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娃起名事關孩子的一生,眾位家長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可得長點心。
皇上,您還記得三年二班的張偉嗎?
不會起名的家長大有人在,也許他們並不會給孩子起名史珍香,但N多年前,人們或許會給孩子起名皇甫鐵牛、歐陽二柱,這樣「好養活」的名字。現在的爸媽們,即使想跟上新時代的步伐,也一不留神就會讓孩子的名字入選重名熱榜,比如:
咱們這一代,你敢說不是這樣?↓
如今新新人類,疑似正在掀起新一輪重名潮。
咱孩子這一代,你敢說不是這樣?↓
一名幼師表示:「學生里像子軒、欣怡這樣的名字都泛濫了。」一位在兒科工作的醫生表示,子涵、子軒、子豪、子睿、欣怡這幾個名字,在病歷上一天要寫好幾回。
圖片來自網絡
有網友感慨說:「這些孩子的名字,放在1880年是清末秀才,1920年是風華絕代的女演員,1950年指定在台灣出生,1980年就是一文藝青年。不幸進入2010年,滿大街都是這路數。」
所以,不想以後孩子被叫做大軒軒、小涵涵,也不想讓寶寶日後與葉良辰趙日天並列四大天王的,就快快參閱下面的10大起名必備法寶吧!修習得其中精髓者,包你家娃以後只聽名字就能讓人腦補出一位氣質脫俗的內涵偶像,光靠名字就能早日脫單事業有成走上人生巔峰~
※十大起名建議※
一、起名不選多音字。
小女孩董茜(音「倩」)一入學就悶悶不樂。第一次點名,老師叫她董「西」,從此小夥伴們給她起了綽號,不再叫她正確的名字。這都是多音字惹的禍。專家指出,多音字讓人讀起來無所適從,在起名時最好避免。
二、名中勿用生僻字。
近代學者章炳麟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四個「工」字排成方塊,即古「展」字。由於用字太偏,難倒了不少人,包括女兒的老師,弄得很尷尬。今天的人由於名中生僻字計算機無法錄入,在戶口登記、辦理證照、銀行存款、郵局匯款、購買保險、民航購票以及辦理其他業務時,遇到麻煩的例子比比皆是。專家說,人名看似個人的事,卻有很強的社會性。名中濫用生僻字、不規範字,不但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會影響交際。
三、起個雙名不易重。
幼兒園裡1個班就有3個「王偉」,以至於老師和小朋友不得不用大、小、胖、瘦加以區分。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中就有一男一女兩個「楊柳」。「張穎」是個不錯的名字,可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僅北京市就有4000多個「張穎」。重名會帶來一些麻煩甚至危害,而雙名可使重名率大大降低。根據國家語委1989年對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進行的抽樣調查,單名重名率為67.7%,雙名重名率為32.4%。因此,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起單名。
四、儘量迴避常用名。
根據國家語委對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進行的抽樣調查,57萬人中,叫「建國」的有630個,叫「建軍」的有610個。而叫「桂蘭」的人有1084個,叫「桂英」的更多達1336個。專家建議,起名的模式不要太雷同,使用率極高的人名用字也應儘量迴避。目前一些地方父母給新生兒申報戶口時可以先通過計算機查詢有無重名,這一做法值得推廣。
五、名字不要同聲調。
「張湘江」,「馮晴嵐」,「苑蘊玉」,這些三字聲調全同的名字,讀起來是否覺得有些平淡呢?「沈含章」、「孫漢清」是不是讀起來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專家研究發現,三字聲調全同的名字僅占所抽取樣本的5.2%,這表明人們在取名時,有意無意中遵從了聲調變化的規律。專家還建議,名字的尾音最好是平聲,因為上聲字響亮程度相對差一些。
六、聲韻選擇要講究。
幾個聲母發音部位相同的字,如果放在一起,讀起來就有些費力;如果韻母也相同,就更加拗口。「南尼蘭」,「李尼麗」,「孫存春」,「柯克和」,讀起來像不像繞口令?專家提醒,起名時最好不要全部選用n和l,z、c、s與zh、ch、sh這些發音部位相同的聲母。要想名字響亮動聽,選字的韻母很關鍵。專家說,名字帶有含鼻音的韻母讀起來響亮,「昂」、「良」、「光」、「鵬」、「東」之類含後鼻音韻母的字尤其響亮;在非鼻音韻母字中,韻腹即主要元音開口度大的,如「達」、「帥」、「瑤」、「寶」,響亮程度較高。
