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人相繼被查出癌症,這麼不幸的事就發生在江蘇揚州市寶塔新村戴先生家。戴先生去年剛從柴油機廠病退回家,就被查出患上了胃癌。他的老母親和妻子也於今年相繼被查出腸癌和胃癌。對此,蘇北醫院醫生推測,病因很可能與他全家長期吃剩菜剩飯以及霉變食物有關。
內容來源:網絡
癌症並非一蹴而就
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請一定認真閱讀、轉告!
長期吃剩菜剩飯
一家三口人相繼患上癌症
據了解,戴先生一家平時生活比較拮据。戴先生的兒子和兒媳婦都沒有穩定的工作,長期打零工。一家人生活都靠戴先生微薄的退休金維持。家中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和電器。
去年下半年,戴先生被診斷患上胃癌,他隨後便到醫院做了相關的手術。原本以為日子要重新回歸正軌,可是今年年初,他的母親也查出患上了腸癌。上個月,他的妻子也被確診患了胃癌。接踵而來的打擊讓戴先生不堪重壓,「壓力特別大,3個人治病的錢從哪來?不知道明天在哪裡。」
為何一家人相繼查出癌症?戴先生的鄰居介紹,戴先生家經常吃霉變的食物,東西有點爛了從來不捨得扔掉,將壞的部分切掉後又會接著吃。此外,他家還經常吃隔夜的剩菜。蘇北醫院中醫科醫生潘璠認為,丈夫、妻子以及老母親都相繼患上消化道癌症,應該與家庭長期的飲食習慣有關。「長期食用隔夜菜、霉變的食物容易攝入過多的亞硝酸鹽,容易誘發消化道癌症。」潘醫生認為,很多老人因為過慣節儉日子而不捨得扔掉壞掉的食物,長此以往,癌變的幾率要比普通人高得多。
不少癌症是吃出來的
隔夜飯菜不潔食物不要吃
潘璠醫師告訴記者,有的「習慣」吃剩飯剩菜、隔夜菜的人認為,自己再重燒一下,不就殺死細菌和病毒了嗎?其實不然,因為這些飯菜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是耐高溫的,即使燒得再開,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潘璠說,還有人認為,夏季溫度高,食物容易變質,冬天應該沒啥問題。這也是不對的,雖然氣溫低暫時不會腐敗變質,但亞硝酸鹽含量仍會增加。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吃不得。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在2個小時內附著在剩菜上開始繁殖,產生硫化氫、胺、酚等有害物質。
他還提出,如今很多人的癌症都是「吃」出來的。除了霉變食物、隔夜飯菜容易誘發癌症外,很多年輕人喜歡吃煎炸、燒烤的食物,尤其是路邊攤的煎炸、燒烤食物,認為「味美價廉」,其實經常吃的話,也有致癌的風險。此外,長期吃堅果也容易帶來消化道黏膜的損壞,容易引發食管方面的腫瘤。對於那些平日生活沒有規律、經常暴飲暴食的市民來說,也有患上胰腺癌的風險。
他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可控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將患癌的風險降到最低。
浙大曾有個實驗
24小時之後,冰箱裡葷菜蔬菜亞硝酸鹽都超標
葷菜超標比蔬菜更嚴重
為了測隔夜菜亞硝酸鹽的含量,浙江大學實驗小組請杭州一家知名中高檔連鎖餐廳的廚師燒了4個菜: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4個菜燒好後,將樣本都放進實驗室冰箱,在4℃下冷藏,這個溫度也是普通家用冰箱設置的溫度。
放置6小時
紅燒肉亞硝酸鹽含量率先超標
出鍋後半小時,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這三個菜的檢測結果是,亞硝酸鹽含量都沒有超過我國《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最高限值。但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比韭菜炒蛋和炒青菜要高。
對此實驗人員說,肉類菜肴一般比蔬菜類加入更多的調味料,調味料中本身就含有硝酸鹽,這些硝酸鹽被微生物轉化為亞硝酸鹽,就導致了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較高。
6小時後,實驗人員對這些菜肴的亞硝酸鹽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發現,6小時後剩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都有所增加,炒青菜增加了16%,韭菜炒蛋增加了6%,紅燒肉增加了70%,其中,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已超過了國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中「肉類3mg/kg」的限量標準。
放置18小時
炒青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幅非常大
18小時後,實驗人員又從冰箱中拿出貼有「18小時」標籤的4個菜,用微波爐加熱後作檢測。檢測結果發現,炒青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幅非常大,比6小時增加了443%,紅燒鯽魚增加54%,韭菜炒蛋增加47%,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不大。
從這實驗看出,隔夜菜放到第二天中午,炒青菜、紅燒肉、紅燒鯽魚亞硝酸鹽含量都超過了國家標準。
放置24小時
4個菜肴全部超標
距離4個菜燒好的時間差不多過去24小時後,實驗人員從冰箱中拿出最後一批貼有「24小時」標籤的4個菜肴,同樣用微波爐加熱後作檢測。檢測結果發現,跟18小時相比,4個菜肴亞硝酸鹽含量繼續大幅增加,且全超過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限量標準。
實驗人員說,24小時後,微生物分解了大量蛋白質化合物,促使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
■焦點問題
食堂的剩菜安全嗎?
不少網友有疑問:在單位食堂也經常吃剩飯剩菜,這會影響健康嗎?
「隔頓菜」一般沒問題
蘇北醫院中醫科潘璠醫師告訴記者,絕大多數的單位食堂都有健全的安全衛生保護措施,菜品原料採購都會根據本單位員工的人數科學進行。做熟的菜隔夜供應的情況正常不會出現,一般會一頓賣完,即便中午吃不完,晚上繼續供應,因為時間隔得不長,其亞硝酸鹽含量對人體的影響也極小。
潘璠表示,其實除了常規的隔夜菜之外,腌製品、煙燻製品隔夜菜更不能吃。另外,以黃豆為原料的醬和醬油也要小心,因為黃豆容易霉變。一般單位食堂採購醬和醬油都會去大型超市等正規場所,一些不良飯店會去小市場和小作坊,單位食堂比一些飯店更讓人放心。
「剩飯」怎麼吃也有講究
記者請教專家了解到,沒有變質的剩飯是可以加熱後再吃的,但怎麼吃,卻大有講究。米飯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澱粉在加熱到60℃以上時會逐漸膨脹,最終變成糊狀,這個過程稱為「糊化」。糊化的澱粉冷卻後,會產生「老化」現象。人體對這種老化澱粉的水解和消化能力都大大降低。
所以,長期食用重新加熱的剩飯,容易發生消化不良甚至導致胃病。凡消化功能減退的老人、嬰幼兒或體弱多病者以及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最好不吃變冷後重新加熱的米飯。
剩飯的保存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儘量在5至6小時以內吃完。吃剩飯前,要徹底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