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回家,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說這句

@ 2015-09-30

編者語 小編做了個小調查,發現大多數父母在孩子放學回家後第一句問的是孩子吃、穿等生活情況,其次是詢問孩子學習情況,還有少數家長甚至會像偵探一樣,詢問老師 是否打人、是否凶人。 事實上,問什麼話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觀,會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導。 今天就來看看高情商爸媽,在孩子放學回家後,都跟孩子聊了什麼。 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著媽媽來接,孩子看到媽媽來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樣子。媽媽故意忽視孩子的表情,微笑著問:「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 情?」小女孩滔滔不絕地跟媽媽描述她跟一個小同學如何將積木堆成了一個小山……其實本來打算抱著媽媽大哭一場,還要跟媽媽說永遠也不要上學。只因為媽媽的 一句話,情緒立即180度轉變。 請試試這類正面的問話: 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開不開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 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 拒絕負面的問話: 今天哭了嗎? 有沒有吃飽? 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 老師凶不凶?批評你了嗎? 老師有忘記帶你上廁所嗎?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上學總是很不愉快!引導孩子瞬間聯想,在家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能吃飽睡好,也沒人跟我搶玩具,爸媽也總能第一時間回應我的需 求。這裡不好,我上學不快樂。 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偏見的問話: 總是搞得髒兮兮,這老師真是! 尿濕了也沒換,上班當睡覺呢! 怎麼臉劃破了?老師真不盡責! 磕破嘴巴了,老師怎麼看的孩子!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老師不盡責,我受傷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師或別人的責任。讓孩子學會了抱怨,漸漸地,你可能會發現孩子會跟你抱怨說,鉛筆丟了是某某同 學搞鬼,今天沒喝水是因為老師總是玩手機等。無論對老師有萬般意見,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評老師。 儘量讓孩子自行解決在校遇到的事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總會因為新環境而不適應,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開心,爸媽可以引導孩子將在學校的經歷說出來,但爸媽需要知道的是,上學是孩子成 長的第一步,他們永遠不能在大人的庇護下成長。 所以他們在學校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搶玩具打架、因為玩鬧摔倒磕破等一些小傷,不要去指責老師,更不要告訴老師應該如何保護好孩子。 因為沒有老師故意讓孩子受傷,甚至很多老師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受傷。這一切經歷,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跨越的一個個的坎。

放學接孩子的細節也很重要 不要帶著玩具、零食、飲料等接孩子放學,更不要一把接過孩子的小書包。因為老師千方百計在幼兒園讓孩子變小大人,一出校門就變回了「小寶寶」,老師的苦心功虧一簣。 看到孩子不要忘記來個擁抱,擁抱不僅會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還能讓孩子知道,雖然跟媽媽分開了一天,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的。 爸媽每周至少親自接一次孩子放學 對於職場爸媽們來說,接孩子放學可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但是,請儘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學,別看接孩子放學這一事情無足輕重,但是在孩子心裡,你的出現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關注和重視,還有就是這瞬間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滿足。

如果孩子說不想上學怎麼辦? 首先要問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一般來說剛上幼兒園或放假很長時間後上學,孩子都會抗拒上學,這跟孩子的分離焦慮有關。 這種情況下,爸媽不要訓斥打罵,可以說媽媽知道我們家寶貝不想上學,媽媽小時候也曾經不想上學,但每一個人都要上學,就像媽媽一定要上班一樣,這是每個人 的責任呀。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種責任。 但如果孩子實在是不想上,可以適噹噹孩子休息一下,調整情緒後再上。(卡哚講故事) 連結: 孩子幼兒園放學 你最該問什麼問題? 「今天在幼兒園吃飽了嗎?」「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老師今天教你什麼了,有沒有幫你脫外套?」……每天一到接孩子離園時,父母們的問題一個接一 個,弄得孩子有時候很煩躁,不願意回答。作為父母,你知道最該問什麼樣的問題嗎?問什麼問題才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孩子幼兒園放學 你最該問什麼問題?孩子幼兒園放學 你最該問什麼問題? 1.你今天幫助老師做什麼了? 提出問題後,父母可引導孩子啟動「回想」模式,試著和他一起梳理一天中與老師和小朋友相處的心得,幫助老師和小朋友,讓他既增強了自信又增強了榮譽 感。 2.你的好朋友是誰啊?他有什麼優點呢? 提出這個問題,有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多和小朋友溝通和交流,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同時,讓他知道小朋友的優點,樹立價值觀,也強化孩子對優點的記憶。 3.今天班裡發生了什麼快樂的事? 在孩子回答時,父母不要急於給予是非評價,而應注意傾聽,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孩子表述完以後,多和他討論,既可以增加對孩子的了解、增進感 情,也可在討論中傳達對事件的正確看法,將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 4.有什麼困難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嗎? 這個問題熱那個孩子感覺到,父母很關心你,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出來,得到父母的幫助。對一些因內向而不願說的孩子,即使一兩次並沒有得到孩子的「回 應」,堅持每天問,則可能因「心誠則靈」而得到孩子的信任,從而幫他敞開心扉。 專家:問題要具體明確 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時,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可以提一些這樣的問題:你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麼?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像這樣的 提問,內容具體明確,孩子知道如何回答,而且有回答的慾望。孩子說得多,就有助於父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活動情況。同時,這些孩子感興趣的問題,還能激 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網友有話說 我就是那個經常問孩子你吃飽了沒有的那個媽,誰叫我是個吃貨哩。(有你不怕) 我家兒子就屬於問啥啥不說的那種人,他在幼兒園的情況,都是我找老師問,可總不能一直麻煩老師吧。(首領君) 我特支持問:你今天幫助老師做什麼了?這是我家娃上幼兒園的動力,哈哈。(丫丫大叔) 兒子嘴裡說的最多的就是那個漂亮的同桌小姑娘,叨叨叨,我是不是有必要去找找人家媽,溝通溝通感情。(大獅紙) 還真沒想那麼多,就是下意識地問他吃了什麼,有沒有吃飽啊,學了什麼啊。反正孩子回答的也總是那一套。(大姐勿忘) 小編點評 不同的問話體現了父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希望我們的父母不僅僅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還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緒情感、能力以及孩子與小朋 友的交往上。父母提問,讓孩子有想說的慾望,對明天的幼兒園生活產生嚮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