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港女精明計劃每月儲一半薪金 10年成功買樓

@ 2015-10-25

當不少80後慨嘆上樓無期,Primo(右)和Cola(左)已憑自己努力及死慳死抵,做了小業主。

「樓價太貴,上唔到車!」這是許多年輕人的鬱結。然而,亦有 80 後奮身打拚,一邊狂做兼職,增加收入求「開源」,一邊限定日使 100 元,死慳死抵「節流」,工作十年終於圓了「上車」夢。

二十九歲的何敏琪(Cola),十七歲踏足社會,在時裝店做售貨員,晚上在酒吧做兼職侍應;之後她與朋友合資開酒吧,又兼職做公關,收入由一萬三千元升到兩萬元,每月儲起一半薪金,「我一直以買樓為目標,雖然乜都唔識,但儲錢一定無錯!」她更笑言會寓工作於娛樂:「賣衫時公司有靚衫著,做酒吧時可以順便消遣,唔使嘥錢!」

三年前她與朋友拆夥,轉造市場推廣,底薪一萬元,佣金數千元至一萬元,她限定每個月只花底薪的收入,佣金則全部儲起。

原為貪玩少女的她,去年終做業主。Cola 以三十萬元積蓄,付一成首期,購入油麻地一個二百七十九萬元單位,雖然新居實用面積僅二百六十呎,但她與家人視它為安樂窩。談及上車心得,她笑言曾向同事「偷師」,得知按自己年齡加樓齡,合共少過六十年,較易申九成按揭,故集中找高鐵沿線的三十年樓齡以下物業,作上車目標。

首次置業 定位不宜過高

有人認為買樓難,開辦投資課程的 FCI 投資策略研究課程總監鍾學良認為,癥結在於部分年輕人,以至其家長的定位太高,「首次置業已追求高質素的屋苑,他們不是買唔到樓,系買唔到佢哋想要慨樓。」>

他又指,不少年輕人常抱怨樓價貴,卻從未親身睇樓,了解市況:「其實市區中,例如大角咀都有 200 萬左右慨單位。」他認為,首次置業可考慮市區單幢樓,即使樓價回落,市區樓仍有一定「防守」能力。

Cola 工作十年才上車,鍾認為年輕人應訂下長遠目標,而非畢業數年,便認定買不到樓,「工作十年八年才上車都好正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