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去在電腦上整理照片放大觀看時,總會遇到一些很喜歡卻失敗的照片,為何這麼說,喜歡是自認為捕捉到的畫面或構圖還挺滿意,失敗是因為主體模糊。這種一顆老鼠屎毀掉一鍋粥的鬱悶,想必也是不少小白同學們初期攝影時常遇到的問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照片清晰是攝影的基本條件
拍攝一張照片,無論想要表達什麼,都是為了讓主體清晰,而這也是攝影最基本的條件。所以在攝影初期練習中,保證你所拍的影像畫面清晰也是第一步。如果畫面模糊,即便構圖再完美,最終也是失敗的。
▲典型失敗案例
那為什麼明明拍攝時,環境沒問題,對準焦了,而且也不是慢速快門手持,並且在相機上回放照片看還挺清晰的,怎麼就模糊不清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照片拍不清晰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
二、常見照片拍不清晰的原因
我們首先理清楚要拍攝一張清晰照片的前提: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拍;主體本身是清晰靜止的,採用較快的快門速度,三腳架是穩定的,對焦是準確的。
另外建議在初期練習中,養成一個多檢查照片的習慣,每拍完後放大圖片細緻檢查畫面是否清晰。因為筆者在過去也是隨性就拍從不放大檢查,乍一看還挺清晰的,事後在電腦上放大照片細看,虛了。
所以其他同學們剛開始不要覺得這樣的檢查很麻煩。當然,如果畫面還是模糊,我們便可以從下面說的前提中找原因了,以下三種情況則是最常見的導火索。
1、對焦不准
當我們拍一主體時,對焦位置的判斷對於照片清晰與否也是有所影響,筆者先通過以下面兩張圖舉例說明,圖1明顯對焦不對,導致人物虛了。
▲圖1
▲圖2
圖2,由於主體本身就是就是由很多「細小部件」組成,加上開著F1.2最大光圈,(大家都知道:光圈越大,景深越淺)清晰的範圍越淺,也就越容易跑焦。
所以這張圖放大細看會發現清晰範圍及其小。因此,在拍攝時不要一味的盲目追求最大光圈,還是得根據你的拍攝主體來適當縮小光圈。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因此像上面這種情況,縮小光圈可以得到更大的景深,清晰範圍也會更大。
2、快門速度不夠快
在第一期文章中和大家有說到低於安全快門速度時,如果手持拍攝很容易因為抖動而導致畫面模糊。因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必須使用三腳架。如果沒有三腳架,就需要適當調整更快的快門速度。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兩張對比圖來感受一下,在同一環境下,使用55mm焦段,同樣的ISO與光圈,唯一不同的是快門速度,在手持情況下所拍攝的效果。
▲快門速度:1/60
▲快門速度:1/8秒
3、相機抖動
相機抖動是最易犯的原因,很多人自以為相機托舉的很穩定了,所以即便照片糊了,也未必會想到是相機抖動造成的。而實際上我們從更細微的角度來反思一下,還是有原因的,首先問問自己拿相機的姿勢是否正確。
先說站立吧,為了站的更加穩固,我們雙腿應該稍微分開。另外,有些人習慣從相機兩側雙手握持,實際上應該一隻手放在機身下面托舉著。
之前有提到快門速度較慢會導致畫面虛了,有時候不得已環境需要用慢速快門拍攝,又沒有能支撐的腳架或其它時,此刻除了需要你非常穩固的托舉著相機,連呼吸節奏也得有所控制,要輕、慢。
▲正確握持手法 ▲ 錯誤握持方式
另外也是最基本的步驟:半按快門。很多入門用戶在購買相機後就急於考慮我要怎樣拍大片,往往是看到喜歡的就各種咔擦拍,而最基礎的使用操作卻忽略了去關注。說到半按快門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操作關鍵,使用食指的指肚力量輕輕按壓。
4、拍攝主體移動
被攝主體移動這種突髮狀況也是時常會遇到的,比如在拍花的時候,原本已對好焦了,突然一陣颳風,令主體搖搖晃晃,這時候再拍你就需要調整快門速度或是待物體靜止以後重新對焦了。
▲貓咪突然微微一動,導致畫面虛了
三、如何解決拍不清晰的問題如何解決拍不清晰的問題
當你看到照片畫面有所模糊時,首先要懂得去分辨模糊的原因是上面哪一類,然後再「對症下藥」進行調整。我們通過下面三張圖來舉例說明,第一張是清晰的。
▲正常清晰照片
第二張是對焦不準確導致,為什麼?因為可以看到人物主體雖然糊了,但背景卻是清晰的。
▲前後對焦主體不準確
▲前後背景均模糊
第三張是相機抖動導致,為什麼?因為整個畫面全都是模糊的。看到問題,先去分析原因再去解決,所以當我們知道原因所在時,如何解決?不妨接著往下看。
1、掌握正確對焦方法與判斷力
如今數位相機的各種自動化為我們拍攝提供了眾多便利,可能有些小白會想:那我都交給相機的自動化去判斷吧,它肯定比我精準。而實際上,在某些情況下,這自動判斷有時候也會瞬間傻了,難於精確對焦。比如下面的幾個常見拍攝環境:
A、反差極小或壓根沒反差的主體:比如,白牆、白紙等其它純色的大塊面積,或漆黑的環境中等主體不清晰的環境。
B、光線過亮的主體,比如太陽,波光粼粼的水面反光等等。
C、對焦區域內遠近兩處同時出現的主體,例如,網欄和網欄里的人。此時兩個主體同時出現,會導致鏡頭不斷前後移動而鈍於準確的判斷,這時候快門按鈕也會按不下去。
那麼該如何解決呢?
