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道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日前發表題為《特種作戰:中國表彰稱職的特種兵》的文章,編譯如下:
2015年,中國首次公開了其特種作戰(突擊)部隊的細節,其中包括證實部分突擊隊被派往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等動亂地區保護中國外交官。這些突擊隊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中國外交官的安全小分隊的效率似乎突然大幅提高。中國突擊特遣隊還會隨軍艦前往索馬利亞海岸進行反海盜巡邏。據說,突擊隊還被悄悄編入了中國維和部隊,尤其是那些被派往南蘇丹等非常危險的地區的維和部隊。其他非官方突擊隊似乎被派往非洲一些中國的經濟利益需要額外保護的地區。顯然,由於對這種較新(尤其對中國來說)兵種的出色表現感到滿意,中國政府決定給予這些小伙子們一些應有的嘉獎。
中國與美國不同,美國將不同兵種的突擊部隊整合為一個組織(特種作戰司令部),而中國允許不同兵種(包括武裝警察部隊)和軍區各自培養和擁有特種部隊。因此,7大軍區均擁有自己的特種部隊。海軍有1支,武警部隊則有2支。北京軍區的特種兵最多,超過3000人。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全國特種兵總人數從約1.2萬擴大到超過3萬。
首都地區集中的兵力較多並不罕見。今年有關特種作戰的宣傳主要集中在詳述特種兵的堅韌和技能上,並讓人覺得每個軍區的特種部隊似乎都有一項特長。每個軍區都不一樣,而且同俄羅斯一樣,只有少數特殊技能才有全國統一標準。雖然所有特種兵都身穿統一制服並且基本裝備相同,但每個軍區和不同兵種(海軍、空軍、武警等)的特種部隊存在差異,通常是基於當地的地理特點,或僅僅是不同的指揮官給特種部隊的作戰方式烙上了個人特點。
每個軍區有一支約2000兵力的特種作戰旅。在少數情況下,由幾百名特種兵組成的規模較小的部隊會被編入6個作戰師,還有一部分會被編入集團軍。非軍方的特種作戰部隊往往規模較小,其中有不少是在省級武警部隊和特警部隊中。中國海軍和2個海軍陸戰旅以及相當於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的特種部隊的情況也是如此。當前的編制是在每個師和(由數艘軍艦組成的)海軍艦艇支隊中組建小規模(排或連級規模,即20至150人)的特種作戰部隊。因此,中國軍隊實際上擁有11支特種作戰旅或(規模較小的)特種作戰團,但這些兵力分散在整個軍隊中。
這些不同的特種部隊還隱藏了一個事實,即這些精銳特種兵大部分在能力上與西方的突擊隊員、傘兵或特警隊員並無二致。目前世界上只有很少幾個國家擁有與美國特種部隊或英國特種空降部隊和特種舟艇部隊同樣能力的特種部隊。二戰後出現了類似於英國特種空降部隊但略有不同的特種部隊,如美國的「海豹」突擊隊和著重於傳統突擊作戰行動的特種作戰部隊。俄羅斯建立了自己的特種部隊,德國、法國和許多前英國殖民地也組建了像英國特種空降部隊那樣戰鬥力驚人的特種部隊。
中國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正式組建特種作戰部隊,每個軍區和武警部隊都獲准發展執行艱巨任務的精銳部隊。中國人自然更強調武術和體育鍛鍊,這兩點都是中國軍方推崇但不一定集中推行的中國傳統。中國的特種作戰技能包括努力提高偵察能力以及追蹤和迅速擊斃或抓捕搗亂分子(尤其是恐怖分子)的能力。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特種作戰指揮官們開始研究使用精銳部隊突襲敵方關鍵目標,以使敵方喪失行動和反應能力。
中國的宣傳人員反覆強調這樣一個事實,即2支武警特種作戰部隊中的一支(被稱作「雪豹」突擊隊)在2013年和2014年連續2年奪得「勇士競賽」國際特種兵比武(被稱作「突擊隊奧運會」)冠軍。參加比賽的還有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十多個國家的特種部隊。但是,美國每年都沒有派出最好的選手參賽,因為大部分美國特種兵不是在打仗或準備打仗,就是正在從上一段服役期中進行恢復。儘管如此,「雪豹」突擊隊仍然很出色,而且在其他(通常是反恐性質的)國際行動中,中國特種兵總是能夠展現出職業態度和一名具有戰鬥力的突擊隊員所必備的技能。
「雪豹」突擊隊隸屬武警部隊,駐守北京。「雪豹」突擊隊有4支分遣隊,其中2支專門執行突擊任務(如營救人質或高難度突襲行動),1支負責拆彈和應對外來武器(核炸彈、生物炸彈等複雜的炸彈),1支是職業狙擊手。「雪豹」突擊隊組建於2002年,在正式執行任務前接受了5年訓練。中國其他地區也有幾支類似的部隊。一般來說,人們對武警突擊隊的了解並不多。「雪豹」突擊隊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是第一支突擊隊,而且駐守首都在某種程度上使其成為中國特種部隊的代表。
同許多突擊隊一樣,「雪豹」突擊隊規模較小(不到500人),選人標準十分嚴苛。「雪豹」突擊隊主要是一支反恐部隊,武警中還有數支這樣的部隊。(編譯/左昌)
資料圖片:中國特種部隊。(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