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子
一般選取勺柄較長、勺體圓潤光滑的不鏽鋼勺子,勺柄用來點穴,勺體用來刮痧。
1. 點眼周,可明目。勞累時可用勺柄逐一點揉眼周的睛明穴(內眼角)、攢竹穴(眉頭)、魚腰穴(眉毛中間)、太陽穴(外眼角)、四白穴(眼下),每個穴位1~2分鐘,有舒緩疲勞、明目之效。
2. 刮後背,可瀉火。居家可用勺體代替刮痧板來進行刮痧。上火的人可先在背部塗少許刮痧油,然後用勺體輕輕刮後背肌肉豐厚處,疏通督脈和膀胱經,起到行氣活血、祛火的功效。
二:梳子
平時梳頭用的梳子可以有很多種用法,一般以梳齒圓潤的牛角梳或木梳為佳。
1. 梳脖頸,防感冒。感冒初期一般項背部會感覺酸緊疼痛。頸後有個大椎穴(低頭時,頸後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處),是陽氣最盛的地方,梳理此處可以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緩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10分鐘,以頸後部感覺發熱為宜。
2. 梳腹部,調腸胃。腹腔內柔軟髒器比較多,建議用梳子背繞肚臍順時針轉圈梳,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排泄。腹瀉者可用梳角點揉中脘穴(肚臍上四寸)和天樞穴(肚臍旁開兩寸,左右各一),調節腸胃功能。
三:擀麵杖
擀麵杖可用來擀身體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腿部、肩頸部等,類似於中醫推拿中的「滾法」,在局部施加壓力反復滾動,可緩解局部酸麻疼痛。
1. 敲膕窩,強腰背。中醫有句古話叫「腰背委中求」,腰背部有疾患都可以通過敲委中穴(位於膕窩內)來緩解。具體方法是:正坐在椅子上,膝蓋稍彎曲,用擀麵杖從後側橫向輕輕敲擊膝蓋窩,每次敲10分鐘左右。
2. 滾湧泉,延壽命。此法本應藉助中醫的藥碾子,但藥碾子現在已不多見,可用擀麵杖替代。將它放在地板上,雙腳稍用力踩在上面前後滾動,模仿老藥工碾藥的動作,可以有效刺激腳心的湧泉穴,起到強本固腎、延年益壽的作用。足跟痛者還可在腳跟處滾一滾,刺激局部痛閾,使痛閾提高,緩解疼痛感。
四:電吹風
中醫講「寒者熱之」,哪些地方受了寒、感覺疼痛,就可以用電吹風來吹一吹,用熱風來緩解疼痛。
電吹風最常用於緩解落枕、肩膀受涼、痛經等不適。吹之前建議用手試好溫度,對准不適部位吹5~10分鐘。
痛經者還可以切一片生薑放在肚臍處,然後再用電吹風吹,可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