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母在中國遼寧號面前就是小孩玩具:中國國產航母將搶先完工

@ 2015-10-15

圖為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第三次下水了。儘管這艘航母尚未竣工,但這艘航母已經創下了一個世界之最:該艦可能已經成為世界上服役前下水次數最多的航空母艦。

新一代「維克蘭特」號作為印度第一型國產航母,在設計上力求穩妥。印度軍方之所以在開工前將其排水量從2.8萬噸增至近4萬噸,並非此前媒體所說的「好大喜功,頻繁更改設計參數」,而是最終選定了米格-29K作為艦載機後,根據艦載機尺寸進行的正常放大。從尺寸上看,米格-29K與「陣風」大體相當,為了維持艦上足夠的載機規模以及艦載機運作能力,新「維克蘭特」號的噸位與「戴高樂」號接近也在情理中。當然,增大排水量也給印度本就薄弱的造船業帶來更多困難,但此舉至少能保證航母竣工後的作戰性能。

鑒於印度缺乏修改米格-29K設計以適應航母的能力,因此只能增大航母噸位,以優化航空作業能力。也正因此,新「維克蘭特」號航空甲板布局與使用同型艦載機的「超日王」號有頗多相似,甚至可以說是「超日王」號的借鑑與發展。不過,由於「超日王」號是在載機巡洋艦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限於原始設計,其在航空甲板布置上存在一些缺憾,而新「維克蘭特」號甲板上最重要的幾處改進,都是針對這些缺憾做出的。

在印度航母「超日王」號(原來俄羅斯重型載機巡航見「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上,最影響飛行甲板運作效率的是巨大的艦島。這座艦島因為設計之初要安裝各類武器和電子設備而異常巨大,且與斜角甲板間距過近,要移動它困難重重,這導致「超日王」號在使用時產生種種不便----艦島不僅嚴重威脅戰機著艦安全,還擠占了本就有限的甲板面積,並且占據了傳統航母在斜角甲板和艦島中部的待機區,使前後甲板間的調度異常困難。

由於是全新設計,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從一開始就將艦島放在了右舷外伸的舷台上,並且特意控制了尺寸,減少對甲板的占用。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在艦島上同時布置相控陣雷達與燃氣輪機排煙道,新「維克蘭特」號的艦島布置相當緊湊。

四部相控陣雷達天線分布在艦島前後端的兩個天線罩中,而燃氣輪機排煙道則以一定的角度向右舷外側傾斜,不僅縮小了艦島頂部空間面積,也減輕了燃氣對著艦飛機可能造成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個正常化的艦島,使得傳統意義上的待機區得以建立。待機區由於不受艦 載機起降的影響,可以停放若干架完成整備的艦載機,以便隨時出動應對各類突發情況,這對於提升航母作戰能力而言至關重要。

印度航母改裝不成功的原因是俄羅斯和印度都沒有認識到航母改裝起來這麼複雜,而且要用新的技術和新的艦載 機,對基本情況沒有考慮周到。二是實際上蘇聯解體之後很長時間內不具備設計和建造航母的能力,原來的造航母廠留在烏克蘭,現在等於是白手起家,邊改裝邊學習邊磨合邊提高才完成,所以拖得時間比較長。再由於俄羅斯本身資金不太足,印度給的幾億美元也並不多,再加上俄羅斯熟練的技術人員大量流失,改裝起來有相當大的難度,包括一些工廠連基礎設備都沒有。

反觀中印航母之間的區別,中國遼寧號航母服役時候,印度海軍的「超日王」號航母也正在海試。國際上對這兩種航母的戰鬥力進行了比較。遼寧號航母防空系統優於 印度航母。中國航母編隊內有052D驅逐艦,有更好的防空能力,而印度一艘宙斯盾型驅逐艦都沒有。當遼寧艦上殲15艦載機攜帶鷹擊83反艦來臨時候,印度航母在中國遼寧號面前就是小孩玩具。

而在未來中國航母發展領域,印度同中國相比。中國目前雖然只有一艘航母下水。中國目前正在疑似建造第二艘航母,但在2020年之前不會用於實戰。印度現在擁有一艘經過更新的前蘇聯航母「超日王」號。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原計劃將在2018年或2019年完工,經過多年的推遲下水,最終交付日期仍然確認不了。印度海軍正在進行第2艘國產航母「維沙爾」號的準備工作,不過依照印度軍備發展的進度,20年以後我們看到印度國產航母就是樂觀了。而20年後我們可以見到的幾艘中國國產航母,起碼不會是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