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日出日落如何巧妙利用雲層
雲在拍攝中是自然的反光物體,它能傳播太陽的紅光,從而使畫面不斷變化著。
雲彩也可以作為拍攝的主要題材。但要注意觀察當雲遮住落日時出現的情況,光線會從雲後散射出從而使照片增加極為動人的效果。
當太陽接近雲層的邊緣時,出現一條亮邊的景色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
要注意觀察,當太陽逐漸從這個亮邊中間出現時,要抓拍。
如何拍攝水鄉的舟船
1.站高遠望俯拍大場景。尋找山巒高崗、山坡塔樓、跨江橋樑等理想的制高落足點,
居高臨下遠距離俯拍江面、江岸和舟船,具有縱深度、寬廣度的大視野場景都會盡收眼底、一覽無餘。
2. 講求畫面布局。畫面上舟船的數量、位置,應有所講究。
作為主體,若是單個船隻應放在畫面的醒目位置;
若是群體,不僅要考慮位置的安排,還要注意舟船之間的隊形變化,
應該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做到內容和諧有序而不繁多,畫面簡潔而不雜亂。
若作為陪體,舟船的遠近大小應適中,才能與景色和諧一致、相映成趣。
構圖的方式可以遵照「黃金分割律」基本構圖原則,還有三角形、對角線、側面構圖等。
3. 捕捉瞬間的圖案美。忙碌的舟船是水鄉的靈魂,舟船穿梭,江舸爭游,是流動的詩樂、變幻的畫屏,
「靜」的景色是通過「動」的舟船帶來美感。時刻注意觀察行駛、漂動的舟船,
並適時抓住富有美感的瞬間圖案,如船體行進中拖曳的「V」波紋,勞作時泛起的圈圈漣漪。
舟船形態的造型美,與靜臥的角度有關,垂直角度或橫臥畫面給人以僵直呆板、缺少變化之感;
以側向45°左右的角度於畫面上,二維空間明顯,形體線條流暢,是形態理想的角度。
4. 利用最有魅力的光照。相比於正位順光,迎著太陽的逆光,能強化景物的立體感,巧妙加以利用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
遠處大山的背陰面能讓舟船處於深暗陰影中,主體被勾勒出一道明亮的輪廓;
逆光下的水面,無數鱗光熠熠閃爍,畫面具有強烈的黑、灰、白低調剪影效果。
不過逆光拍攝應注意掌握曝光,還應避免眩光耀斑。
介於順光和逆光之間的側光,景物線條分明,立體感自然,舟船的明暗主次能夠突出顯現,
既有利於藝術的表現,又相對容易控制曝光。此外,還有高光、低光、反光等,都可以靈活運用。
5. 不同季節、天氣及時段呈現不同景象。晴天光線充足,畫面影像銳利、色彩飽和。
陰天散射光下,景色影調平淡、色彩灰暗,應採用棄大求中之法,縮小取景範圍,側重中場近景的拍攝。
有雨、有霧、有雪的天氣拍攝,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天中尤其早和晚的各個時段,光線的強度、色溫環境時刻在變化之中,景物也表現出不同的光色。
旭日東升和夕陽西下,是大自然中最瑰麗的景象,水面將呈現出一派暖意洋洋的環境氣氛和金紅色澤的基調。
早晨和黃昏光線變化大,應不斷測光抓緊拍攝,曝光在自動光值基礎上略欠一些。
夜幕降臨,至清至純的山水讓人的情緒平靜、心如止水,採用固定相機長時間曝光拍攝星光月下的舟船夜泊景致,將是另外一種情調。
6. 背景的處理和前景的利用。良好的天然環境背景,有助於主體的表現。
面對雜亂的背景,可採用「排除」和「虛化」的辦法解決。
排除法有三:一是以山體林木的背陽之面為背景平拍,求得深暗的畫面背景;
二是以純凈天空為背景仰拍,求得明亮的畫面背景;三是以平整水面為背景俯拍,求得單一的畫面背景。
虛化法也有多種:首先是以晨光淡霧弱化背景的影紋細節,以輕化的背景襯托濃重的主體;
還有使用長焦距鏡頭、開大光圈,縮短鏡頭與主體的距離(即拍攝距離),拉大主體與背景間的距離等。
如何拍攝幽谷山川
1.舉機的位置。拍攝位置的選擇應有講究,一般來說,站在山谷底下或在山腰仰拍山峰,往往看不到山頂,
或者由於透視的原因,原先峻峭的山峰會難顯陡峭,加之大家對這個視角拍攝的照片已沒有新穎感覺,很難獲得好作品;
如果登上鄰近山坡與被拍山峰同高度拍攝,可看到整座山的雄偉氣勢,畫面上山巒疊嶂、錯落有序,顯得有層次;
當站在峰巔向下俯拍,又有「一覽眾山小」的視覺效果。擁有理想位置,需要付出一定的體力和時間代價。
2. 畫幅的形式。橫拍、豎拍各有所長,應根據場景及表達意圖來決定。
