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傳染症噢!目前尚無適當根治之藥物!新生嬰兒死亡率50%!大家要注意噢!~~~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 2015-11-03

皰疹是因為感染濾過性病毒而引起的皮膚病,可分為單純性皰疹及帶狀泡疹兩種,目前尚無適當的預防疫苗。

以下將針對單純皰疹做說明。

一、何謂單純庖疹

是由單純庖疹病毒所感染之一種傳染病。

二、症狀

單純庖疹病毒有兩型,第一型主要在口唇、口腔、眼部及顏面,第二型主要在男女生殖器部位。罹患單純性皰疹時,陰部及嘴唇會產生米粒般大小的水泡,發生單一或群集小水泡,通常都是10個左右集結在一起,主要侵犯皮膚及粘膜,會癢痛。水泡周圍的皮膚變紅,同時會產生輕微的搔癢感和發熱。這種水泡若不加以治療,經過數十日之後,會裂開形成糜爛,然後逐漸痊癒。 而罹患帶狀泡疹時,首先會在身體的一側,形成許多米粒般大小的水泡,會引發像神經痛一般的疼痛,而且水泡群集成帶狀,1-3天後,水泡會形成膿胞,數天之後形成黑褐色的痂皮,然後乾燥、脫落而痊癒。

三、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適當根治之藥物,可以使用局部抗生素軟膏,再服用阿斯匹靈或注射、服用維他命B1等,其餘大多是對症治療,防止合併症及再感染為原則,通常只需要經過三個星期的治療,就可以痊癒。

四、傳染途徑 單純庖疹傳染途徑依其感染部位分述如下

1.口唇庖疹主要由唾液(接吻時)或親子關係之食物傳遞等相互傳染。

2.陰部庖疹主要由性行為之親密接觸相互傳染。

3.皮膚粘膜之密切接觸相互傳染。

4.新生兒經由產道感染。

五、病程經過

庖疹病毒侵犯皮膚或粘膜之初期,繁殖甚為快速,約經過二~十二天之潛伏期,皮膚或粘膜出現小水泡,接著破裂形成潰瘍,然後結痂,主要症狀是刺痛及搔癢感,病程約二十天,以後病毒潛入神經結,成為隱性期,伺機再發,其症狀與初期同,但病程約縮短為十二天,所以不容易根治。

六、庖疹再發之誘因?

