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新馬關卡過路費暴漲事件,到底影響多少人呢?讓我們先看看一些有趣的數字,新加坡到底有多少馬來西亞人?
新加坡有540萬人口,其中330萬公民,53萬永久居民,156萬外勞。官方數據顯示,45% 永久居民是馬來西亞人。而外勞國籍卻是新國政府不公布的秘密,那我們只能猜測,除去了54萬家庭傭人與建築工人,剩餘的102萬外國人中也有45%馬來西亞人,那麼在新加坡的馬來西亞人就是85萬人。走在新加坡街上,六個人當中就有一個馬來西亞人。
在這85萬大馬人當中,估計三分之一定居在新加坡,三分之一半定居新加坡,就是周末會常回去馬來西亞。最後就是三分之一每天來回的,28萬人。這個估計對嗎?
要核對這個數目,還需要一些技巧,不是 Google 就可以立刻找到的。第一,我們看新加坡關檢局的年報,2013年總通關人數為101,516,800,大概一億人進出。如何找出馬勞呢?第二,我們看新加坡旅遊局的年報,2013年旅遊總人數是 15,567,923,大概一千五百萬人,那麼一億減一千五百萬等於八千五百萬,這些就是馬勞了!平均每天多少呢?就是23.5萬人!這和之前估計的28萬人差不遠吧!
第二個問題,馬勞賺多少錢呢?
新加坡最低薪金 $1000,技術准證最低薪金 $2200,專業准證最低薪金$3300。那麼我們就估計拿這些准證工作者的薪金就在這幾個數目之間,專業准證和永久居民,就估計他們的平均薪金和新加坡人的平均薪金一樣 $4000。薪金乘與個別人數再除以總人數,那就是 $3229 = RM8073,不錯吧!
第三個問題,馬勞花了多少交通費?
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有一個稱號,叫做「馬勞」。因為地理經濟因素,許多馬勞會每天來回兩地。新馬兩地短短的兩公里距離,卻要讓這些馬勞每天花在路上三至五小時的時間。
除了時間,金錢更是一大筆開銷。根據最新的過路費計算,駕駛馬國汽車來回新馬三十天,入境費和過路費就高達 RM3600!這簡直比馬來西亞一般的薪金還高。便宜的選擇就是巴士和摩托。搭巴士,付出的是超人的耐性。而騎摩托,付出的卻是失去生命的風險。
除此之外,馬勞群體中最近還流行起了共乘汽車。在面子書上,千人以上的共車群體就有四個。
(8365人)
(4668人)
(3975 人)
(1272 人)
除了面書群以外,更有四個尋找共車的程序。兩個是網頁程序,兩個是手機程序。
?id=com.jbsg.carpool
?id=pers.sami.lassed.findme
第四個問題,馬勞期望的新柔快鐵可不可能實現?
也許,馬勞心中最希望的,不是過路費漲多少降多少,而是有一天,坐著地鐵回到新山,通過一個關卡,就回到自己的家。
十八年前,慕尤丁承諾新山人建快鐵。到今年,依斯干達發展總監再次表明新山人口不足以建快鐵。到最近,馬國又再次單方面宣布未來新加坡地鐵到新山的終點站,與兩國綜合單一關卡大夏地點。
在這件事上,新加坡始終沒有明確的答覆。如果我們理性地去推敲,想想新加坡可能同意馬國這樣的建議嗎?第一,新加坡非常在乎的一件事就是國防安全,把自己的第一道防衛建在別人的國土上,這一點似乎道理欠通。
第二,猜測新加坡會不會建地鐵過來馬國,只要回答這個問題:對新加坡人有什麼好處?新加坡政治近年來最大的議題,就是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優先保護新加坡人利益。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年代,引入更多外勞並不會提振新國的經濟,而更可能是提高本國人的失業率。
在「對新加坡人有什麼好處」這個問題上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新加坡是絕對沒有可能會把地鐵建到新山的,也許,建到兀蘭關卡也不可能。如果新加坡百姓覺得馬勞輕易賺了錢就回去新山享受,新國政府對於建造跨海地鐵也會再三思的。歸根究底,馬國在建新柔快鐵這件事上,似乎有點兒一廂情願,畢竟建了地鐵過來,是對依斯甘達發展有好處的。
好了,新柔地鐵這個白日夢,可能還得留個馬勞們的子孫去實現吧。
來分享出去吧,讓這個世界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