七、字型結構有變化。
名字不但常讀,而且常寫。專家建議,名字選用的字結構不要太單一。像「國園園」、「林楊樺」、「呂昌晏」這些名字寫起來略顯單調,缺乏變化的美感,還可能影響人們對簽名的識別。
八、避免諧音意不美。
起名時如果諧音運用得巧妙,會使人感到含蓄,不落俗套。但是,起名者有時只注意了所選用的字本身的意義,卻忽略了與名字諧音的詞或詞組可能是貶義的。專家指出,像「范婉」(飯碗)、「侯岩」(喉炎)、「胡麗晶」(狐狸精)之類諧音不美以及「溫泉」、「瀋陽」之類容易在文中造成歧義的名字,起名時應該避免。
九、名字男女要有別。
一位男士出差開會時經常被當成女賓安排接待,令他如此尷尬的是他有個十分女性化的名字:王蘭英。專家說,名字的性別差異隨著文化的歷史積澱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形成了一種社會習俗,家長起名時不能不考慮性別因素,否則在使用時可能會遇到麻煩。專家還指出,名字的審美標準中,性別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試想,如果小伙子第一次與姑娘約會,只
聞姑娘芳名,他更願意選擇「張萬有」、「劉勝利」,還是「謝靜淑」、「陳婉瑩」?
十、國人姓名勿崇洋。
「田中慧子」,這是位日本友人嗎?不,她是個姓田的中國小姑娘。專家說,現在為給孩子起個獨特的名字,越來越多的父母想出四字名,這不失為一種嘗試。但是,「田中慧子」、「李約翰」、「張彼得」這種容易讓人誤解的名字還是應該慎用,中國人的名字最好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文化。
❤十大起名法❤
一、五行吉祥命名法
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的榮辱禍福繫於五行生剋上,所以取名時力求能陰陽調和、剛柔相濟,以便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風順。再結合個人的生辰八字、命理中的喜忌、個人的志向和家庭的風水等等各個方面來考慮,起一個吉祥、響亮、幸運的好名字來伴陪一生。
二、出生月份起名法
准爸媽們也可以按照孩子出生的月份不同給孩子起名。我國自古以來給每個農曆月份都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如每年農曆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又稱為:孟春、首陽、新正、復正、三之日、元月、初月、孟陽、開發、早春、征陽等。
第二個月稱建卯,仲春、夾鍾、竹秋、仲陽、令月、花月、如月、杏月、大壯、同月等。
第三個月也稱建辰,季春、末春、暮春、鶯時、蠶月、辰月、桐月、櫻筍等。
第四個月份稱中呂,陰月、麥月、建已、孟夏、初夏、維夏、槐月、麥秋、乏月、梅月等。
第五個月稱午月,薄月、皋月、炎月、天中、建午、小刑、仲夏等。
第六個月稱暑月,旦也、末月、菏月、蓮月、焦月、秀月、伏月、季夏、征暑等。
第七個月稱初秋,上秋、首秋、蘭秋、建申、蘭月、霜月、新秋、杏月、瓜時、巧月等。
第八個月稱桂月,壯月、仲秋、南呂、建西、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等。
第九個月稱菊月,玄月、成月、朽月、青女月、建成、季秋、無射、涼秋、正秋等。
第十個月稱坤月,玄月,陽月、正陽、建玄、孟冬、應鐘、上冬等。
第十一月稱子月,龍潛月、暢月、復月、建子、黃鐘、一之日等。
第十二月稱末冬,殘冬、暮冬、建丑、季冬、大呂、臘月、臨月、冰月、嚴月等。
三、美善起名法
自古以來,長輩們都希望給孩子起個美好的名字,寄託他們良好的祝願,雖然理想與現實往往有差距,但有個好名字畢竟能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所以有美善含義的名字屢見不鮮,經久不衰。
中國的漢語言文化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在浩瀚的詞海中,可以說每一個字都有其所指,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可以有選擇地選一些含意美好的詞命名。
四、季節起名法
