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台北市政府推出了新形態的柏油路面「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據說能吸水防打滑+抗噪音,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結果現在就有人跑去實測了!!!
結果,水一倒下去,居然就被瞬間吸收,這也太厲害了
這真的是機車騎士的福音
以後不必怕路滑摔車或者是被汽車經過揚起的水花噴滿身了
目前台北市有試辦的路段包括內湖成功路2段、中山區民權東路行天宮附近、建國北路1段中山女附近以及部分路段的水源快速道路
看看影片就知道這路面真的很厲害
搞不懂,為什麼只有柯P上台後台北市民才有機會看到一個會做事的政府有什麼不一樣
前幾任市府真的差太多了
另有支持網友說:
現在繼食品來源管理平台,
保障台北市民的食品安全之後,
有推出超有質感的柏油馬路,
保障台北市民的交通安全,
柯文哲一連串的有感政策,
不僅「讓市民有感」,
更是具有相當的「質感」。
關於這點,實在很好奇,
那之前的那兩任市長和其他的縣市長
都是用甚麼東西來鋪馬路的呢?
台灣的摩托車應該早就要改成越野車款式,
才有辦法應付崎嶇的路面,長年以來的沉痾詬病,柯文哲一條馬路就打臉所有人,「馬路不是一定必須這麼爛!」
還我安全的回家的路阿!
基本上台北還是會不斷挖起來重新鋪路!!
也許排水柏油路用久了也會慢慢塞住 , 但我想信每隔個 3-4年內柏油路還是會挖起來重鋪的 .....
根據以往經驗都是如此 , 排水路面應該早就應用在賽道上面了 !!
安全上也會大大加分!! 另外就是排水部分 , 底下應該會有排水設施才對 , 部分由傳統路邊排水 , 現在又加上排水路面一定更好 !! 總之有進步都是好事啦 ~
但也有反對的網友說:
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
1.請問底層的碎石級配有換過嗎?還是只是表面層換過而己?這種只是小部份單元的試驗根本無法比擬下大雨的時候~在下大雨時~如果底層沒有改變~那只有在表面的"多孔隙瀝青混凝土"~一樣會積水好嗎?
2.馬路從中央到兩側原本就有做洩水坡度~如果坡度做得好~何必使用所謂的多孔隙瀝青混凝土?
3.這種新式的"多孔隙瀝青混凝土"價格如何呢?台灣又有幾家廠商可以做?工程上這種新產品引進台灣~在工程界裡就是用來梆標用的居多~
4.新工法新技術~新式的產品夠好~政府官員到廠商的工法跟得上嗎?說難聽一點~舊式的柏油施作~現在工程界裡~至少90%以上不按照施工流程在做~所以在日本柏油路可以用20年~台灣是每兩年舖設一次~
5.台灣的道路~地底管線~全部沒有統一整合~想到就挖~需要就挖~國外是有統一規定~每幾年才可以統一開挖埋設管線~台灣年年在挖~月月在挖~挖了這種高成本的多孔隙瀝青混凝土~根本就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