橫幅畫面開闊的視野可以展現山脈的延伸、廣袤,很好地表現山勢的連綿起伏;
豎幅畫面易於表現山峰的高大和險峻,從而加強縱深感。一般來說,採用比較多的是豎拍方式。
3. 光線的利用。採用順光拍攝山景,畫面效果明亮,色彩還原充分,但山石的立體感較差;
視覺效果較好的是採用側光拍攝,側光可以描繪出山石的線條,展現山嶺的層次,畫面更具立體感,並有色調的明暗對比;
逆光下的山石大部分處於陰影中,形成強烈的輪廓光。
為防止曝光不足可採用手動曝光,只是要注意主體及細節的表現,恰當的曝光和清晰的細節刻化會使整幅畫面添彩;
陰天等漫射光下,山岩的細部層次能得到充分表現。具有表現力的光線是日出日落時段,
天地之間顯現一片暖色調,而且色調變化豐富多彩,面對變化很快的光線,應抓緊拍攝。
4. 鏡頭的選擇。廣角鏡頭和長焦距鏡頭都是需要的,這樣無論拍遠處聳立的山峰或拍鄰近的峻岩峽谷,都能應對自如。
因為山脈之間距離較遠,相對於短焦廣角鏡頭,使用中長焦距鏡頭拍攝可以縮短主體之間距離的視覺效果,
使主體不至於鬆散。有人擔心長焦鏡頭景深不夠,限制前後清晰範圍。
其實,景深的大小不完全取決於焦距長短,還與拍攝距離遠近、光圈大小有關。
比如,使用較小光圈、遠距離拍攝山石巒疊場景,不用擔心景深問題。
5. 背景的處理。拍攝山石景物,一種是以天空為背景,但天空所占比例不可過大,
否則會顯得十分單調,且再現不出山石的恢宏氣勢,不過加用灰色漸變鏡可以平衡景物與天空過大的反差;
如果有雲朵則情況不同,應注意處理好雲和山巒、樹木、建築等景物的關係,
拍攝時按雲的亮度測光,必要時使用偏振鏡,將天空過濾得更為湛藍,雲朵更為突出。
另一種是以遠處淺淡的山影作背景,在色調和影調上與主體山石區分出濃淡和輕重來,要防止深色的樹林、岩石等主次不分,前後相疊,層次缺失。
拍攝飾品如何用光
拍攝飾品尤其是金屬飾品,攝影者要注意集中光線,不要讓光線過於分散。
另外,在飾品拍攝過程中,頂光和側光是常用的光線,這樣更能展現金屬飾品的質感。
如何表現食物
拍攝食品的難點來自兩個方面:
⑴ 怎樣表現食品的質感,鬆軟的、酥脆的、細膩的、肥厚的、油滑的等等。
⑵ 怎樣突出食品的新鮮、可口、衛生、漂亮,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
前者主要是光線的布置,後者還和擺布、道具、背景相關。
對於質地粗糙的食物如切開的麵包和蛋糕,光線應該是柔和而有方向性,所以柔光罩和蜂窩罩使用得較多。
對於蔬菜和水果,由於形狀上的不規則而容易產生投影,以使用散射光的較為常見。
對於某些表面沾滿油脂的食品,如烹調好的菜看、紅燒或燻烤的肉類和家禽,
布光時不能過於求實,平均的光線只能使食物顏色深重,缺乏美感,所以布光時要平中出奇十分重要。
應格外關注主體上的照明,光線要透,略微硬性一些也無妨,光線不一定非從正面或上面照亮食品,可以嘗試使用偏側的主光和有個性的副光。
如果拍攝具有一定透光性的食物如蔬菜、薄片、果凍、飲料時。光線的強度和柔度應該巧妙結合,
適當地運用輪廓光和逆光表現被攝物的誘人之處是非常關鍵的。
拍攝食品大多追求色彩的正常還原,尤其是拍攝涼菜、西式點心、快餐一類的照片,
但有時會採用暖性光線照明,比如煎炸食品、烘烤面製品等,金黃的色澤暗示了該食品的新鮮和香脆鬆軟。
如何拍攝小物品
拍攝古玩、小雕塑、珠寶、彩色玻璃、雕花玻璃、盤子、瓶子、洋娃娃、木刻、家具、繪畫以及類似的物品,
不僅對保險等行業有用,而且對富於創造性的攝影家,也是一種饒有趣味的工作。
首先選擇一個適當的鏡頭。最理想的是大口徑鏡頭。
因為它可以免去一大堆複雜的燈光照明設備,避免閃光燈單調的高反差效果,也能避免反射閃光造成的計算錯誤。
一般來說,F2或F1.8的鏡頭,就能使拍攝進行得又快又好。使用大口徑鏡頭時必須注意它的景深是十分有限的。
克服的辦法是不要使相機太接近被攝物。也可以用稍慢的速度以便用較小的光圈拍攝。
但速度最低不得慢於1/30秒,因為速度再慢就難免震動。把焦點對在被攝物最重要的部位,其它部位可以不在焦點上。
切記,在使用標準鏡頭時相機太靠近物體,會歪曲形象。
如果用三腳架,最理想的是一隻大約焦距為135毫米的鏡頭。
這樣拍出的照片,物體各部分的比例比較正常。
最好把光圈調至最小,使全部被攝物都能清晰。
廣角鏡頭在拍攝大件家具時最為理想。它可以將家具的凹凸和彎曲部分都拍得十分清楚。
這種鏡頭還可以提供很大的景深,甚至在近距離攝影或使用最大光圈時也是如此。
