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演員指出於各種原因,代替影片中原演員表演某些特殊的、高難度的動作和技能,或原演員所不能勝任的驚險動作的特殊演員。或是由於原演員檔期的問題,找來相貌體型相似的演員來代替文戲。一般替身演員在電影中不會正面呈現給觀眾,也不會署名在演員表中。
替身演員大體分為:裸替、文替、武替、聲替和光替等類型。
替身演員大多收入微薄,如果是某位明星的御用替身,在明星暫無影視作品時,基本上都難以保障自己的經濟來源,很少有替身演員能夠成功走到台前。
如今功成名就的明星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日在演藝圈立足,只是想促成兒女儘早成名,但又不希望兒女經歷成名所應承受的歷練,很多小童星都是養尊處優的,這種現象催生了『兒童替身』。
有網友貼了一段《澳門風雲2》拍攝時的報道,裡面提到一場需要王詩齡匿在車廂裡面擔驚受怕的戲,不過她不需要親身上陣,由替身小妹妹頂上,隨即王詩齡的替身演員照片在網上陸續曝光,頻繁用替身的消息也引起網友們的爭相討論。據悉,早前《澳門風雲2》有場戲是張家輝牽著她上街,結果遇到警察圍堵,王詩齡當場就被嚇哭了,李湘安慰半天也沒用,後來也用替身上場。圖為王詩齡替身演員與張家輝。(圖片來自王詩齡微博)
王詩齡替身與《澳門風雲2》劇組演員合影。(圖片來自王詩齡微博)
王詩齡替身、張家輝準備上岸。(圖片來自王詩齡微博)
《澳門風雲2》還有一場戲是張家輝牽著王詩齡上街,結果遇到余文樂、曾國祥等飾演的警察圍堵,王詩齡當場就被嚇哭了,媽媽李湘安慰半天也沒用,後來也用替身上場。
網友爭議:年紀小,耍大牌
王詩齡替身的照片在網上曝光後,立即引髮網友熱議。有部分網友表示憤怒,紛紛表示:「無語,人家小孩就不是小孩嗎?她的安全就不重要嗎?」「Angela現在紅了,家裡又有錢有勢,演個戲還要用替身,好大牌!」
也有網友力挺王詩齡,「一個4歲小孩哪懂什麼是耍大牌?一群成年網友隨便汙衊一個小孩算什麼?」「替身這個職業那麼多年了,又不是王詩齡開創的,用替身很正常,大人都能用,小孩為什麼不行?」
王詩齡替身需要躲在車廂內
必要時用「童替」是專業行為
業內人士認為,必要時刻採用「童替」是一種專業行為,但一定要做足安全措施保障好兒童替身演員的安全。有時需要給兒童演員包括替身們專門的培訓和心理輔導,遇到驚險戲份,一定會讓成年人先試驗以確保安全。
王詩齡俾國內網民插擺架子用替身,搞到王晶要公開幫口,呢場戲由泰國最紅童星,九歲慨Fha Sai(箭嘴)做替身,因為王詩齡要午睡。
「童替」來源:專業學生或貧困孩子
「童替」,指兒童替身,戲裡的兒童演員需要拍跳河、摔打、跳樓等危險戲份時,出於安全考慮,一般也會由專業「童替」代替出演。此外,有的小童星從小「養尊處優」,家長對其保護有加,對於很多辛苦受累的戲份,也會採用「童替」完成。
兒童替身往往來源於專業學校學生或是貧困孩子。例如有角色需要游泳、跳水、舞蹈等專業技能時,正身演員不會或不具備條件,出於安全考慮,劇組就會找替身完成。劇組會聯繫武校等專業院校,讓他們為劇組輸送替身演員。
「童替」潛規則:日掙一兩百,包摔打、跳河
對於「童替」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各界說法不一。
電視劇《天涯赤子心》製片人曾透露,因為小演員的家長怕水太冷,要求劇組請來「童替」完成跳河戲份,酬勞卻非常微薄,跳一次河也就100多元錢。
拍攝過《網絡媽媽》、《孝女彩金》等兒童影片的導演周勇曾經向媒體透露:為了拍攝一個跳樓的場景,劇組曾聯繫了一個武術館,找來一個10歲有武術功底的孩子做替身,演完給了一兩千元酬勞。
法律:採用「童替」須徵得監護人同意
湘永律師事務所廖建勛律師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兒童替身演員的相關法律。但根據《未成年保護法》,「童替」還是不予鼓勵,任何威脅到兒童替身演員身體或心靈健康的危險行為都應予以禁止。劇組在採用兒童替身演員之前要徵得其監護人的同意。
4歲大的王詩齡大牌傍身,穿Amarni的童裝。
追求商業價值的結果
影評人「滿囤兒」認為,「童替」的出現表明追求商業價值的理念已經滲入到了整個電影領域。即便是以兒童為主要演員的影片,也會儘可能地追求商業效益。
嬌生慣養沒有歷練,未必能培養出一個好演員。這種唯恐孩子受一點罪的想法,不僅反映了這些家長在教育上偏頗,同時還有可能助長孩子從小就養成「高人一等」或「養尊處優」的毛病。總之,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更像個孩子,這才是為人父母,為人師者所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