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在百歲壽誕,他將多年親身經歷所得整理成「我怎麼會活到100歲」,詳述其養生之道如下:
先天的稟賦:
先天的稟賦,人人不同,而最可貴者,我則具有四種。
一、我能熟睡。
一睡下去,不到幾分鐘、就能睡著,而且不久就睡得很熟,這是恢復疲勞的最有效方法,內人孫祿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說我有這好福氣。
二、不發脾氣。
我每次遇到困難,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會發脾氣,更不會因此和人家沖突,所以小時候小朋友都喜歡和我玩。當我29歲擔任了中央黨部秘書長及32歲擔任組織部長等職後,我都客客氣氣待他們,他們亦恭恭敬敬待我,無一次發過脾氣,所有部下,都對我很好,不知脾氣何用。
三、記憶力強。
我很小在私塾中就以記憶力強勝同學,例如一本《孟子》,別人需要半個月才能背熟,我則只需三四天,塾師認為我是好學生。我憑記憶力強,平時往往不帶書包回家,去私塾中背誦如流,後來到了上海南洋路礦學校中學部,我除了英文學得遲了,比不上人家,國文則常在班中同學之上,其他數、理、化因記憶力強,考在同學之前,總分數第一,每一學期可得獎狀一張,四年得了八張,墻上都貼滿了獎狀,他人見了都贊美不已。 我後來去北伐軍總司令部擔任機要科長,對前方拍來軍事電報,每日來者必須把回電報發清,才能休息,每晚必至12時,始能睡覺。
四、有恆心。
因為我記憶力強而又能守之以恆。我的早起,在家中為第一人,去上學在街上則天天碰到一位茅山僧人,背上背有一韋馱像用以化緣,三步一拜從不間斷,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他:「請問老師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拜是為的什麼?」老師父說:「你年紀大小,不懂的。」我再問他,他說:「我要為大家造一座廟。」我又問他:「你天天行拜,人家怎麼會給錢,助你造廟?」他答曰:「會的,你年紀大小,不懂的。」他就拜著走了。
後天的保養:
一、養身在動,養心在靜。昔人雲「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以其常動故也」,我每天5時半即起,作全身自力按摩之運動,迄今已將近半世紀矣。在上海進入中學受學時,各種球類運動均好參與。其他如賽跑、遊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參與。年歲愈老亦不中斷。老年自身按摩之法:為東北秦太太所口授、稱之日「內八段錦」。
我每日三頓飯後走路,由護士陪同,每次約走500至600步,行此已有20年矣。
養心在靜,第一在淡泊明誌,余誠無誌於仕途,對於勾心鬥角之爭,絕不願見其出現。
二、飲食有節。起居有時我們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貧乏;推因二叔辛亥革命起義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復窮困。但不久反袁稱帝,又遭迫害,復歸於貧困。故飲食終歸貧乏之,其能維持學業不輟,則全賴三叔在銀行服務以協助有以成之也,故飲食有節,起居有時二者勉強有恆做到。
三、多食果菜,少食肉類。家貧其能不斷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從不分家,故 能免於三餐不斷,祖母茹素,家中每日所費於買菜之數僅1元之3元/10而已。固然兩素兩葷,家裏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適合,我即無所謂,其實正合乎養生之道。
四、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吃生牛肉、海鮮等已成為人類之普通習慣,認為好吃不問其他。我則認為癌癥日見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我終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從不破例。
五、頭部宜涼,足部宜熱。有一美國老年人活至120歲,究其長壽原因,總結為:「保持頭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與中國老年人睡眠前以熱水洗腳,非至極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習慣。
六、知足常樂,無求乃安。昔人雲,「登天難,求人更難」,故常以自立自強,好學博學誨人。「無求於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於人,不可稱為自主,欲求心之安樂必從知足無求做起。
七、減少俗務,尋求安寧。我服務國家社會75年,認識的人確實不少,若在禮儀方面不自加約束,則終日怕忙碌碌為人奔走,我之身體健康必受影響,乃於80歲生日之起,自限「不為」之事如下: 不剪彩;不證婚;參加婚禮及壽宴不發言;不任冶喪委員會主任委員。如此做法減少年高時之麻煩不少。 我之身體,並不特別強壯,自58歲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膽結石及膀胱結石,動過外科手術,其他的病亦曾生過,今居然能活到100歲不亦天乎。
自擬治心肌阻塞癥之藥方
(一)用大白芹菜(降血壓通血管)半棵,切成小塊,用打果機打爛。
(二)加黑木耳(美國認為可使血小板不凝結)浸水後,一飯碗之量,加入打果機打爛。(三)加冬菇(日本一研究所認為冬菇是血管之清道夫)浸水後去蒂,一飯碗之量,加入打果機打爛。
(四)加山楂粉(據認為可平血壓通血管)二兩及水若幹於打果機,打爛成薄漿。
(五)加丹參粉(據認為是冶心肌阻塞之有效藥)二兩於打果機加水,打爛成薄漿。(六)加黃芪粉二兩及水若幹於打果機,打爛成薄漿。
(七)將此薄漿倒在鍋中煮滾後,倒在瓶中,置人冰箱,分五六天與燕窩同於早飯前煮食之。 此方為立夫自己發明,使心臟不致阻塞,現已服了6年之久,有友人服之,認為確有效果。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提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咨詢。)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