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戰略取得當前成就,最應該感謝哪幾個國家

@ 2017-05-22

航母是公認的最複雜海軍裝備,不但考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同時也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實力。在這一點上擁有世界最大航母艦隊的美國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對航母發展戰略意識很早,但由於各方面因素限制起步卻較晚。而隨著遼寧號訓練艦的入役和自主航母的開建,預示中國海軍航母戰略發展進入快車道。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中國的航母戰略發展歷程中也離不開外來的幫助。那麼中國航母技術能有當前的成就最應該感謝哪些國家或多或少的幫助呢?首先從航母戰略發展信心上來說,我們因該感謝美國。美國穩居世界海軍裝備技術發展的潮頭。也讓中國充分認識到,要想切實保障國家安全和維護日益增長的海外利益,發展以航母為龍頭的遠洋海軍是必由之路。

外媒認為,在當前實用航母技術上中國最應該感謝的是烏克蘭。這並不是單純指的是烏克蘭向中國出售了一艘未建成的瓦良格號航母。因為在西方的壓力和脅迫下,烏克蘭在交接前炸爛了瓦良格的船內管線並切斷了螺旋槳主軸。理論上中國當時接收到的瓦良格號在西方看來只是一艘意義不大的巨型航母船殼。但是當西方發現到達大連的瓦良格號航母並沒有按計劃被改裝成水上娛樂設施時,他們驚訝的指出,烏克蘭可能已經把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全套圖紙都給了中國,中國可能會以此為基礎開啟航母發展戰略。

更令西方驚訝的是,隨後烏克蘭不但幫助中國製造艦載機,還幫助中國訓練艦載機飛行員並幫助中國建立了國內訓練中心。中國遼寧號航母搭載的殲-15艦載戰鬥機機體參考了從烏克蘭獲得的蘇-33重型艦載機的早期驗證機T-10K-3的部分設計,機體結構、氣動外形也與俄羅斯海軍現役的蘇-33艦載機相似。

媒體稱從烏克蘭軍事領域獲得消息,中國早在2006年10月就派遣由海軍副司令率領的大型軍事代表團訪烏,詳細參觀了位於烏克蘭南部城市敖德薩和薩瓦斯托波爾的海軍航空兵訓練中心以及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尼特卡」訓練中心。訪問期間,中烏雙方還討論了烏克蘭幫助訓練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和培訓航母飛行員的可行性。從那以後,中國工程師、飛行員、海軍技術專家便開始頻繁訪問「尼特卡」訓練基地。《漢和防務評論》在2010年5月稱,中國已啟動航母人員訓練工程,訓練中心設在遼寧省葫蘆島興城基地,設施與烏克蘭的「尼特卡」系統相似。

除了烏克蘭之外,澳大利亞賣個中國的墨爾本號航母讓中國首次接觸了西式航母和蒸汽彈射器,而巴西則讓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最近距離體驗西方航母。「墨爾本」號原為英國造「尊嚴」級航空母艦,1956年5月14日任澳大利亞艦隊旗艦。1985年,廢棄航母"墨爾本"號作為廢銅爛鐵賣給了中國的「金屬廢品商」。這艘航空母艦進入中國以後,在中國南海軍事基地進行了部分分解,其中升降機、蒸汽彈射器、主飛行甲板均得以保留。據外國媒體稱,我國對澳大利亞「墨爾本」號的蒸汽彈射器進行了研究分析,並於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正式啟動了艦載機蒸汽彈射器研究項目。2008年,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首次使用蒸汽彈射器將某型試驗戰鬥機彈射升空,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俄、英之後第四個獨立掌握現代化蒸汽彈射器技術的國家。

巴西海軍的聖保羅號航空母艦原為法國海軍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二號艦福煦號,2000年退役後售予巴西,聖保羅號是巴西的第二艘航空母艦,也是第三世界歷史上服役的第一艘中型航母。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2,800噸,採用全通式斜角飛行甲板,擁有兩具美製米歇爾·布朗BS-5蒸汽彈射器以及四組降落攔阻索,能搭載40架以上的固定翼機與直升機。美歐媒體曾撰文指出,中國和巴西的軍事交流項目中包含了利用巴西的航母和使用經驗幫助中國訓練彈射起飛航母的艦載機飛行員。

結語:發展航母是中國幾代海軍人的夢想,現在遼寧號航母試驗艦已經穩定入役,全方位操作的培訓也已深入,同時自主航母建造進展順利消息曝光,可以說中國海軍航母發展戰略已經走上了正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