在給你的孩子起名時,可以根據出生的季節起名字,是記住生日的好方法,按季節起名字也是我國民間常用的一種起名字方法。如果起好了別有一番味道,富有詩意。以春為例,好多人在給孩子起名字時願意選用此字為名,其中重要原因,在於"一年四季在於春","春天"總是給人生機盎然的景象,選用"春"字命名,往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用"春"再加上其它的能夠連在一起的字組一個詞,作為名字。另一種是以間接地選用與"春天"有關的詞語為命名方案,三春、青楊、韶節、陽節、艷陽等。
五、暗寓起名法
如今起名俗氣的原因之一,是太露、太顯,諸如"張偉"、"王剛"、"鳳英"、"淑琴"等這些最常見的名字,往往是一覽無餘,缺乏回味的餘地。如有可能,不妨用暗寓命名法,當然這需要點文字功夫。
六、理想式起名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人的生活的動力,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都是因為懷有崇高的理想,才創造出了光輝的業績,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正因為如此,許多人在給孩子起名時,都寄託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七、地名起名法
用地名作名字是比較常見的起名方法,這種起名方法既簡單又有一定的內含,所用的地名往往是出生地,這種名字是用出生地的簡稱、代稱以及出生地的特性,再加上配字組成的名字,當然,如果你不是這個地方出生的,喜歡這個地方,或與這個地方有什麼緣分,也可用這個地方作名字。
八、典故起名法
什麼叫典故起名法呢?通俗地說,就是用古代文獻中一句有意義的話,從中挑選一、二個字來命名,譬如毛主席,字潤之,"澤東"與"潤之"意思相輔相成,用的是《孟子·滕文公上》的一句話:"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周星馳的名字也取自「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典故起名法屬於文化層次較高的命名法,一般需要命名者熟知古代文獻,或者至少讀過一點古書,方能用典故來起名,在我國豐富的古典名著中,有許多寓意深刻的詞彙可供我們取名字時做以參考。
古人用典很有講究,大概有這麼幾類:
明用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其名取自《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暗用類:晉人潘岳字安仁,用《論語》"仁者樂山"意,但以岳代山,就不是直接引用了。戰國時期孔子後裔名孔白,字子上,"上"與"尚"通,"尚白"者乃殷人習俗,而孔氏是殷商後裔,幫其名暗寓追懷故國的意思。
倒用類:明人易三接,字康侯;清人王子接,字晉三。都系用《周易·晉卦》"晉,康候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散用類:明人王恕,字宗貫,是用《論語》"吾道一以貫之"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用典須注意變化,不要用得太白了,成為他人談笑資料,例如乾隆年間,有姓"樓"名"更一"者,字"上層",用唐詩"更上一層樓"名子,姓、名、字俱有其中;但太板直,便使人覺得平淡無味,弄巧成拙。
九、期望式起名法
"望子成龍"這一句習語,非常生動地刻劃出父母對子女的切望和期待,在父母一代沒有實現的願望,強烈地要求在孩子身上實現,而已經實現的現想,又希望下一代能夠承繼下去,發揚光大。父母的這種思想,也往往十分突出地表現在給孩子取名上,所以期望式命名法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命名法。
十、仰慕起名法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不崇拜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誰不景仰品德高尚的飽學之士?由讚嘆到學習,甚至於模仿,連自己的字也願意與他們相同。這就是仰慕式命名法。儘管人們的著眼點有所不同,但道德標準基本上是一致的,願意以英名的楷模,激勵自己的人生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