來,日本航空自衛隊換裝F104、F-4EJ這些飛機也沒自己花錢,依然全是美國人無償提供的。就這樣,在美國人的大力支持讓日本這支戰後的戰敗國反而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的。
不過這樣的好日子似乎沒有持續太久,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的F104J不斷出現墜機的事故,於是又打算找一下自己的大老闆——美國。當時美國空軍服役了新型戰機F-15,鑑於在武器裝備上對主子的依賴性,F-15幾乎是日本採購重型機的唯一選擇。 1975 年6 月,日本空自官員前往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對服役不久的F-15A/B 進行了兩次試飛評估。 1977年12月,日本航空自衛隊宣布採購F-15用來取代F-104J「星戰士」。
最後美國也確實沒有讓日本失望,允許其採購180 架單座型(F-15J)和40 架雙座型(F-15DJ)。在引進F-15之後,這個大老闆確實也夠意思,美國幫助日本「自行研發」(美其名曰)了F-1戰鬥機和以F-16D為藍本的F-2戰鬥機。不過日本國防工業卻導致這幾種戰機貴的可怕,但當時財大氣粗的日本靠著這幾種天價飛機日本空自穩居東亞一霸的地位。
在亞洲第二次經濟危機之後,日本航空自衛隊徹底走上下坡路了。如今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戰鬥機中,僅56架F-15J改和15架F-2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主動蛋超視距空戰能力,其餘的140架F-15僅能發射半主動雷達製導的老式麻雀導彈,而另外自行研發的60架F-2戰機也根本不具備主動彈超視距空戰能力,只不過現在已經沒有60架F-2了,因為受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與海嘯的影響,有18架F-2B戰機遭到破壞,其中無法修復的有12架,已被拆解。
看上去日本好像還有200多架飛機,似乎實力還行,但細分析會發現其實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不同了。首先,這二百多架飛機目前只有不到70架達到了現代三代機的標準。根據日本方面的資料F-15J/DJ應該是以早期型F-15C為藍本製造的,根本無法發射主動雷達製導的超視距空空導彈,雖然日本人通過改造飛機機翼配線和添加1553B數據總線等方法使其能發射自產的AAM4和AAM5導彈。但是也僅僅只有88架具備條件改裝。其次,日本現有F-15基本到壽了。飛機在設計時就有一個飛行壽命和起落壽命的問題。只要2個條件任何一個達標飛機就得退役。 F-15的固定壽命早期是4000飛行小時,後來美國空軍授權麥道重新鑑定為8000飛行小時。
而日本這些飛機都是在1981年到1999年之間製造的,最少的16年,最多的34年。按照中國空軍一線部隊的平均標準,一架飛機一個飛行員,每個飛行員一年訓練200小時算(日本只多不少)。日本的這些飛機最老的應該能達到6800小時。在正常國家這的空軍這基本上都是退役的邊緣了,更何況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劃定後,日本為應對飛機使用更加頻繁。第三,戰機數量太少,缺乏補充。根據日本防衛廳的計劃,到2018財年,日本能完成88架F-15J的和70架F-2的現代化改進,這點飛機就算全都改進能發射中距彈,面對保持一周一架新飛機補充的中國空軍也不夠塞牙的。而買美國人的F-35他們也排不到生產份額,日本得2020年後才能拿到飛機。
最後補充一下,根據去年美媒的一份報告,中國目前擁有戰機1487架,穩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在1999年之後空軍的實力大幅增長。淘汰大批老飛機,裝備了70多架蘇30,70多架蘇27,200+殲11,80多架殲轟7A,200+殲10等等的新戰機。如今的中國空軍已經不再是當日的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