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語:落枕的感覺很不好受,特別是老人以及長期低頭族頸椎不好,很容易落枕,我們有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救急。
落枕的原因不外乎兩條,一是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或過低,頭部滑落於枕下,使頸部斜向一側;二是睡眠時偶感風寒,造成局部經絡不通汽血運行不暢。
老年人一不小心就會落枕,特別是一覺醒來,有時就會感覺脖子象被扯住了,好幾天脖子都恢復不過來,脖子只能保持一個姿勢,疼得寢食難安。
這是因為老年人體弱,氣血虛弱,一旦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或過低,造成頸部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處於過度拉伸狀態,局部氣血失於調和,寒邪乘虛而入,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影響代謝產物的排出,頸部肌肉便產生了痛感和僵硬感。
1、按揉耳反射區上的枕穴
落枕,在患者兩個耳朵上的枕穴上按壓,這時要忍一會,等疼痛緩解一些時,頸子就可以轉了;按2~3分鐘後,僵硬的頸子一下子輕鬆了許多;繼續按壓了幾分鐘,頸子就能自由活動了。
2、旋腳大腳趾
將落枕同側的腳擡起來,把腳大拇指給掰開來,慢慢的以順時或逆時的方向按摩旋轉,則您的落枕,將獲得最大的修復(如果發覺腳拇指肌肉緊繃,那表示脖子兒扭傷了,得上醫院)。
平時經常按摩,將直接或間接地疏緩您頸項的肌力,有助於預防您脖子的傷害。尤其是你們老坐在計算機前面辦公一定要常按摩!
3、搟麵杖搟患側脖子
其實落枕沒那麼可怕,也沒必要跑醫院裏受那麼多的罪。把家裏的搟麵杖拿出來,然後拜託家人把你的脖子想像成一個面團,然後用平常搟面的力度搟一搟你那根轉不過來的脖子就可以了。
註:要想預防落枕,就一定要選用符合生理要求的枕頭。通常情況下,理想的男性枕頭高度約6 至8 厘米,女性約4至7厘米。
4、點揉穴道:
後溪穴
如果頸連著肩部落枕,病在小腸經,取後溪穴;如癥狀是左側的頸部落枕,能前後動,不能左右轉動。而且肩、背部不疼——這就是頸連著肩部落枕,病在小腸經,可取上腸經上的後溪穴。
細揉其穴位,若發現指下有小米粒裝的顆粒,重按疼痛,就用大拇指按3分鐘,穴位已經下陷,紅紅的。可用針灸,要留針30分鐘,中間5-10分鐘行針1次。
落枕穴
落枕穴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為落枕穴。落枕穴在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
用食指指腹,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松多了。
主治癥狀:落枕穴的主治癥狀為:落枕、手臂痛、胃痛,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
腕骨穴
「要想頸椎安,常揉腕骨穴」,落枕多由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高低不適,使頸部筋肉長時間被過分牽拉所致,也有的是因為頸部扭傷,或感受風寒所致。而按摩小腸經上的腕骨穴,可調氣活血,舒筋散寒,通絡止痛,故可治落枕。
腕骨穴的定位:
沿小指尺側向後,靠近腕橫紋的凹陷處,是防止治落枕的常用方法之一。出現落枕後,可用右側拇指掐住腕骨穴,反復按揉,先輕後重。按摩後,先不要馬上頻繁轉動脖子,要保持全身放鬆。每次按摩10分鐘左右,一天按摩3~5次即可。
液門穴
點穴三焦經上的液門穴,液門穴位於4、5掌指關節間凹陷中,屬於少陽三焦經穴。
操作:令患者將患側手伸出,用大拇指端緊按液門穴,同時囑患者頸部盡力做前屈後伸、左右旋轉動約半分鐘,此時疼痛即止。
懸鐘穴
只是兩側頸部疼的話,病在膽經,取懸鐘穴。用懸鐘穴治落枕(膽經上的懸鐘穴在外踝尖上3寸。)
當你感覺到兩側頸部出現疼痛時,懸鐘穴能夠幫上你的忙。懸鐘穴是治療落枕最好的穴位。當出現雙側頸部都疼痛時,可揉懸鐘穴。
因為它主髓,而髓與骨相連,因此對氣血虛弱和失調導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懸鐘穴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屬足少陽膽經。懸鐘又叫髓會和絕骨。顧名思義,它和骨、髓都關系密切,專管人體骨髓的匯集,對與骨和髓有關的疾病都有治療作用。另外,它是會穴,會穴的特點就是一穴連著數條經絡,地位至關重要。
落枕後只要用滾、揉、捏、推等手法給懸鐘穴強有力的刺激,只需十來分鐘,就能感到頸部變輕鬆了,如釋重負。而且,經常輕輕敲打懸鐘穴還有降血壓的功效。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