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蘇30戰機空戰誰會贏?用殲11制空蘇30戰機突防印度機場

@ 2015-10-03

圖為印度空軍展示目前最具威力的戰機--蘇30

印度空軍裝備的主力戰鬥機為俄制蘇-30MKI和米格-29、法制幻影2000等,其中蘇-30MKI的性能最為先進。該機發展自俄羅斯蘇-30M戰鬥轟炸機,編號中M代表「多功能」,K為「出口型」,I是代表India的第一個字母。

印度的蘇-30MKI最顯著的特點是安裝了鴨翼和先進的AL-31FP推力矢量發動機。AL-31FP發動機噴管可以作上下15度的轉向調整,藉此蘇 -30MKI能夠進行許多非常規的空中機動動作。目前世界現役戰鬥機中,只有美國F-22A和尚未服役的F-35能有此能力。此外,它能攜帶幾乎所有的俄 制空空飛彈和空地飛彈,包括電視指令制導的Kh-59M遠程空地飛彈、電視制導的Kh-29T近程空地飛彈、Kh-31A和Kh-31P反艦和反輻射導 彈、主動雷達制導的R-77空空飛彈等。蘇-30MKI上12個掛點上的武器總重可達8000KG,是早期蘇-27的兩倍。由於裝備了全新的相控陣雷達和 機載火控系統,使蘇-30MKI在對地對海方面的作戰技能較蘇-27SK和蘇-30K提高了24倍,在爭奪制空權和空中防禦的效能比蘇-27/30提高了 14倍。

蘇-30MKI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特點是它也可以承擔小編隊作戰的指揮任務,后座飛行員可通過數據鏈同時指揮協調 多架標準型蘇-27戰鬥機作戰,為其引導和指示攻擊目標。印度空軍的這項戰術已經演練成熟,在2005年「對抗印度-2005」美印軍事演習中,美軍F- 15就被印度空軍藉助該戰術狠狠羞辱了一把。憑藉蘇-30MKI的強悍力量,印度空軍在和宿敵巴基斯坦空軍的對抗中,已經取得了「數量」+「性能」的壓倒 性「雙優」局面。

中國引進的蘇-30MKK同樣源於俄制蘇-30M,編號中的第二個K為俄語「中國」的第一個字母。與印 度的「兄弟」相比,蘇-30MKK在機動性能上要略遜一籌,它沒有裝備矢量發動機,也沒採用三翼面進一步提高機動性,而且它塊頭也略大於蘇-30MKI, 顯得更為笨重一些。造成蘇-30MKK機動性能處於相對劣勢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空軍對蘇-30MKK承擔任務的重點與印度 有所不同。印度需要的是一種性能全面壓倒巴基斯坦空軍的制空戰鬥機,而中國在引進了空優型蘇-27SK後,更迫切需要的是類似美軍F-15E那樣的多功能 和遠航程的重型戰機。因此,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和大航程的要求就成了蘇-30MKK的最重要指標。

根據國內媒體報道,蘇 -30MKK最大起飛重量為38000千克,最大極限載彈量創記錄的達到12000千克,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先機戰機中,載荷最大的,不但超過同門兄弟蘇 -30MKI(8000千克)也超過了美軍F-15E(11113千克),甚至超過了圖-16中程轟炸機。

如此巨大的 載彈量使蘇-30MKK不僅能攜帶更多的武器,也使得它能裝載更多的燃油,作戰半徑更大,以滿足中國空軍巡航南海的要求。在可選擇的武器方面,除了能使用 蘇-30MKI上的空空飛彈和地空飛彈外,它還能攜帶大型偵察吊艙和紅外/光電指示吊艙,這使蘇-30MKK擁有更強的對地面/海上目標識別、指示能力和 探測、跟蹤及攻擊目標能力。

而我國空軍,在大量裝備殲-11B戰機的基礎上,沒有必要再發展另一種強調製空的重型多用途戰機了:所以我國空軍明顯採用了更明智的方案:空戰性能更好的單座殲-11B專門負責制空,而蘇-30MKK則兼顧對地/海的打擊任務。當然我國軍備採購的一個原則是,以消化吸收他國先進技術為主,所以我國既沒有盲目到去採購200架先進的"全能機",也沒有說搞一個蘇-35與蘇-34的" 先進組合",而是發展自己的,俄羅斯要改進是俄羅斯的事情,,我們獲得了蘇-27/30的機體製造技術後,就只會用自己的改進型了,也更符合自身的實際需求。所以,中國發展了國產制空戰機殲-11B的與以縱深對地打擊能力的多用途戰機蘇--30MKK的組合,用殲11B戰機負責制空,蘇30戰機突防印度機場。這種組合看似哪一機都不如蘇-30MKI先進與全面,但相互配合起來,完成任務的效率絕對在蘇-30MKI之上,同時,也完成了對外國先進技術的吸收。

隨著國產「太行」大推力發動機的研製成功和殲20、殲10等戰機上使用的電傳系統的成 熟,這些技術都可能用於殲16和殲11D戰機的改進上。相對於印度蘇-30MKI使用上的麻煩不斷,蘇-30MKK在中國本土技術進步的支持下,未來將比它的印度兄弟走得更穩,更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