1.外傷

2.日曬

3.月經

4.情緒緊張

5.刺激性食物

6.性行為

七、患者注意事項

1.單純庖疹不只侵犯皮膚及粘膜,亦能侵犯神經,可引起腦炎、腦膜炎,或侵犯角膜引起角膜炎。

2.庖疹不會遺傳。

3.庖疹不是遺傳性疾病,只要症狀消失,就可以結婚生子。4.孕婦若感染庖疹,最好作剖腹生產,以免傳染給小孩。

5.母親若感染庖疹,在照顧小孩時應注意個人衛生,特別在發病期間,要經常用肥皂洗滌雙手且不可將嘴裡嚼過之食物給小孩吃。

八、併發症

1.對濕疹病人如再得到庖疹,將會引起嚴重病症。

2.引起腦膜炎及大腦炎,多見於小孩及幼童。

3.角膜結膜炎。

4.新生嬰兒庖疹,死亡率50%。

5.子宮頸部庖疹可導致子宮頸癌發生數較多。

九、檢驗方法

1.病毒分離(組織培養)。

2.免疫學檢查(目前最新方法是酵素連接性免疫吸收法)。

十、預防方法

1.注重個人衛生。

2.必要時使用保險套。

3.燒燙傷病人及濕疹病人應避免與庖疹病人接觸。

4.孕婦應定期實施產前檢查,特別注意有無庖疹感染。

5.嬰幼兒應避免接觸到庖疹病人。

6.不與已感染庖疹而正發病者性接觸。

~~~~~~~~~~~~~~~~~~~~~~~~~~~~~~~~~~~~~~~~~~~~~

新生兒被人親了一口,差點釀成悲劇!還好媽媽做對了

前陣子,一位英國媽媽在臉書上的呼籲引起了全世界父母的注意!

據這位英國媽媽所說,她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差點因為別人的吻就死掉了。

因為小布魯克剛剛滿月,最近有好多親朋好友過來看她,大家都爭相恐後地抱她、親她,結果就被染上了皰疹病毒,儘管當時來的人身上並沒有顯現出來。

當晚,媽媽給小布魯克喂奶時發現,孩子的嘴唇已經腫脹,還起了幾個唇皰疹,她立即意識到要帶孩子去醫院!

到了醫院後,布魯克唇邊已經長滿了皰疹,醫生立即給孩子做了檢查,包括大腦和肝臟。還好送來的及時,不然皰疹會很快擴散,嚴重者會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稱,新生兒的特殊生理情況決定了,一些細菌對於成人來說不會致病,但卻容易讓新生兒引起嚴重疾病,甚至死亡。「面部危險三角區以及眼睛,最好不要親吻。」

面部危險三角區,通常指的是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為何稱其為危險區域呢?這個部位血管豐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擴展到這裡。而最嚴重的是這個地方有不少血管通向腦子,它們一旦損傷或感染,可以把細菌及其毒素傳到腦子,發生腦膜炎或腦膿腫。

國內也曾有過類似事件的發生。

曾有一位名為「張思萊醫師」的網友發出這樣一條微博:我曾經治療過一個新生兒因「金葡」(註: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敗血症後死亡的病例。這個新生兒是三代單傳的獨生子,家裡的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每天爺爺都要抱著孩子不停地親吻。孩子住院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在追問病史時,母親含著淚告訴我,孩子的爺爺下巴長了一個小小的膿包。孩子死後全家捶胸頓足哭泣,可是已經晚了。

這條微博發出後,就引起了廣大博友的關注。就連明星馬伊琍也轉發了這條博文,並說她以前也知道國外有新生兒被母親吻後感染皰疹病毒死亡的病例。

於是一些年輕家長產生了恐慌感,不敢讓孩子靠近年長者。

一項調查顯示,八成老人都喜歡親吻孩子。

「自家的孩子,喜歡才親的,有什麼不可以的啊?」

「以前生兒女的時候,不是隨便親親也沒出問題嘛。」

「孩子不能這麼嬌貴,我們不就年紀大點嘛,哪有那麼多細菌?」老人們還說,每次在抱小孫女之前,都會洗手。

對於「儘量不要隨便親吻孩子」的建議,老人們都表現出不滿,「那樣的情況,發生的機率實在太低了。」其實除了爺爺奶奶輩,孩子的父母也喜歡親吻寶寶,且偶爾會在沒有洗手、洗臉的情況下親吻。

以下6種情況,請不要隨意親吻寶寶:

1濃妝淡抹

愛美的媽媽們,總免不了濃妝淡抹。而化妝品不少都含有鉛、汞或其他化學物質,如果媽媽不卸妝就親吻寶寶,或讓寶寶親吻媽媽,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寶寶體內,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症。美國就曾報道過嬰兒因與母親臉貼臉,寶寶誤舔食了母親臉上的粉脂,而發生鉛中毒的病例。

2出現水皰

媽媽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並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因為上述症狀正是「單純皰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現。

「單純皰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病毒感染,易發年齡在1~4歲,以出生後第二年為發病高峰。

3咀嚼後喂孩子

一些老人習慣將食物咀嚼後再喂給嬰幼兒,認為這樣更易消化。事實上,老人通常患有牙齦炎等口腔疾病,或者腸胃有問題,這些病症都會產生相應的病菌存留在口腔內。如果孩子吃老人咀嚼過的食物,可能感染上這些病菌。

4拉肚子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媽媽親吻寶寶,或者給寶寶喂飯前,用舌頭嘗冷熱等動作,都可能增加寶寶得痢疾的機率。

5出現皮疹

媽媽一旦發現自己身上出現星星點點的皮疹,就應警惕是否是麻疹發作。因為許多年輕媽媽小時候沒有得過麻疹,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發人群。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傳染源,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能通過口腔飛沫傳播。

而兒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l~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母子間的親吻很容易傳染此病。

6肝炎

寶寶在肝炎病毒面前不堪一擊,肝炎病毒對寶寶肝臟傷害極大。肝炎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餐具傳染,被確診為肝炎的父母和未注射疫苗常常在外吃飯的父母,最好不要親吻寶寶。

為孩子健康,習慣需改變,接觸孩子需注意三點:

1、最好不要親吻出生不久的孩子,如果一定要親吻,親額頭和面頰比嘴對嘴親吻好。

2、不要讓過多親戚朋友來探視孩子,特別是有傳染性疾病的親友。

3、如果懷疑自己有感冒等傳染病,但又必須接觸孩子,最好帶上口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