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人即將離世,你能做什麼? | 中醫建議 】

@ 2015-10-17

死生亦大,但這兩件大事似乎凡人都無法預知和主宰。除非意外情況,如何讓親人尤其父母安詳地告別這個世界,已成為子女的一種責任!你真的認真思考過嗎?

在最後的日子裏,病人常常被動地接受治療,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關於臨終的認識還有很多誤區,應該好好普及,避免給親人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從中醫角度講解對臨終關懷的一些認識

關於臨終關懷,首先是診斷已經明確,病人確定到了終末階段,現有的醫療條件已經沒有辦法救治,因此,這裏討論的重點是,後續的「搶救措施」是否有必要。

要不要進ICU搶救?

臨終關懷,首先要尊重病人的意願。我看到有不少例子,老人或病人本身希望安安靜靜地走,不希望被折騰一番,全身插滿管子,拖了一個呼吸機躺在那裏慢慢地等。往往是家屬放不下,拚命要搶救,要延長親人的生命,這就變成了一個強迫。

西方醫學有一個倫理標準,包括這個搶救有沒有價值、要考慮病人的尊嚴、生命質量……會綜合考慮,不是只要送去醫院就實施一條龍搶救服務。

我有些朋友是西醫,他們實話告訴我,如果自己的親友到了這一步,他們是不會建議再搶救的。所以對於來問我建議的朋友,即使不是臨終狀態的病人,我也會建議他去問一下熟悉的西醫,後面的一系列檢查和相隨而來的治療措施,以及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這兩個問題一定要了解清楚,尤其是必要性。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腦出血,他可以救過來,而且,通過後期西醫、中醫的調理,能夠恢復,那麼這種搶救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已經到了臨終關懷這個階段,很多搶救是沒有價值的,很多已經無法恢復的病人,依靠醫院的呼吸機、吸痰器延遲一兩個月的生命,甚至更久。這其實是在增加病人的痛苦,浪費錢財和整個社會的醫療資源。

進了ICU你還能做什麼?

中醫怎麼看臨終關懷呢?中醫第一註重神,第二是氣,就是能量,第三才是形體,當人的形體無法再恢復的時候,要保護人的神氣不受過多的幹擾。

什麼是幹擾呢?過多的探訪、過於嘈雜、過冷或過熱的環境,過多的移動,尤其是過多的侵入性檢查、治療。

人在臨終狀態的神氣非常的弱,因此也非常的敏感,這就使得任何一些細微的影響都會造成病人極大的痛苦。

所以,只要病人能夠自主飲食、喝水,不存在嗆咳的情況,就不要做鼻飼,導尿管也是一樣,這些都會對人體正常運作產生幹擾,也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萬不得已不要做。

如果要鼻飼,也要考慮病人的中焦脾胃是否能承受,這時候,溫熱的米湯、參湯比寒涼的營養液、果汁之類的要合適很多。

2003年,有一位江西的國家級名老中醫,九十多歲,年老體弱,家人以為老人處在彌留之際,送進了ICU,住了兩周,情況不好,後來用參湯、米湯混合,每天鼻飼三次,在中西醫合力之下恢復了。

最有效的關懷,就是愛和陪伴

西方設有專門臨終關懷的病房,它的環境跟普通病房不一樣,更像家,而且鼓勵病人放上自己喜歡的東西,如小家具、臺燈、照片,甚至模擬一些自然界的聲音和光線,家人也可以陪著他。國內目前這些部分還很缺失。

人都會有這個階段,而最後這個階段,也許是幾天,也許是幾個月。這個過程,如果有親友陪伴,餵水、按摩、說話、洗臉、揉揉身體,甚至給他念經、祈禱,這些部分才是臨終關懷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充滿關懷的交流,也是一個充分的、盡責盡孝的功課。有了這個過程,雙方都會很圓滿,很安心。最後病人走了,家屬心裏不會有太多的後悔和遺憾。

但是我們現代人有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一沒有時間,二沒有主見,也不敢擔責任。我碰到好多人更願意把病人留在醫院裏,他寧願多花錢,能讓自己安心一些。尤其是家裏有好多兄弟姐妹,好多不同意見的時候,會產生自保心態,而忘了什麼才是對病人更好的選擇,最後由醫生宣布「人沒了」。這會是一個空洞,永遠都在。

按照中醫和道家的觀點,西醫認為的臨床死亡還不是真正的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後,三魂七魄才會慢慢離開身體,這時候神很虛弱,飄忽不定,但什麼都能感受到,所以在那個時候對身體的任何刺激,比如,進行擦身、換衣、防腐、冰凍……這時候的觸覺和痛苦比平常要大很多,但這時候家屬在精神上給予他的幫助,他也能感受到,這份感受也會比平常大很多。因為這個時候精神的連通性,比活著的人要靈敏很多倍。

如果病人有宗教信仰,在整個過程中,家屬誠心為病人念誦經文,或靜心打坐,目的是保持雙方內心的安穩平靜,就能形成很好的感應,這個部分對於臨終病人來說,是最重要的。臨終階段,房間不要放電視、收音機、電腦等等,而且如果能夠安排單獨的房間最好,然後只安排病人喜歡的人、安靜的人探視,不想見的人就不要見了。不然對病人來說,就是傷害和幹擾。

如何減輕親人的痛苦?

對於一些重癥病人,在疾病的後期,身體上會承受很多痛苦。除了西醫的一些祛除疼痛的治療之外,還可以用傳統的一些方法,幫助緩解痛苦,讓病人舒服地離開。

如果病人的神智還很清醒,艾灸就很合適。古代搶救,艾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對元氣沒有的人,艾灸是第一位的。可以給病人艾灸,也可以讓健康的人把溫暖的手放在病人的小腹上,這也是在補病人的元氣。如果身體不舒服,就給他輕輕地揉一揉,這個過程,已經不只是一個觸摸了,其實是心理上很大的支持和交流。《扁鵲心書》裏面講了很多,可以看一看。

人總是要走的,不管有病沒病。到這個階段如果病人願意待在家裏,有熟悉的親友陪著他,喝點參湯、米湯,或者吃喝一點點他喜歡的東西,祥和而平靜,沒有人打擾他,這樣是最自然的臨終關懷。我們上幾代的老人都還能享受到這些,最後時間到了就走了,整個過程都比較安心。

什麼才是對病人最合適的?這些需要家人靜下來體會、思考。這個階段,金錢、技術和設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盡可能減少病人的痛苦、慌亂、打擾,多一些安心,多一些家人的陪伴最重要。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