拍手飾、錢幣一類小件物品時,可以使用價錢不太貴的近攝附加鏡。
這些透鏡一般都能擰在標準鏡頭上。裝有近攝裝置的遠攝鏡頭,也可以拍出同樣的效果。
小件物品的照明,既可以用從窗戶透過來的自然光,也可以用攝影燈、閃光燈、甚至燭光和落地燈,
或者是這些光源的混合光。同時,在物體的另一面,豎起一個大的反光板以補充陰暗面的光線不足。
如果只用窗戶外的自然光,要避免太陽光的直射。最好找一個兩面都有窗戶的牆角,
這樣就能利用天空的漫射光來照明物體,使之有立體感。如果同時將室內燈光打開或將一兩盞燈靠近物體,
以加強主要部分的光線,效果就會更好。用兩盞攝影燈較為合適。
把最亮的一盞或最靠近物體的一盞放在遠離相機的一側,另一盞靠近相機。
然後在被攝物背背後再加一個聚光燈,使被攝物周圍出現美妙的輪廓光。
判斷光線的強弱,最好用目測。光線應該和陰影有一定的平衡關係,避免反差過強。
精確的測光是十分重要的。對物體直接測光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側光表放在被攝物上來回移動(但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影子投到上面去),然後用最亮處和最暗處的平均值來曝光。對於光線較暗的物體,如黑色雕像,應把光圈開大一兩級。
雕花玻璃製品應當放在半透明的塑料板上或放在一塊磨砂玻璃上,後面襯以白色背景,
然後從下面打光。這樣一來,就能突出物體水晶般的線條。可能的話,用一塊柔軟的塑料布掛在牆上,下端則墊在雕花玻璃之下,形成一個無縫的繁體背景。
多雲天氣的漫射光線,對許多小件物品能產生極好效果。在室外放張桌子,把物品放在桌子上面來拍。
這種天氣對在室外翻拍繪畫和照片也極為理想。曝光可以在一塊反光率為18%的灰板上測定。
大多數物品都適從簡單樸素的背景。光潔的板面牆壁、彩色紙板、床單、絲絨或其它紡織品都可以用。
珠寶應當根據它的顏色,放在反差強的光線下或深色的板面上,從上方進行拍攝。
平攝有什麼作用
平攝指的是照相機和被攝體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進行拍攝。
這個時候的被攝對象不容易變形,特別是平攝人物活動的場面,使人感到平等、親切。
拍攝自然景物的時候,地平線的處理很重要。我們為了強調上下對稱,可以把地平線放在中間的位置
。但是一般情況下,應該避免地平線平均分割畫面的情況,因為那樣做的話,遠景和近景將壓縮在中間一條線上,畫面平淡、呆板。
仰拍有什麼好處
仰攝指的是照相機低於被攝對象向上拍攝。有利於突出被攝體高大的氣勢,能夠將樹這樣的向上生長的景物在畫面上充分的展開。
利用貼近地面的仰攝還能夠用於誇張運動對象的騰空、跳躍等動作。仰拍人物的時候要注意的就是,臉部比較胖的人儘量不要這樣拍。
拍攝建築如何選擇畫面視點
拍攝城市建築,無論拍攝單個建築或群體建築,為了尋找最佳的攝影視點,
攝影者一定要事先全方位考慮一下所拍建築周圍所有可能的視點,
並鎖定一、二個具有代表特色的能使所拍城市建築產生魅力和個性的視點來進行重點拍攝。
拍攝時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以用升高視點來拍攝的做法,
以儘量避免主體建築因拍攝視點太仰或太俯而出現的變形,通常情況下,
高視點更便於全面展示現代建築四周地面或水面的環境,讓畫面內的視野顯得更開闊。
拍攝還要注意選擇柔和的前側光光線,用以減少淺色建築樓房與深色環境之間的反差,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才會和諧完美。
拍攝建築如何把握畫面基調
把握當今建築特徵的最好方法就是運用特定季節或氣候條件的光線和色彩來造成一種相應的情調,
日光的變化能迅速改變建築物的外貌和色彩氣氛,因此,認真選擇不同季節,
不同時間段的日光照射就可以使拍出的畫面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氣氛來。
另外,在拍攝藍天白雲襯托下的建築物時,為了突出藍天白雲下的建築物雄姿,
可加用偏振鏡,並選擇夏季較強烈的前側光光線,這樣拍出的照片,
主體畫面在藍色基調襯托下將顯得層次更清晰,質感更強烈,才能更好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