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蜷腿」像青蛙 正常OR羅圈腿(30秒快速知曉)

@ 2015-11-06

新手麻麻發現一個可愛的、奇怪的現象:剛剛出生的寶寶,很愛蜷縮著腿,很像是青蛙腿。母親糾正了,他還是蜷起來。短腿腿蜷起來很可愛的,然而,有一點像羅圈腿,讓不少新媽媽感到很擔心。

蜷腿,常常出現在新生兒身上,雙膝並不是完全封閉的,腿向內轉,有些像「青蛙腿」,這種姿勢比較奇怪,還很可愛,許多新媽媽會很擔心,擔心這是否就是傳說中的羅圈腿。

事實上,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到3個月大的寶寶,下肢的脛骨(膝蓋以下的長骨)向外側彎曲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必過於擔心,急著強行糾正,或者也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測測寶寶是否真的是羅圈腿吧!

羅圈腿(O型腿)的判斷標準

1、在雙足跟、雙足掌併攏,放鬆雙腿直立,如兩膝存在距離,就說明是有羅圈腿(O型腿)了。

2、一般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兩個指標,判斷羅圈腿(O型腿)的輕重程度。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的大小,"羅圈腿(O型腿)"分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1)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為0的屬Ⅰ度;

(2)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大於0的屬Ⅱ度;

(3)常態膝距在3-5厘米之間的為Ⅲ度;

(4)常態膝距大於5厘米的屬Ⅳ度。

名詞解釋:

常態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雙腿和膝關節放鬆時,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

主動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併攏,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

原因——缺乏維D是主因

造成「O型腿」或「X型腿」最常見的原因,是缺乏維生素D。從而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紊亂,而產生的佝僂病表現。但「O型腿」或「X型腿」並不是佝僂病,而只是維生素D不足導致的症狀。

除了缺乏維生素D,骨發育不良、成骨不全、軟骨發育不良、外傷、腫瘤、先天異常等都有可能導致O型腿或X型腿,但這些情況都比較罕見。如果在常規補充維生素D的情況下仍然出現「O型腿」或「X型腿」,則一般考慮是代謝性異常或遺傳因素造成的「O型腿」或「X型腿」。

一部分孩子過早站立或學步,因其骨骼發育無法適應運動強度,也容易導致「O型腿」或「X型腿」。

也有很多家長在帶孩子時,喜歡把孩子交給學步車,這對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學步車會壓迫幼兒的髖關節,會導致幼兒的平衡功能失調,使孩子對學步車產生依賴性,甚至對生殖器造成壓迫。

預防——定期到醫院體檢

寶寶患了「O型腿」或「X型腿」,長到幾歲時將變得難以矯正?如果是因缺乏維生素D導致「O型腿」或「X型腿」的孩子,到了2歲半後,便很難通過藥物糾正了。

因此,對於3歲前的寶寶,多補充維生素D是預防「O型腿」或「X型腿」的重要方法。

由於孩子的腿型處在變化的發育過程中,很多媽媽不易判斷自己的寶寶是否患上了「O型腿」或「X型腿」。專家建議,3歲內的嬰兒要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3年內至少體檢8次。

不過早學站立和走路,不長時間保持一個方向的睡姿或坐姿,都是預防寶寶患「O型腿」或「X型腿」要注意的事項。

治療——分程度進行治療

由於缺乏維生素D導致的「O型腿」或「X型腿」,一般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等級。

如果是輕度,通過改善飲食、注意營養即可改善。除了補充維生素D和保證鈣質的吸收,還要使各方面的營養均衡,給鈣質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礎。

如果是中度的腿部畸形,則要進行治療干預,採用肌肉注射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的方法,同時改善飲食營養,多注意戶外運動。

如果是重度的腿部畸形,除了注射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注意飲食營養、戶外運動,還要定期進行檢查,直到發育基本定型為止。

如果仍然得不到很好的糾正,可以進行手術矯正。但是這種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矯正的「O型腿」或「X型腿」情況非常少見。

除非「O型腿」或「X型腿」已嚴重到使人體腿部的負重不正常,否則醫生也並不提倡為了美觀而進行此類手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