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太行壽命為何是俄制發動機兩倍?裝國產航發的殲10終於量產

@ 2015-10-22

圖片為近日網絡媒體首次曝光的殲-10B戰鬥機,據悉,這次新曝光的照片顯示至少有兩架中國殲10B戰鬥機裝備了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這是中國航空發動機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里程碑式勝利,因為它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獨立研製大推力發動機,並成功應用於自產第三代單發戰機的國家,中國國產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產業終於攻克了單發戰鬥機這個「禁區」,據了解,由於擔心「太行」發動機出現空中停車和其他可靠性問題,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太行」發動機從來沒有裝備過殲10戰機,而因為殲10戰機,我國先後從俄羅斯引進了近600台套AL-31FN發動機。

【鷹眼圖說軍事 尖端神器欄目第212期】但俄制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實在太低,據外國媒體報道,AL-31FN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僅為1500小時,大修壽命僅為500小時,也就是說飛完500個小時就要大修一次,飛完1500個小時這台發動機就已經報廢,實際上,早期的AL-31F發動機的壽命只有900小時。按照中國戰鬥機每年需要180至200個飛行小時的訓練計算,一台發動機僅僅可以使用不到8年,而一架戰鬥機的使用壽命在20至25年之間,換句話說,在戰鬥機的全壽命期間,一架殲-10戰鬥機需要更換3至4台發動機,以未來我軍裝備500架殲-10計算,這就是2000台發動機,其消耗實在是太浪費。

我們知道,發動機壽命是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發動機正常運轉的持續時間,是一個耐久性指標。其實質是主要結構件因工作中的磨損、蠕變、應力斷裂、高低周疲勞、熱疲勞等造成構件失效前,發動機累計工作時間和循環數。相比較而言,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的平均壽命高達5000至6000飛行小時,是俄制發動機的3至5倍。

據了解,通常來說,發動機壽命由主要零部件強度設計、試驗和整機長期考核的結果共同決定。關鍵零部件的安全壽命取決於應力水平和循環次數,在滿足高循環壽命要求的基礎上,主要由其低循環疲勞壽命決定,而增加循環壽命首先就是讓發動機內部那些負責長期旋轉的部件具備極高的抗磨損能力,我國自行研製的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如單晶渦輪葉片和整體粉末冶金渦輪盤,如今這些技術均已經突破技術瓶頸,並開始規模化生產,據悉,在應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達到了2000至3000小時,雖然僅為歐美產品的一半,但已經超越俄羅斯產品。

請注意上面的圖片中,殲-10B戰鬥機使用的「太行」發動機的尾噴口顏色為銀灰色,外層磷片是輪流疊壓的結構,各片磷片都首尾相連的部分疊壓在前一片身上,尾噴口在外觀上是由大小形狀一致的磷片組成的。而俄羅斯AL-31發動機的尾噴口為灰藍色和深灰色,外層磷片採用每兩片大磷片夾一片小磷片的結構,在外觀上,大磷片和小磷片交錯組成圓形的尾噴口。這是這兩種發動機外觀上很大的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