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挑的高高的天花板,陶醉了,喊一聲「high ceiling!」銷售趕緊跑過來說「這是double volume」,看你疑惑的小眼神,銷售笑而不語;有沒有遇到過完美的戶型,漂亮的裝修,一切都是perfect,就是高不高,低不低的飄窗礙眼,不明白為啥有這樣的腦殘設計;有沒有見過高大上的公寓設計,一樓到四樓都是挑起的圓柱,五樓才是真正住人的一樓,為發展商的土豪精神感動 「這要都蓋上房子,能多賣不少錢啊!」
今天,就來告訴你一些,發展商不會告訴你的小秘密!讀者里是開發商的請止步了,如果非要看下去,說好了不許動手啊!動手不許打臉啊!
讓人著迷的超高天花板
越來越多的公寓,尤其是高檔公寓,喜歡採用超高天花板的設計: 客廳的超高天花板,配上大氣的水晶燈,格調一下就出來了;又或者臥室的超高天花板,陪上夜光星空圖,感覺也是棒棒的。
高天花板是挺爽,但是「double volume」是啥意思呢?這很重要了,因為它關係到你口袋裡的錢。
公寓標準層高在2.8米到3米,絕大多數公寓層高都在這個範圍內。除了標準層高以外,新加坡的高屋頂分為high ceilng 和double volume 兩種。High ceiling公寓層高在3.2米到4.6米之間。更高的一種叫double volume,層高在5.6米到6米之間。High ceiling 和double volume 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high ceiling 的空間是不算使用面積的,而 doublevolume 的空間是計入使用面積的!
簡單的說,high ceiling 是白賺的空間;double volume 是自己買的空間。
從結構上來說,high ceiling 通常是整套的,而 double volume 通常只有一個部分而且通常在客廳。High ceiling 的高度是不一定的,3.2米到4.6米都可以;double volume 是標準層高x2。
雞肋的飄窗
說雞肋也不確切,也是有不少的人喜歡飄窗的,而且整理的好的飄窗也挺美觀。說雞肋,是因為飄窗算100%的室內面積,但是只能發揮50%-70%的功效,肯定不如一般室內面積實用。
但飄窗至少比空調槽好一點,它在室內。雖然占地方,但好好設計一下,飄窗面積還是能用。
為了對付飄窗,各家的裝修也算是絞盡腦汁了。
下圖這家把飄窗設計成小沙發。
這家更強,左邊設計成電視櫃,右邊修一個迷你休閒區。
飄窗在老公寓里尤其流行,普及率100%。為啥呢?老公寓在拿地的時候,飄窗不計入拿地面積,而建成的時候是計入室內面積的。對各位發展商來說,這不是白撿的蛋糕嗎?那豈有不撿的道理。
然而,2008年一切都改變了。2008年是飄窗屆的分水嶺,2008年以後拿地,飄窗也計入拿地面積了。這樣賣飄窗就沒有利潤了,還減少公寓競爭力。現在的新公寓,飄窗比較罕見了。
讓人瘋狂吐槽的空調槽
空調槽,英文名Air-Con Ledge, 在戶型圖里一般用縮寫成AC Ledge。
設計空調槽的主要目的就是放空調主機,小小一兩塊地方,本來沒什麼人在意,但是現在這玩意兒的面積越來越大,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了。
來看一個公寓戶型圖,空調槽的位置在最下面,比廚房的面積還大。
這樣設計有啥好處?對買家沒啥好處,對發展商好處大大的。
好處在哪裡體現,咱們要從政府賣地說起。
政府賣地的時候,規定好了發展商利用這塊地皮最多能蓋多大面積的建築,叫做總樓面面積(GFA-GrossFloor Area)。但是空調槽不算在總樓面面積(GFA-Gross Floor Area)裡面。
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塊地的GFA是20萬平方尺。
發展商標到地以後,除了規定的面積,還額外修了8千平方尺的空調槽。這8千平方尺的面積對於開發商來說基本不花錢,但是賣給買家的時候是算錢的,有一平米算一平米。
看到照片右邊的空調槽沒,這貨和室內面積一個價。
大家選購新房的時候仔細研究下戶型圖,自己是不是花了七八萬買了幾個空調槽。
大氣的挑高公寓
最後說說挑高公寓的理性設計。這的確是一個優秀的設計,我也很喜歡。但這並不表示樓面沒有充分利用,發展商虧了。發展商拿地的時候,可以建多少樓面都是規定好的。這種挑高設計,低樓節省下來的樓面可以用來建高層單位,整個項目都被拔高了。:-)
關注Facebook 新加坡新聞,工作頻道 每天更新新加坡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