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武器是一種定向能武器,利用強大的定向發射的雷射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它是利用高亮度強雷射束攜帶的巨大能量摧毀或殺傷敵方飛機、飛彈、衛星和人員等目標的高技術新概念武器。強雷射武器有著其它武器無可比擬的優點,強雷射武器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攔截距離遠、火力轉移迅速、不受外界電磁波干擾、持續戰鬥力強等優點。正因為如此,美、俄、英、德、法、以色列等許多西方國家都在積極發展強雷射武器。雷射武器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已經日趨成熟並將在今後戰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際軍事裝備專家指出,雷射武器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可歸結為四點:一是發展小型戰術機載雷射武器;二是實施ABL 計劃;三是研發天基雷射武器;四是研究固體雷射器。雷射武器不但反映速度快,而且殺傷命中率特別高。另外一個重要優點是單發成本相當低,每發僅1000~3000美元。所以,發展雷射防空武器就成了必然趨勢。
中國雷射武器的研製最早始於1964年3月,但取得較大的進展則是在改革開放以後。1986年3月,面對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挑戰,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中國果斷決策,於1986年3月啟動實施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旨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堅持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術研究發展為重點,統籌部署高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產業化示範,充分發揮高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先導作用。而雷射技術則是863計劃中的科目之一。
那麼中國雷射技術和雷射武器在之後的30年內發展水平咋樣,水平有多高呢?由於技術保密的原因因此無法用確切數據去分析。但是國內官方媒體對於一位已故的國寶級光學專家的事跡報道,卻讓外界首次驚訝中國在雷射武器發展上的成就。中國官方對馬祖光的評價是,馬祖光所涉及的任何一個課題,足可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軍事專家心動--是世界軍事鬥爭的前沿技術,是關係太空競爭、核打擊的前沿技術,「這樣水準的科學工作者,在中國少而又少,幾乎是沒有的」。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也褒獎馬祖光:「對國防電子應用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為促進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做了系統的開創性貢獻。」官方也認可馬祖光所代表的「這支隊伍」,稱他們為研製雷射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馬祖光的一位學生在回憶馬祖光時指出,「馬主任特別關心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的早日實用化,儘快在軍事領域廣泛推廣。在1年後,我們便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軍情分析家認為,中國已重點解決了一批軍事雷射工程應用方面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能夠達到其它國家無法達到的水平和程度。
2014年底,中國「神光」項目的主要參與方上海光機所研製的超短超強雷射器,實現了1000萬億瓦雷射脈衝輸出,這是全球同類雷射器迄今最大功率的輸出。另外有分析稱,中國的超強功率的固態雷射器是世界一流,用它發射的雷射束可在3千公里的距離獲得每平方厘米35K焦耳能量密度,此能量密度比攻擊飛彈所必需的破壞閾高出近1個數量級以上。以此粗略推算,中國的攻擊雷射雷達有效殺傷力超過3萬公里。這得益於中國科學家在2.2兆瓦級超強功率固體雷射器以及每秒30萬千米速度和智能控制環這兩項關鍵技術的突破。
中國上海光機所大功率雷射器曝光後外媒和中國專家的評價令人震驚。德國媒體稱「中國是美國在雷射武器研發上最強大的對手,在某些領域甩了美國幾條街」。軍事專家李傑透露,中國的雷射武器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有國際軍事觀察家稱,中國正在發展一種重型戰略雷射武器系統主要用於戰時摧毀敵方的軍用衛星及用于軍事目的的敵"空間站"。二是用來摧毀敵方的地面固定發射井和機動核飛彈及水下核潛艇。未來這種實用化的雷射武器系統將被裝備到多個平台,其中最有可能的是中國海軍設計中的055大型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