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發展規律:小中風徵兆------小中風癥狀------中風徵兆------中風癥狀。所以,如能認識徵兆和癥狀就能有效避免中風。
小中風的徵兆:
包括突然間口齒不清、說話模糊、身體局部麻痹、四肢無力、失去平衡力、老眼昏花、視力出現問題等等,有小部分病人會出現突發性及間歇性的頭痛(腦出血中風)。這些癥狀可維持幾分鐘至數小時。
小中風癥狀:患者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如2-3分鐘),產生半身麻木,一側手和胳膊麻木和發沈,行走不便,還可能出現語言不利、口齒不清、視力模糊、步伐不穩、頭暈目眩的癥狀。
中風的徵兆:
中風雖來勢急驟,但在發病之前,也是有一個病理演變過程的,其中有一個腦循環輕度失調,但又可以恢復的階段,臨床上表現為各種先兆癥狀,常在中風發生前數分鐘至數天內出現,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四種:
(1)頭痛、頭暈,可伴有視物旋轉、惡心、嘔吐。頭痛的形式和感覺與往日不一樣,程度加重並變成持續性,有時固定在某一部位,這是血壓波動或腦血管痙攣的表現,往往是出血性腦中風的先兆。
(2)各種運動障礙:如四肢一側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不穩,有時伴肌肉痙攣在走路時雖末遇路障,意識也清楚,可卻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卻不自主歪向路邊出現行走不穩癥;
突然出現吐字不清,說話錯亂;吞咽困難、嗆咳;口嘴歪斜、流涎。
另有一種稱為「一個半綜合征」,也是腦中風初期頗多見的癥狀,其表現為一側眼球既不能上下轉動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側眼球除向外側移動外,對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轉,其機理是由於一隻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運動所致。
(3)感覺障礙:口唇、面舌,肢體麻木,耳雞、聽力下降,一過性視力模糊或失明。
(4)性格、行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態,如變得孤僻寡言,抑鬱焦慮或急躁多語,喪失正常的理解判斷力無故發笑或哭淚,且難以自制,有時突然見到熟人明知是誰,卻喊不出名字,甚至連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後三種表現可以是一過性的,也可以反復發作或逐漸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風的先兆。
總之如果出現面部、上肢或腿部無力或麻木,尤其出現在一側肢體時,哪怕是一下子過去就好了的,也不要輕易放過;突然發生思維混沌、說話困難或理解困難;單眼或雙眼看不清東西;頭暈眼花、行走困難,身體失去平衡或協調能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劇烈頭痛等,應引起高度的警覺。
中風患者的處理:患者發病後,應將患者就地放平,頭偏向一側,解開脖子部位鈕扣,開窗通風,但不要給任何藥物,同時撥打120 急救電話,送往具備神經專科的大型醫院進行搶救。
另外,小中風發生的時間很短,病人不以為意,認為休息一陣子。而小中風的癥狀的確很快消失,因此病人容易忽視治療的急迫性。
研究表明,腦動脈梗塞後腦組織缺血的一系列病理生理進展過程及腦梗死病理改變的形成需要數小時的發展過程,如果搶救及時,3小時內用溶栓治療,可大大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
【中風後應預防癡呆】
近年來,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許多急性腦血管病的發作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救治,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但卻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某些後遺癥——或癱或傻,也有既癱又傻。這種傻就叫作腦血管性癡呆。
腦血管性癡呆的實質是腦動脈硬化,是由於體內脂質代謝障礙導致脂肪堆積在血管壁,使得血管管腔狹窄、血管彈性減低,嚴重者完全阻塞。這就造成腦組織供血不足,最終腦細胞壞死,腦組織軟化,腦子裏出現許多梗塞、軟化竈。 據有關資料報道,年齡≥60歲在中風後3個月出現癡呆者為16%~26%。在老年性癡呆中,西歐地區的血管性癡呆約占65歲以上老人癡呆的10%~20%;日本報道為30%~40%,故中風和癡呆關系非常密切。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因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所致的腦血管病,如大片腦梗死、多發性腦梗死、皮質下白質腦病或出血性中風等都可以導致血管性癡呆。有時病竈雖不大,但累及與認知功能有重要關系的部位如海馬、邊緣系統等均可出現血管性癡呆。
腦血管性癡呆多見於60歲左右,半數病人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有反復多次的中風發作,病情呈階梯樣進展,即每發作一次卒中癡呆癥狀加重一次。由於血管阻塞的程度可能時輕時重,病人的病情也會隨著波動,時而清醒時而糊塗,但病情發展的總趨勢還是每況愈下,「糊塗」的時候愈來愈多
檢查時可見明顯神經系統體征,如偏癱、肢體麻木、語言障礙等表現,腦CT或MRI檢查可查到腦梗塞或腦出血竈。
這種病的早期有類似神經衰弱的表現,如頭痛、頭昏、失眠、耳鳴、易疲勞、易激動等。
接著,可出現以下比較明顯的精神障礙。其一是記憶力減退,尤其是對新近發生的事情更難回憶。病人想不起來上頓飯吃的什麼,而對二三十年前的事卻能較好地回憶;
其二是情緒極不穩定,容易激動和傷感,往往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大發脾氣或欣喜忘形。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記憶力也愈來愈差,連對往事的回憶也困難了。
在癡呆的進程中,部分病人會出現疑心和妄想,認為有人陷害他、偷他家的東西等等。但是,腦血管性癡呆病人發生自私、怪癖、不近人情等性格上的變化較晚,也較輕,即使到了晚期,病人明顯地傻了(癡呆)了,也還能保持原來的人格特點。這一點與老年性癡呆大不相同。
麻煩的是,在臨床上,腦血管性癡呆與老年性癡呆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時存在的情況十分常見。有人統計,約有一半的病人如此,這時鑒別起來就相當困難了。
血管性癡呆預後相對較好,多梗死性癡呆及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早期治療效果較好,臨床早期診斷尤為重要。早期診斷腦血管性癡呆,就可在出現癡呆癥狀前採取措施,阻止疾病的繼續進展和惡化。
由於中風的病因可以防治,因此及早控制中風的危險因素,一旦發生中風就積極治療,對防止或減輕癡呆等中風後遺癥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