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為什麼麥當勞跟肯德基總是開在一起,原來背後有這種秘密

@ 2015-10-13

麥當勞與肯德基這對看似競爭的「冤家」,市場表現無論是好還是壞,

總被人們同時提及,就好像你會經常發現,一條街上,

一個麥當勞旁邊必定有一個肯德基。

這只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嗎?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

首先講一個故事:話說有一對兄弟賣豆腐,兄弟倆各自都開了一家豆腐店,

而且是在相鄰不遠的路段,但弟弟賣的豆腐柔軟酥口,哥哥賣的豆腐硬質飽滿。

剛開始人們都希望吃弟弟店裡的豆腐,後來發現軟質的吃久了就漸漸乏味了,

於是哥哥的店開始生意興隆起來,後來前往兩家店的顧客漸漸達到了一個平衡點

(當然顧客也願意到這來買豆腐,畢竟選擇空間更大一些)。

麥當勞和肯德基應該也算是這種關係,既是競爭,又是互贏。

商圈理論——看似競爭銷量卻不低這裡面的理論是一種商圈理論,

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他們三個如果開在同一條街上的相鄰,

就會構成速食的一個小型的商圈。

大眾往往對於「哪裡有吃的」這個問題較為敏感,

而對於「哪裡有麥當勞/肯德基」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上心了。

而他們三個共生的小的商圈恰好會給大眾一個印象「我們這裡賣吃的,

而且有很多家賣吃的的店!快來買呀!」

於是大眾在想要找吃的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那條街,想到那條街上有n家店。

這不但不會使彼此產生競爭,使對手銷量降低,

反而會使二者的銷量多於各自開店的銷量。

如果單獨開一家店話,顧客往往會擔心,會不會沒座位了,

會不會排隊的人很多,會不會今天不開門等等;

相比較那邊n家店,顧客總會想那邊反正有個店,總有一款適合我——去那邊。

所以,一般情況下,麥當勞和肯德基是要開在一起的,構成一個小的商圈。

麥當勞和肯德基總開在一起,首先源於他們對於商圈劃分的「英雄所見略同」。

肯德基與麥當勞市場定位相似,顧客群基本上重合,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條街道一邊是麥當勞,一邊是肯德基,

這就是雙方採取的跟進策略。

因為麥當勞在迭擇店址前已做過大量細緻的市場調查,

挨著它開店不僅可省去考察場地時間和精力,還可以節省許多選址成本。

反之,麥當勞也會在選址時做出同樣的考慮,從而跟進肯德基。

因此,同一條街上,看見麥當勞又看見肯德基就不奇怪了。

同行之間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形成了一種利益共同體,

因此,需要維護同行的合法利益,用正當手段和對手競爭。

競爭對手之間不是消滅競爭,而是走向「競合」,將競爭對手的資源為我所用。

良性競爭才能做大市場蛋糕,共同發展。

合作競爭並不意味著要消滅競爭,

它只是從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和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出發,

促使企業間的關係發生新的調整,

從單純的你死我活的對抗競爭走向雙贏的合作,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競合」。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任何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處。

「一山不容二虎」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我們不能夠獨步天下時,

就請選擇和對手攜手共進,就像麥當勞和肯德基一樣,

大家在競爭中互相提升自己的實力,在競爭中甩開和其它對手的差距,

使雙方在競爭格局中贏得先機。

從更大視野來看,商業世界其實更應該是一種共贏文化,

只有共同把蛋糕做大,才能實現多贏。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對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