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母換裝米格-29K屬無奈之舉,其實可以買殲-15

@ 2015-10-22

隨著維修與測試工作的逐步完成,俄羅斯的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也將用米格-29K艦載機更換老舊的蘇-33艦載機。採用這種換裝形式的最大原因是,蘇-33艦載機的生產線已經關閉。如果要專門為俄羅斯海軍航空兵製造這種飛機,那麼就必須付出高得多的代價。即便是生產線重開,俄羅斯海軍目前的需求也僅僅只有24架,考慮到多方面的成本,生產新的蘇-33艦載機單價肯定低不了。

蘇-33艦載機的生產線已關閉,但印度從俄羅斯採購米格-29K艦載機為俄海軍航空兵提供了「順風車」。印度總共從俄羅斯訂購了45架米格-29K艦載機,其中研製費用就支付了7.3億美元。2010難1月,印度和俄羅斯簽署合同,規定俄羅斯向印度提供29架米格-29K艦載機,合同金額為12億美元。加上研發成本,印度每架米格-29K艦載機至少需向俄羅斯支付5700萬美元。

相比之下,由於生產線已開且印度人掏了腰包,俄羅斯總共為24架米格-29K艦載機支付1億美元。換算下來,俄羅斯海軍航空兵每架米格-29K艦載機的單價為4100萬美元。印度海軍航空兵僅每架米格-29K艦載機就要比俄羅斯海軍航空兵多支付1600萬美元,看來俄羅斯人的算盤不可謂不精明。印度人相當於成了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的「肉牛」,誰讓它自己研製不出相對滿意的艦載機呢?

雖然換裝米格-29K艦載機解決了成本問題,但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雖然在電子設備上有所更新,但米格-29K艦載機在機體性能方面同蘇-33艦載機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米格-29K艦載機的最大航程為2000千米,蘇-33艦載機的航程可以達到3000千米。蘇-33艦載機總共可以掛載6.5噸彈藥,而米格-29K艦載機搭載的燃油和武器總重量才5.5噸。這意味著蘇-33艦載機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攜帶更多的彈藥打擊敵人,在關鍵時刻,這意味著航母的生死。

同蘇-33艦載機相比,我國殲-15艦載機配備2台渦扇-10A發動機,航程增加到3500千米。不僅如此,殲-15艦載機採用了相控陣雷達,對計算機軟體和飛控系統進行了升級,性能同蘇-33艦載機相比有所提升。目前,殲-15艦載機已經批量配備給「遼寧」艦,而且中國不只建造1艘航母,因此艦載機的規模也會非常大,單位成本將有所下降。

有觀點認為,俄羅斯選擇換裝米格-29K艦載機,可以節約更多的機庫空間。不過我們也要認識到,艦載機哪怕是有一丁點的優勢,都應該予以充分發揮。因為這一點點的優勢,轉化到整個艦載戰鬥機群的身上,就有可能會促成航母總體作戰能力的飛升。俄羅斯海軍航空兵肯定清楚這一點,但在整個國家的國防現代化建設需要推進,俄軍還要參加對外作戰行動需要錢的大背景之下,成本價格倒是非常重要的考慮了。

俄羅斯選用米格-29K艦載機的做法可能還有扶持米高揚飛機公司的原因,畢竟蘇霍伊公司在過去的20年里通過蘇-27戰鬥機已經獲得大筆的外匯,相比之下米高揚公司就沒有那麼春風得意了。因此採購米格-29K艦載機,某種程度上也會給米高揚公司一筆不小的資金,讓他繼續維持下去。

但俄羅斯並非只有選擇米格-29K艦載機這種途徑,其實它也可以選擇同東方的中國合作。殲-15艦載機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表明相關的技術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如果俄羅斯同中國合作,那麼雙方就能夠實現強強聯合,不但不用退而求其次選擇米格-29K,還可以使兩國的艦載機單位成本有所降低。

對於中國而言,同俄羅斯合作也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繼承蘇聯航空工業遺產的俄羅斯至今仍然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尤其是在發動機方面非常突出,這對於殲-15艦載機的能力提升有著巨大的作用。但俄羅斯最終沒有選擇同中國合作,而是最終換裝米格-29K艦載機。這個決定雖然解決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沒有艦載機可用的燃眉之急,但總體上是不利於艦載機技術積累的。

俄羅斯的這一決定很難說對錯,任何國家在關鍵技術領域都不希望同其他國家有著太多的合作。另外還有一點,中國是個很善於學習的學生,如果在艦載機領域同中國深入合作,那麼很有可能在未來就會造成「教會學生、餓死老師」的局面。因此,俄羅斯最終堅持了走米格-29K艦載機這條道路。

全文完,謝謝欣賞。歡迎關注軍事微信公眾號:雲上的空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