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真的是難民?還是大種乞丐?貪得無厭,需索無度,歐洲國家欠他們的嗎? Niamah!這哪裡是什麼難民?這都是大爺們!

@ 2015-11-01

他們真的是難民?還是大種乞丐?貪得無厭,需索無度,歐洲國家欠他們的嗎?

Niamah!這些哪裡是什麼難民?這些都是大爺們!

作者:張丹楓

你逃難到歐洲,人家收留你是人情,不收留你是道理。你去到人家家裡不但不感恩,居然還嫌三嫌四,瑞典將你安置在鄉間小鎮,你竟然因為小鎮沒有宗教學校和沒有便利店而拒絕下車!Walao!真的是《夢裡不知身是客》嗎?

現在竟然嫌瑞典安排的不夠好,要求回去德國;如果到了德國又覺得吃得不夠高檔住的不夠舒服,那是不是要求去美國?叫歐巴馬把白宮讓給你住好不好?

真的覺得這些所謂的穆斯林《難民》簡直更像大種乞丐,去到哪裡都令人厭惡!

==========================

不滿瑞典生活苦 難民要求回德國

2015-10-31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網站10月27日報道,眼看田野中草木稀疏,天氣也越來越冷,一批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拒絕在瑞典西部走下汽車。瑞典移民局周二 證實,約20名被暫時安置到瑞典與挪威邊境地區一處偏僻村莊的難民自周日起一直呆在汽車上不下來,其中一些人甚至要求把自己送回德國去。

一名難民對瑞典電視台解釋說,他們之所以在汽車上靜坐抗議,是因為這個村莊沒有學校;此外,天氣太冷,附近也沒有能步行抵達的商店。他是在周日與60名難 民一起被用車送到這個邊境小村的。此地周邊方圓數十公里都沒有市鎮。冬季,這裡的氣溫可降至零下30攝氏度,而且有好幾個月見不到一絲陽光。

瑞典移民局解釋說,將難民送到這個偏遠村莊是因為本國接收能力有限。據說,目前每周有近萬難民進入瑞典。瑞典移民局發言人古娜·格勞費爾茲說:「我們別無 選擇。我們能為他們做的就是這些了。」瑞典移民局周二繼續與不願留在那裡的難民談判。「這種情況很少見。」格勞費爾茲說,「通常他們都明白,自己雖然要在 那裡呆很久,但不會呆上一輩子。」

====================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我是難民的兒子,但是說到現在的歐洲難民潮嘛……

我是難民的兒子。我的父母為躲避希特勒而逃來英國,保住了性命。這裡的愛國者們給予了他們難以置信的熱情。出身於這樣的家庭,我自然堅信歐洲有保護難民的道義責任。然而,站在更高的角度,我們應該如何看到移民現象?

全球化不只是商品、服務和資本的移動,也是人類遷徙的過程。高收入國家不僅比其他國家更富裕,也更廉潔、更穩定。無怪乎許多人盼望向西方國家移民。

然而,很少有其他話題比移民更具爭議性,它是右翼民粹主義的試金石。想想奈傑爾·法拉奇(英國極右翼反泛歐主義政黨獨立黨領袖)、瑪麗娜·勒龐(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袖)和唐納德·特朗普(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

一小部分人認為,世界各地實際工資的差距是經濟扭曲最嚴重的形式。他們提出,人類遷徙與貨物貿易並無本質不同;撤消阻礙移民的屏障將使全人類受益。雖然大規模人類遷徙將對占全球人口七分之一的高收入經濟體造成巨大的衝擊,但是它將帶來財富的最大化。

然而,這種世界主義與我們領土自治的政治組織形式格格不入;也與決定社會福利分配的公民權利格格不入。

如果各國都有權控制移民,移民標準將更多照顧現有公民及其後代的利益,而較少照顧未來流入人口的利益。

那麼,移民對接納國公民及其後代到底有什麼好處呢?人們大致給出了兩方面理由:一是與數量相關的;另一方面則是與移民性質相關的。

增加人口重要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丹麥這樣繁榮的小國來說,僅僅增加人口不會提高其公民生活水平,卻會增添巨大的投資需求,造成擁堵,提升社會成本。增加人口只有一條好處,那就是攤薄國防成本。

移民帶來的好處既然不是數量上的,那麼只能是性質上的。因此,大規模移民的支持者們認為,移民更年輕,勞動力成本更低,更願意奮鬥,並為社會增添不同的價值觀。反對者則認為,年輕的移民也會變老,多樣性在帶來優勢的同時也會產生問題。

就歐洲的情況來看,移民確實比較年輕。很快,移民將成為歐盟國家人口增長的唯一來源。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里,美國和歐洲勞動力增量分別有47%和70%來自移民。

這並不奇怪,因為幾十年來高收入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一直處於下降中。

也就是說,移民有助於降低退休人口與適齡工作人口的比例(即老年撫養比)。然而以目前歐洲接納移民的水平來看,移民還不足以顯著降低老年撫養比——那需要引入數量龐大的移民潮。

2014年,每100名適齡工作者需撫養29名老年家屬。據聯合國估計,若要把這個比例維持在三分之一以下,那麼1995年至2050年間將需要引進1.54億移民,其後引入移民的數字將更加龐大,畢竟年輕的移民也會變老。

因此,歐洲需要龐大的移民流入,才能大幅度降低撫養比例。有人或許會說,既然這個大陸的兒童數量少得可憐,那麼它就必須接受人口構成的巨大轉型。

我們應當考慮移民可能對經濟造成的其他影響。經合組織分析了成員國在過去50年中接受的一波又一波移民,得出結論是移民對財政幾乎沒有影響。確切的影響取決於移民固有的技能和特點,以及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同樣的,移民在其他方面造成的影響也取決於他們與現有勞動力是互補還是替代關係?如果是替代關係,那麼移民取代了誰?

那移民對經濟有何等影響?首先,移民規模必須大到一定程度,才會顯著減輕社會撫養負擔。其次,移民顯著提升住房和基礎設施等投資需求,並造成擁堵——尤其是人口本已十分稠密的國家。

最終,主要受益者永遠是移民自己。

當然,我們不能單從經濟的角度看待移民。移民是人,他們帶來了家庭。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規模移民將潛移默化地改變接納國的文化。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所指出的,移民在帶來多樣性和文化活力的同時,也會使社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隔離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不同民族的人們可能鮮有交集,也沒有共同的忠誠。

移民會造成經濟影響,但它也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當前和未來的價值觀,包括其對外國人的看法。人們可能對正確的政策產生合理的分歧。

最終,我們的國家既不會徹底封閉,也不能完全開放,而要儘量取得微妙的平衡。與此同時,國家永遠把本國公民擺在第一位是無可指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