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將近六成的土地將供發展住屋、公園、社區與 公用設施及工商業設施,可讓國人在人口增加之 余,繼續享有高質量的生活環境。19%的土地則將 用於打造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絡、港口及機場, 加強新加坡內外的銜接性。
為滿足我國人口未來可能增加 的需求,政府將填海造地擴大國 土面積,預計到了2030年將填拓另 外約52平方公里(5200公頃)的土 地,等於九個宏茂橋的面積,使總 面積從現有714平方公里擴大到766 平方公里,以騰出空間增建住屋及 其他設施。
到時將近六成的土地將供發展 住屋、公園、社區與公用設施及工 商業設施,可讓國人在人口增加之 余,繼續享有高質量的生活環境。 19%的土地則將用於打造四通八達 的陸路交通網絡、港口及機場,加 強新加坡內外的銜接性。
繼人口白皮書公布後,國家發 展部昨天發表題為「為我國未來人 口打造優質生活環境」的土地資源 規劃書,勾勒出未來的土地規劃將如何滿足擴大後的人口需求,並誓 言要把新加坡持續打造為世界最宜 居的城市之一。
這份內容廣泛的土地規劃書指 出,我國總人口在未來17年可能從 531萬增加到650萬至690萬,這意 味著新加坡需把土地面積擴大至 766平方公里來應付需求。
有鑒於此,政府將繼續在德光 島和大士港口展開填海工程,以分 別取得20平方公里及17平方公里的 土地;裕廊島也會填海造地6平方 公里,其餘會在巴西班讓碼頭和樟 宜東一帶進行。
日後本島一些軍事野外訓練將 集中到德光島,南部的港口租約在 2027年屆滿後,港口業務也將集中 於大士,以便騰出土地興建更多住 屋及其他設施。
除了與海爭地,政府也將發展 部分儲備地段、加速新發展項目的 步伐及「循環」使用一些地段如舊 工業區和農地等,一些租約到期的 高爾夫球場也會收回供重新發展。
許文遠:國人無需擔憂
白皮書出爐後,許多國人質疑 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能否容納得下 這麼多人,也擔心未來的生活空間 越來越擁擠。
國家發展部長許文遠昨早受訪 時促請國人無需擔憂,他強調,只 要有周詳的長期規劃及提前投入完 善基礎建設,即使人口擴大,國人 未來依然可享有優質、甚至更美好 的生活環境。
他說:「有許多國人問,現在 人口530萬,地鐵和巴士已這麼擁 擠了,怎麼可能增加到690萬?規 劃師一定是瘋了。我想這是合理的 反應,他們也問了很好的問題,就 是如何確定有更多人口,生活素質 會維持不變或更好?實際上,答案 是,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一來,要有良好的長期規 劃,二來得提前建設完善的基礎設 施,如果這些都做到了,就能解決 看似困難的問題,即使人口擴大, 還是能夠有更好的生活素質,我們 有信心做得到,因為還有時間(落 實計劃),這是未來2020年、2030 年的規劃。」
許文遠也指出,規劃師得謹記 童軍的座右銘,即「做最壞的打 算,但抱最好的希望」。 「我知道國人擔心690萬是個 相當驚人的數目,但對規劃師來 講,我們需要準備,如果到時人口 真的增加到這麼多,就不會發生像 現在跟近幾年來擁擠的局面。如果 人口未達到這個數目,那就沒問 題,我已經準備了足夠的土地。」
好比你舉辦婚宴,如果邀請 了1000人,但來賓沒回復來不來, 怎麼辦?你還是得為1000人準備宴 席,如果最後七八百人出席,雖然 會有一些浪費,但不會造成尷尬和 混亂。」 李顯龍總理昨天也在面簿上留 言說:「我們已努力興建更多組 屋、改善巴士和地鐵服務,未來三 至五年內應該會看到顯著改善。我 有信心新加坡將持續提供優質的生 活環境,繼續是世界最宜居的城市 之一。」
為應付2030年人口可能增加 30%的需求,政府早前已陸續宣布 將會從多方面提升基建,包括增建 70萬個新住宅單位,地鐵網絡也將 擴大一倍,到2030年將會有至少九 條地鐵線從四面八方橫貫整個新加 坡,大大提高列車的客運量。
此外,未來商業與就業中心也 會分散開來,把工作及主要設施直 接帶到住家附近,讓更多人可享有 「生活、工作、康樂」(live work play)集於一處的便利。
放眼2030年以後 土地發展與規劃
政府也已放眼2030年以後的土 地發展與規劃,長遠若有需要, 可在濱海東、新邦(Simpang)、 樟 宜 東 、 雙 溪 加 株 ( S u n g e i Kadut)、白沙及西部島嶼等填海 造地,並將繼續製造、善用及重用 土地,以應付下一代新加坡人的需 求。
我國也將擴大地下空間的使 用,研究創新的方法來善用洞庫 (cavern)發展工商業,把較占地 的公用設施如垃圾焚化廠等往地下 發展,騰出地面的寶貴空間供其他 發展。
(1965年的新加坡土地面積)
(2030年的新加坡土地面積)
更多獅城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