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陣盟黨死在巫統手上

@ 2015-09-29

民聯重新投胎做人,改名為希盟。

其實,希盟也就是民聯,只是去除了伊黨的舊DNA,注入了誠信黨的新血液,其組織和結構還是一樣的,實質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大馬的選民,也一樣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是親希盟(民聯),就是親國陣。這是大馬民主選舉逐步朝向「兩線制」的必然格局。

大馬政黨的更替與政府的輪換,往後就會朝這個大方向去,不會再有單一種族性的政黨權傾天下,唯我獨尊之局。

不論哪一個聯盟,或哪一個陣營,誰能得民心,都可崛起成為民選政府,從而體現大馬更進步、和平及健康的民主制度。

所以,民聯死而復生,成立了希盟,始終還是走在「兩線制」的正軌上,縱然少了伊黨,也不會再讓國陣「一陣獨大」獨攬政權。

從民聯到希盟,不過是一種結盟的改變。同樣的,國陣也不會永遠不變,或不會出現分崩離析之象。

從308大選開始國陣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國席強勢,再到505大選,國陣的國州議席更進一步的削弱,尤其是除巫統之外的國陣成員黨,更是潰不成軍。

其實,這些國陣成員黨,不是「敗」在前民聯的手上,而是「死」在巫統的獨裁手中,被踩到筋骨皆斷,已不成人形!卻還苟且偷安「寄居」於國陣中,真沒骨氣!

敦馬哈迪就說的好,今日國陣(巫統)比阿都拉掌舵時代還要差,再不改變,下屆大選就可能失去中央政權。

被炒魷的慕尤丁也說:如果明天舉行大選,國陣就會敗選,出現朝野更替與輪換。

難盼第三股獨立勢力

就只有國陣其他成員黨,如馬華民政和國大黨之流,仍然夢裡不知身是客,隔江猶唱後庭花。不知該如何解局和自救,抱著今朝有酒今晚醉,做得一日官,卻道天涼好個秋。

欠缺政治宏觀視野的國陣成員黨長期積弱之下,不懂掌握時局和契機,勇於退出內閣,離開國陣,結合成另一股政治力量;或與東馬砂沙兩州的友黨結盟,形成除希盟和巫統以外的第三股政治勢力,促成政局的轉型與洗牌,更能海闊天空,操控和主宰全局。

希盟成立的當天,公正黨的旺姐就呼籲在朝的巫統國會議員,包括馬華及其他國陣成員黨(尤其是砂沙兩州)的YB,勇於參與希盟的政治改革,促成改朝換代的實現,讓朝野的國會議員大合併,聯手組成一個真正「平起平坐,當家當權,分享權力」的民選政府。

其實,就政治結盟的意義而言,在野黨的86個國席,與巫統的88個國席,正形成半斤八兩之勢,誰都作不了主。

除巫統之外的國陣成員黨,若能脫離國陣,結盟成為獨立的第三股勢力,才是最後的造王者。

這個微妙之局,所可能誕生的造王者,何以不見有個「領頭羊」出來「英雄」造時勢!

(光明日報/看劍‧文:慕容公子)


相关文章