AB兩種情況可以採用下面的辦法,比如你要拍白牆,可以在你對焦的地方先放一個東西,以它為主體進行對焦,自動對焦??OK時,再將對焦點轉移到白牆。
或者同樣的辦法,先以一個與被攝體相同距離的物體為對焦點,測准後使用鎖定對焦,再轉回相機進行拍攝。
另外,在實時取景模式下,放大主體焦點,然後用手動對焦調整,同樣可以精確的對焦。
而C情況則可以通過單一自動對焦模式,選取網欄或人,總之就是其中任意一個為主體進行拍攝。
如下圖:
▲魚與熊掌任選其一
另外,根據不同的對焦模式,對焦點選擇不準確也會導致「張冠李戴」該清晰的地方是虛的,不該清晰的地方是糊的。
有時候在自動對焦過程中,相機會自動偵測最近的物體為對焦點,尤其是前後背景的環境中,這時候你如果完全交給自動對焦去判斷,拍攝出來的未必是你想要的主體,因此,一定要自己確定清楚你要拍的主體是什麼,再對焦、半按快門、構圖。
▲先對準焦、半按快門再構圖
2、快門速度不要低於「安全值」
究竟應該調到多快才合適呢?以100mm的鏡頭焦段來舉例,所謂的安全快門就是不得低於1/100秒,56mm鏡頭焦段則不能低於1/56秒,以此類推。
另外,為了保險起見,讓手持拍攝更加安全,我們可以採用2倍的速度來拍攝,比如,100mm鏡頭,那麼就調整至它的兩倍即:1/250秒。
另外,當快門速度不足的時候,大家也可以去分析一下原因:光圈是否很小?或者感光度能否再提升一些?
3、別嫌累 三腳架不可少
相信對於任何一位攝影發燒友來說,三腳架都是必不可少的幫手。而有些人又會覺得帶上腳架好麻煩,不僅占空間還占重量。當然有些場合下的確可以不使用,你如果能充分利用此前說到的技術並且穩固地手持進行拍攝倒也無妨。
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建議使用三腳架,因為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晃動所造成的照片發虛的情況。所以,只要條件允許請帶上三腳架。
▲攝影必不可少的配件-三腳架(圖片來源於網絡搜索)
那麼怎樣挑選三腳架呢?首先你要確定自己的攝影目標和使用需求,如果你是痴迷發燒友並且想往專業方向發展,那麼重型三腳架更適合;如果只是偶爾拍拍豐富一下生活的業餘愛好者,輕便型的更合適,比如碳纖維三腳架。
在選購上,三腳架必須具備以下特性:夠輕便、非常穩、很結實。雲台可以360°旋轉,緊固部件必須鎖定牢固,腳架底部有防滑橡皮頭,如果是碳纖維腳架還得加上腳管最後一節管徑不要太細。另外,在價格可承受範圍內,儘量選擇大品牌。
四、看圖說話
另外,建議攝影練習時,不要盲目的多拍,一方面在之後選擇也麻煩,另外也不利於培養自身對攝影審美的眼力。筆者過去就是如此,一個景點拍N張,回家挑選照片都成了負擔。因此,對於每一個令你心動的畫面,在拍之前請先想想你要突出的是什麼。
總結:
1、導致畫面不清晰的原因為:對焦不准、快門速度不夠快、相機抖動、主體突然移動
2、解決辦法:半按,對焦,穩定。
拍一張清晰的照片對於不少用戶來說看上去是件很容易的事,部分人遇到拍不清晰的情況首先會懷疑是否是因為器材跑焦導致,卻未仔細去找尋原因所在。
對於拍攝畫面不清晰的情況,建議大家首先分析模糊的原因是屬於哪一類,也就是遇到問題先懂得分析。其次再針對問題所在去改進方法,也就是分析問題後再想解決辦法。
如果這些都不行,再考慮檢查器材吧。攝影並不是單純的按快門一頓拍的過程,而是一種思考與創作過程,正因為這樣,才能讓你體會中其中的各種滋味,讓你愈發投入並愛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