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http://file2.pttbook.com/zhtw/c618/Image/20151002/6357935875151680744435294.jpg
在2020年達到1萬5000美元人均年收入,是高收入國的普遍定義,馬來西亞要在未來4年內完成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所設定的這個目標,必須加倍努力且快馬加鞭,然而令吉兌美元不到一年內狂瀉20%,卻成為邁向目標的最大阻力。
首相署表現管理和履行單位總執行長拿督斯里依德利斯賈拉周二(29日)對國家經濟發表好壞參半的看法,他認為世界銀行或基於美元不斷升值,而將高收入國的門檻拉低。
其實,不管世行會否減低高收入國的基本條件,但國內政治波動已是國家經濟當下面對的其中一大困擾,卻是不容漠視的事實,除非政治動盪趨向緩和,否則沒有幾個人會看好政府能夠帶領國人躋身高收入國行列。
納吉政府所面對的挑戰是嚴峻的。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依然咄咄逼人,希望聯盟更是抓著政府的施政弊端不放,這種氛圍似乎不很可能在來屆大選前消弭,因為這樣,首相納吉和他的政府必須花費更多時間來化解政敵及「自己人」的的政治攻訐。
「沒有了政權,就什麼都沒了」,這是馬來西亞一般政治人物的從政信仰,能夠將國家利益擺在政黨、集團、或個人利益之上的例子少之又少,尤其在兵荒馬 亂的今時今日,大家都在為最遲落在2018年的全國大選著想,大夥都把第14屆大選列為衝刺的第一目標,在這個情況下,有關晉升為高收入國的努力必然事倍 功半。
國陣政府當政超過半個世紀,可是政府部門的許多陋習仍然未獲改善,這一點絕對是高收入國宏願的絆腳石。
回教消費者協會(PPIM)社運主任拿督納茲因周二(29日)揭露,政府部門和機構,包括關聯公司惡習難改,而拖帳是其中一個主要弊端,許多巫裔商家也被這些單位「拖死」。
他說,一些根據財政部通令,必須在兩個星期清還的帳目,卻一拖再拖,拖至4個星期、6個星期,甚至超過一年,有人因此找上首相,才成功申領到工程款項。
他感嘆說,這種情況如果不改,則無論政府對商家下達什麼援助,皆無濟於事。
納茲因的申訴,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但其中不管是小拿破崙作祟,抑或是政府的繁文縟節所致,對政府欲提升國家經濟的努力,都是一個諷刺。
再好的政策,若是落在無能或存心不良的執行者手上,一切都將枉然,奇怪的是,類似例子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但政府卻似乎無能為力,任由行政毛病繼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